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药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 GDF-15)、脑利钠肽(BN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心脏功能的关系.方法 以CHF患者4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NYHA标准分级,心功能Ⅱ级13例,心功能Ⅲ级19例、心功能Ⅳ级16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法)测定血清GDF-15水平、BNP水平.并以48例健康自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CHF组血清GDF-15、BN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1),并且随着NYHA心功能分级的增高而逐渐升高.血清GDF-15水平、BNP水平均与LVEF呈负相关(r=-0.543,r=-0.576,P<0.001),而且GDF-15与BNP之间呈正相关(r=0.558,P<0.001).结论 在CHF患者中,GDF-15与BNP均可反映心衰的严重程度,其中GDF-15水平更为敏感;血清GDF-15与BNP不仅可以反映心脏功能状态,而且两者在CHF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对吞咽功能及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2例。对照组予以假rTMS联合针刺治疗,治疗组予以rTMS联合针刺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试验等级、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和渗漏-误吸量表(PAS)评分、表面肌电图信号(sEMG)(最大振幅和吞咽时限)、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均有改善,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等级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FOIS评分高于治疗前,且P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FOIS评分高于对照组,且P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sEMG最大振幅高于治疗前,且吞咽时限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sEMG最大振幅高于对照组,且吞咽时限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IHSS评分和NSE水平低于治疗前,治疗组NIHSS评分和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rTMS联合针刺治疗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可以改善吞咽功能,提高皮质兴奋性,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性好,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1型巨肌酸激酶(macro-creatine kinase type 1,MCK-1)系血液中CK同工酶(抗原)与自身抗体(免疫球蛋白)形成的一种大分子复合物。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发现以来,国内仅见为数不多的个案报道,尚未引起人们普遍认识  相似文献   
4.
5.
目的:观察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与吞咽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80例咽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调强适形放射治疗6个月,根据患者治疗需求选取咽缩肌放射剂量,分别于放疗1、3及6个月,记录患者吞咽功能评分,分析咽缩肌放射剂量与吞咽功能评分的相关性。并于放疗结束时,评估患者吞咽功能,将患者分为吞咽功能正常、吞咽障碍轻度、中度及重度障碍,比较无-轻度吞咽障碍组与中-重度吞咽障碍组咽缩肌放射剂量,采用回归分析检验咽缩肌放射剂量对吞咽功能的影响。结果:各时点中,放疗1个月时MDADI总分及各维度评分最高,后由高到低依次为放疗3个月时、放疗6个月时,不同时点MDADI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0例咽癌患者咽上缩肌放射剂量为(44.72±5.58) Gy,中咽缩肌放射剂量为(48.94±6.17) Gy,咽下缩肌放射剂量为(38.95±4.74) Gy,咽缩肌放射总剂量为(132.61±28.52) Gy;经一般线性双变量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时点MDADI总分与咽缩肌总放射剂量呈负相关;80例咽癌患者放疗结束时,29例吞咽功能正常,18例轻度吞咽障碍,21例中度吞咽障碍,12例重度吞咽障碍;初步比较中-重度吞咽障碍组与无-轻度吞咽障碍组咽缩肌放射剂量后,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咽缩肌放射剂量高是患者放疗结束时发生中-重度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OR>1, P<0.05)。结论:咽癌患者调强适形放射治疗期间咽缩肌放射剂量可影响吞咽功能,随剂量增加,患者吞咽功能降低,吞咽障碍发生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6.
研究认为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与心血管疾病相关[1],GDF-15是反应心血管功能和疾病的独立生化标记物。本研究主要测定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GDF-15水平,观察血清GDF-15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的相关性,为CHF的临床诊治提供帮助,并有助于心功能分级。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清生长分化因子-15(GDF-15)、脑钠肽(BNP)、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与CHD不同类型的关系.方法 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CHD患者150例,其中稳定型心绞痛(SAP) 50例,不稳定心绞痛(UA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50例,健康对照者148名,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GDF-15水平、BNP水平,采用散射比浊法测定hs-CRP水平.结果 CHD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增高(P<0.001).AMI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最高(P<0.01),U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SAP组血清GDF-15、BNP和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相关分析显示GDF-15与BNP、GDF-15与hs-CRP以及BNP与hs-CRP均呈正相关性(r=0.558、r=0.545、r =0.579,P<0.01).结论 血GDF-15、BNP和hs-CRP水平随CHD类型的不同而变化,说明GDF-15、BNP和hs-CRP可能在CHD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