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登山  卢根福  孙吉心 《上海医学》2002,25(4):229-229,T003
患儿女,35 d.气促、发钳,加重1 d入院.体检:呼吸60次/分,有吸人性三凹征,两肺呼吸音粗.心率160次/分,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可闻及Ⅰ-Ⅱ级收缩期杂音.肝肋下1 cm.经抢救无效死亡.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改进标本识别以及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近年出现新的病理信息标记和追踪系统,有效提高病理信息标记的标准化,极大地减少病理信息标记错误的发生率~([1])。号码书写仪是病理信息标记追踪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室2006年购进型号为Micro WriterⅠ的号码书写仪。我们通过实践制作出可以重复利用号码书写仪碳带的小装置,节约成本、避免浪费。现将该装置的制作方法及具体应用介绍如下,旨在便于基层单位病理科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和bcl-2基因mRNA在乳腺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分子原位杂交技术检测133例乳腺癌组织中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nm23基因mRNA和bcl-2基因mRNA表达水平,并对患者生存率进行了回顾性随访。结果 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和nm23基因mRNA在乳腺癌阳性组与阴性组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004,P=0.0033,P=0.0226)。腋下淋巴结转移阴性组与阳性组生存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005)。Src基因mRNA、wtp53基因mRNA和nm23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表达,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bcl-2基因mRNA在乳腺良、恶性肿瘤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经COX比例风险模型多变量分析,最具价值的指标是Src基因mRNA和wtp53基因mRNA。此外,nm23基因mRNA、腋下淋巴结转移也是重要的预后指标。多种指标的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判断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4.
影响病理切片质量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取决于对标本组织前期处理的好坏.对组织进行最佳的处理可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与理论证明,处理不充分或过度都不利于切片.因目前大部分单位使用全自动脱水机来对组织进行处理,因此必需对此进行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正病理会诊是病理诊断工作中的重要一环,会诊切片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病理医师进行病理诊断的及时性和精确性~([1])。切片粘连现象是病理会诊的常见问题。针对该问题,我们在外借切片时,应将其装在规范的载玻片塑料盒内或将切片烤干后再外借。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考虑成本和时间问题,多数是将外借切片以纸片稍隔开,装在载玻片空纸盒中,此法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切片粘连,但由于人工折纸的质量参差不齐,有时并不能保证切片之间被隔开。本科室对保管  相似文献   
6.
<正>影响病理切片质量的因素较多,标本前期处理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而组织固定和脱水又是前期处理的关键。全自动生物脱水机以其标本多、稳定好及安全佳一直被受各医院病理科和科研机构的青睐~[1]。本文分析3种乙醇更换方法及其处理后的组织蜡块和HE切片染色质量,旨在寻找既能使HE染色优良又节省试剂的新乙醇更换法。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德国Lecia 300S脱水机;收集2015年6月~2016年5月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临床外检标本。  相似文献   
7.
一张玻片上分别显示HID-AB-PAS及HP的染色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HID AB PAS及幽门螺杆菌 (HP)特染已作为胃镜病理切片的常规诊断内容 ,前者可检测上皮黏液性质 ,后者便于查找HP。我们尝试在同一张切片上进行两种特染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取自我科 2 0 0 0年 5月~ 2 0 0 1年 4月胃镜病理活检标本 2 6 0 5例 ,10 %中性福尔马林液固定、脱水、透明、浸蜡、包埋 ,切片厚 4~ 5 μm ,其中15 4 3例用 2张玻片分别做HID AB PAS及HP特染 ,10 6 2例在一张玻片上分别做上述两种特染。1 2 试剂配制 HID为高铁二胺 ,AB液为 pH 2 5的阿尔辛蓝…  相似文献   
8.
内皮抑素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抑制效应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内皮抑素对结肠癌增殖和转移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对结肠癌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人结肠癌细胞株SW1116完整组织块于裸小鼠原位种植,建立结肠癌转移裸小鼠模型。种植后第1周开始皮下注射内皮抑素,每天1次,剂量为0mg/kg(对照组)、5mg/kg(实验Ⅰ组)、10mg/kg(实验Ⅱ组)、20mg/kg(实验Ⅲ组),共用6周。种植后第7周处死动物,测量原位肿瘤体积、抑瘤率,检测MMP13、微血管密度(MVD),观察腹膜、肝脏及其它脏器转移情况。结果内皮抑素剂量为0、5、10和20mg/kg时,原位肿瘤体积分别为(1.42±0.45)、(0.54±0.38)、(0.31±0.28)、(0.22±0.16)cm3;抑瘤率分别为0、62.0%、78.2%、84.5%;MMP13分别为81.8%、58.3%、42.9%、21.4%;MVD分别为(11.20±3.9)、(6.10±2.6)、(2.40±1.6)、(1.22±0.4);腹膜转移率分别为81.8%、50.0%、28.5%、7.1%;肝脏转移率分别为63.6%、33.3%、14.3%、0。实验Ⅰ~Ⅲ组与对照组相比,组间结肠癌增殖与转移的抑制作用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MMP13可能是结肠癌重要的促血管生成因素之一;内皮抑素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对裸小鼠结肠癌增殖和转移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