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与个性特征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版)、阳性症状量表对202例在青春期首发的分裂症患者进行评定。结果:相关分析发现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中的幻觉总评分、分量表综合评价总分、阳性症状评定量表总分与神经质标准分成正相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阳性症状的最重要的因素依次是童年期疾病、神经质、受教育年限、亲子关系、性别。结论:有过童年疾病、个性特征中神经质高的、文化程度高的、亲子关系差的、女性青春期精神分裂症其阳性症状也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与应激源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入组680例年龄16~18岁的首发青少年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中学生应激源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和自制深入访谈提纲的测评,与常模比较,并做相关分析。结果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常模,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常模,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应激源和SCL-90得分均高于常模,(P&lt;0.05或P&lt;0.00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应激源总分、消极应对方式和SCL-90总分呈高度正相关。结论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应激源、应对方式高度相关;应激源和应对方式之间相互关系影响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方法对我院首次住院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93例亲属,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进行测评,并进行t检验和统计学描述。结果患者亲属SCL-90评分高于国内常模,且女性评分高于男性。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普遍存在心理问题,为促进患者的康复,应及时有效的对其亲属进行心理干预,改善他们的心理障碍,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研究组制订健康教育方案,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计划,对照组采用一般解释教育的方法,以遵医行为的效果和NOSIE作为评价依据。结果:研究组在遵医行为,掌握相关知识,社会技能,满意度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其NOSIE量表中的社会能力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社会兴趣较教育前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评价效果好于对照组。结论: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对治疗护理的依从性和社会活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探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影响。方法对入组132例陪护亲属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6例,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焦虑自评量表(SAS)及自编一般状况调查表,心理干预前后对两组亲属进行测评和对照研究,并与国内常模对比分析。结果干预前两组亲属SCL-90、SAS评分均高于国内常模(P均〈0.01).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后干预组SCL-90、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均〈0.01),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亲属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心理干预能有效的提高亲属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6.
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与心理应激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理应激因素对青春期精神分裂症阴性症状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编的一般情况问卷、中学生应激源量表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对202例青春期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评定.结果 相关分析发现学习压力与情感平淡总评分、言语障碍总评分、意志缺乏总评分、兴趣/社交缺乏总评分、分量表总评总分、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均成正相关.教师压力与情感平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