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7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家族性血小板减少症与白血病发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大系列研究造血系统恶性肿瘤-白血病和白血病前期的基础上,对31例恶性肿瘤患者骨髓进行血液学、细胞和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恶性肿瘤患者骨髓有与白血病前期骨髓相似的病态造血(Myelodysplasia)和相关基因异常即c-erbB基因重排、扩增和c-erbA缺失。它们不仅同骨髓红系病态造血相关,也同巨核系病态造血相关。骨髓巨核系病态造血及其相关基因异常可能代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多种恶性肿瘤的早期病变。而c-erbB重排及其相关的骨髓巨核系异常增生可能是肿瘤发病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3.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细胞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骨髓细胞遗传学分析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再生障碍性贫血(AA)等不同血液病中的意义,我们联合应用骨髓细胞R-带核型分析和姐妹染色单体分化(SCD)检测,对334例MDS、AA等不同血液病进行分析并随访。结果表明:(1)RA/AA、RA/ITP和RA/HA等可疑RA即为不典型RA或早期RA;(2)骨髓细胞从SCD阳性转为SCD阴性是骨髓细胞癌变过程;(3)骨髓细胞SCD检测和核型分析具有肯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4)FAB分类法同细胞遗传学技术相结合可明显地提高MDS诊断率或确诊率;(5)MDS核型异常检出率64.4%,与国外(40%~70%)相仿。本系列MDS常见染色体异常为+8,2q ̄-,一5/5q ̄-,一7/7q ̄-,7p ̄+,以及一11,一14等,也与国外相似。(6)MDS发病最初染色体异常看来是染色体数目异常即单体性为主。  相似文献   
4.
李玉虎  冯宝章 《甘肃医药》1995,14(3):168-169
白血病前期(简称白前)是指白血病在临床显露之前的一段血液学异常的时期,其骨髓病变介乎正常骨髓和白血病的恶性克隆增生骨髓之间。为探讨临床白前包括临床诊断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可疑MDS,现将我们在1992年2月~8月所测的56例报导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 临床诊断的MDS 30例,可疑MDS 6  相似文献   
5.
病态造血是MDS的发病关键,亦是临床诊断本症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对本症的病态造血进行了多学科,多方法和多途径的综合研究。对病态粒细胞、红细胞和巨核细胞系统的各阶段细胞进行详细观察,提出了本症病态巨核细胞形态学分类及其相  相似文献   
6.
 苯能引起人患白血病已得到了比较肯定的证明。接触苯的人员其外周淋巴细胞常规及分带染色体改变已有不少研究,这些研究一致表明这类人员染色体畸变率有显著增加。近年来,国外这类研究大多数集中于苯及其代谢物或衍生物的致癌性和诱变性及其对染色体DNA损伤的机理,而对吸入苯气雾人员SCE的研究较少,国内则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7.
本项目作者应用先进的分子和细胞遗传学及血液学新技术,对20个白血病(含或不含MDS和再障)或白血病/肿瘤家系以及20对患者(儿)父母等一级亲属进行综合研究,并结合大量临床病例的分析,历时15年,取得如下研究成果: (1)提出家族性和散发性白血病发病理论模型并阐述了两种常见的发病模式。(2)阐明了白血病及多种肿瘤发病的两种遗传因素即C—erbB重排和骨髓细胞非随机染色体丢失及其在白血病发病中的意  相似文献   
8.
我们在7例患的骨髓中发现了巨大瘤细胞及其变种,按不同的形态人为地将其分为5种,以瑞氏染色、组化染色、免疫组化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查、电镜观察及病理学观察均说明这些细胞类似淋巴样-单核细胞样-巨噬细胞样细胞,在骨髓增生亢进和明显病态造血现象。2例按病理观察诊断为恶性淋巴瘤。所有病例无淋巴结、肝-脾肿大或任何局部瘤块。关于预后,2例患分别于病程8个月和17个月死亡,1例在病程10个月时病情危重,其余  相似文献   
9.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异常与白血病发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在骨髓增生异常基础上白血病发展。方法:骨髓细胞Brdu-SCD细胞周期检测法和R-带染色体核型分析法,在1989年-1998年间对361例MDS(按FAB分类)、11例回顾性诊断白血病前期(PL)和73例MDS-RCMD(按WHO分类)以及140例AA和PNH骨髓细胞进行分析。并对18例MDS-RCMD进行V-erbB基因诊断。还对30例MDS和AA进行动态观察。与此同时,有25例MDS转变为急性白血病,它们几乎都是骨髓细胞SCD阴性患者,与回顾性诊断白前的结果相同。结果:1)361例MDS中MDS-RA占91.3%,核型异常检出率为66.2%,SCD阴性病例占50.9%,与以往报道的结果相似。染色体异常检出率高于文献报道。MDS中两项均不正常的病例占31.5%。2)从和PNH核型异常检出率为13.5%,SCD阴性病例占19.2%。两项指标均明显低于MDS,且两项均不正常患者仅为1.4%。3)MDS,RCMD,AA和回顾性白前有相同染色体异常,但有不同的克隆性异常检出率。4)MDS从SCD阳性转变为阴性,从保持阳性或阴性转变为阳性。结论:1)白前和MDS发展为白血病,或白前转变为MDS而后发展为白血病的共同机制在于骨髓细胞SCD阴性。它可能与胸苷酸代谢异常和胸苷酸合成酶基因扩增并长期积累有关。2)白前、MDS和AA可能有共同的细胞克隆起源。这一点已为AA/AML家系研究所证实。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反基因V-erbB寡核苷酸(ODN)产品对大鼠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动物模型进行基因治疗,观察其疗效和可能的毒性反应. 方法 尾静脉注射或口服治疗.对42只动物应用不同给药方法和剂最进行治疗.(1)尾静脉注射给药,以常规剂量(D)0.56mg/kg和0.5×D两个剂量对17只大鼠MDS进行治疗.并以8只未经任何治疗的MDS为对照.在2~3个月的观察期,17只大鼠MDS均有骨髓原始和早幼粒细胞百分比(%)的下降,其中,94.1%(16/17)大鼠骨髓象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对照组8只MDS,3只从RA发展为RAEB.4只死于内脏出血,未见逆转为正常者.(2)口服用药14只动物,分别以1×D、0.5×D和0.25×D 3种不同剂量. 结果 仅1×D有效,其余2种剂量均无效.(3)将反基因V-erbB寡核苷酸与CpG寡核苷酸联合应用,对MDS、AEL和AML进行尾静脉注射治疗,发现此2种寡核甘酸治疗,显效时间明显缩短.但上述方案仅对MDS和AEL有效,而对AML则无效.(4)疗效原理研究证明,反基因V-erbB ODN能抑制大鼠MDS中白血病的发展,而中心错配的反基因V-erbB ODN和正基因V-erbB ODN则不能. 结论 在0.56mg/kg剂量下,此产品对大鼠MDS,不论静脉注射或口服用药均有明显的疗效,且毒性不显.治疗恢复期间大鼠平均体重增加98g且生育能力完好,说明此产品具有临床应用价值;反基因v-erbB ODN通过形成巩固三链DNA结构,抑制内源性V-erbB表达和扩增,从而显示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