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ARID1A蛋白表达与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中ARID1A蛋白的表达,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子宫内膜的增生期、分泌期、孕期、简单性增生及复杂性增生组织中ARID1A蛋白均呈阳性;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ARID1A蛋白缺失率分别为8.33%(3/36)和41.51%(44/106),较不伴不典型增生的子宫内膜显著升高,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较不典型增生显著升高(χ2=13.358,P0.01);子宫内膜样腺癌的ARID1A蛋白缺失率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ARID1A蛋白缺失率与患者年龄、是否绝经、子宫体肌层浸润深度、FIGO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生存期无关。结论 ARID1A蛋白缺失是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的早期事件,在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而对子宫内膜样腺癌进展的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化病理技术应用于病理学实验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5年3月至2016年8月的72例行病理切片诊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为基本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有3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病理技术,观察组采取数字化病理技术.观察两组图像质量以及疾病诊断符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图像质量优概率为61.11%,高于对照组,差概率为2.78%,低于对照组数据,P<0.05;观察组诊断符合概率为91.67%,较对照组数据明显更高,P<0.05.结论:数字化病理技术应用于病理学实验室中,具有较高临床价值,诊断图像质量更佳,且疾病诊断符合结果较为可靠,可大大增加其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标志物CD163和CD68蛋白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分析其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5年总生存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院就诊的4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就诊的25例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两组患者的CD163、CD68的表达水平,以TAM计数的中位数为界,将子宫内膜癌病例分为CD163、CD68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将CD163/CD68比值以中位数为界分为CD163/CD68高比值组和低比值组,分析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和CD163/CD68比值与子宫内膜癌患者临床病理参数及其预后的关系。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D163、CD68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增生期子宫内膜患者(P < 0.05)。CD163表达水平与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68表达水平与肌层浸润深度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比值的高低与年龄、病理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和FIGO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D163、CD68的表达及CD163/CD68比值与患者生存率无显著相关性(P > 0.05),而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预后相关。结论:TAM可能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CD163和CD68的表达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进展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