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综合类   2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1.
赖红  刘子娟 《解剖学杂志》1997,20(2):123-127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了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对比观察了人参皂甙对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组社会脂褐素数量比青年组增加6倍,面积增加9倍;而给药组脂褐素数量比老龄 组减少,面积减少31%。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胰腺实质内注射辣根过氧化物酶(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猫胰腺的感觉神经支配,结果如下:1.分布于胰腺的感觉神经元存在于双侧T_4~L_4节段脊神经节和双侧迷走神经下节;2.胰腺感觉神经元在双侧脊神经节和迷走神经下节中的分布数量相等,并集中于双侧T_6~T_(12)节段;3.标记细胞形态多样,以中小型为主。  相似文献   
3.
猫胰腺交感节后神经元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子娟  于频 《解剖学杂志》1992,15(2):111-113
本文采用胰腺实质内注HRP逆行标记神经元的方法,研究猫胰腺交感节后神经元的位置,结果如下:1.猫胰腺交感节后神经元位于腹腔节和双侧T_5-L_2节段椎旁节内,并以腹腔节为主,二者之比约为8.52∶1。标记细胞在腹腔节内的分布具有局部定位关系;2.标记细胞在双侧椎旁节中的分布数量相等,集中分布于T_(12)-T_(13)两个节段;3.标记细胞形态多样,其中腹腔节中的细胞多呈椭圆形和圆形,而椎旁节内的细胞则多为梭形和长椭圆形。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通常被分为中央支和周围支,中央支是在脑发育初期从大脑基底部侵入脑实质的血管;而周围支则是伴随着脑皮质层的分化侵入、分校形成的血管,其实在胚胎中期就已有少数周围支存在了,但对于大白鼠和小白鼠来说,因其脑皮层的发育在生后比较显著,故伴随着脑皮层的发育,来自软脑膜的血管即分支、生长形成血管网。有关血管的发育,是从一开始就出芽、生长的?还是必须在其分化部位由细胞在局部逐渐地增殖,最后形成血管网的?目前还有争论。最近有报道表明在胶原琼脂内培养的内皮细胞能够进行增殖进而形成管腔。1.血管网的形成观察脑血管网的形成过程可见,就其个体发育阶段来说是相当复杂的;但如从脑皮质内出现锥体细胞到层状结构基本完成这一过程来看,一般从为脑血管大体上与脑皮质的层分化相对应进行分枝、生长。Bar曾报道,脑皮质血管的分枝,在生后12天到  相似文献   
5.
应用透射电镜技术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了老龄大鼠海马CA_3区神经元超微结构的改变,并对比观察了人参皂甙对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老龄组神经元脂褐素数量比青年组增加6倍(P<0.01),面积增加9倍(P<0.01);而给药组脂褐素数量比老龄组减少18%(P<0.05),面积减少31%(P<0.05).此外,老龄组神经元内线粒体等细胞器出现明显变性、坏死、突触变性,神经毡内出现髓样体,膜性结构等异常改变;而给药组上述改变均见明显减轻或不出现.  相似文献   
6.
用TN多克隆抗体,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电镜方法,对胚胎18天,生后1、2及5d幼鼠脊髓内TN的分布进行了观察。在胚胎18d鼠脊髓,TN阳性免疫反应产物主要见于灰质;而在生后5d,灰质和白质内均可见到,并以白质内反应较强。电镜下TN阳性反应见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突起周围并和细胞质膜相关;TN阳性标记也出现在突触附近。TN在鼠脊髓内分布的变化提示其可能与脊髓发生、生长过程中,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移行及细胞构筑的排列密切相关,并与脊髓内轴突生长有一定联系。  相似文献   
7.
实验选用健康的Wistar大鼠,应用光、电镜酶细胞化学方法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了老龄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的酸性磷酸酶的衰老变化,同时对比观察了人参皂甙对上述改变的影响.光镜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含量老龄组比青年组增加36%,而给药组较老龄组减少20%;电镜结果表明:酸性磷酸酶反应产物面积老龄组比青年组增加5倍,给药组较老龄组减少2.5倍(P<0.01).光、电镜结果均提示老龄时海马CA3区神经元酸性磷酸酶活性增高,而人参皂甙具有降低酸性磷酸酶活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