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聚醚砜表面光固定脲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利用含芳香叠氮基的光活性酯将脲酶光固定在聚醚砚(Polyether sulfone,PES)膜的表面。同时研究了紫外光辐照时间对固定化脲酶密度、固定化脲酶活性的影响,温度、PH值对自由脲酶、固定化脲酶相对活性的影响;并考察了固定化脲酶的相对活性随光活性酶浓度的变化、固定化脲酶的重复使用次数及储存稳定性等性质。结果表明,PES膜表面固定化脲酶的浓度为0.33mg/cm^2;当紫外光辐照时间为5分钟时,固定化脲酶的相对活性最高;固定化脲酶的最适Ph值和最适温度分别为7℃和50 ℃;在50℃时,连续使用12次后,固定化脲酶仍具有50%的催化活性;在4℃保存储存一个多月仍可保持80%的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白天挤粘法检出蠕形螨感染的情况。方法采用挤粘法对434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蠕形螨检查,在显微成像系统下观察并记录拍照,同时调查受检者个人卫生习惯。结果 434名学生中158人感染蠕形螨,感染率为36.41%,男生感染率为26.79%,女生感染率为42.48%,女生显著高于男生(χ2=9.64,P<0.01);毛囊蠕形螨面部感染率(69.62%)高于皮脂蠕形螨(17.09%)(χ2=44.38,P<0.01);卵检出率19.60%,高于常规检查方法的卵检出率。检出的螨虫在透明胶纸上保存时间较长,20d左右蠕形螨的形态依然清晰可辨。结论白天挤粘法取材方便快速,操作简单,观察标本时间足够,适合临床检验和大样本人群普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香肠腌制法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3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又分5组,共6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收集的肌幼虫。实验组分5组,4℃,阳性鼠肉香肠配料分别腌制24、48、72、96、120h,然后将5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处理好的肌幼虫。感染后28d处死小鼠,取膈肌压片镜检,并将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计数幼虫数。结果24h组、48h组、72h组、96h组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镜检,感染小鼠的幼虫检出率均为100%;4组的幼虫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48h组、72h组、96h组的幼虫均数均显著低于24h组(P〈0.01)。120h组两种方法镜检,感染小鼠均未检出幼虫。结论使用香肠腌制法腌制肉类,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肉内旋毛虫幼虫的活性和感染性逐渐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调节温度鉴别旋毛虫肌幼虫的活性。方法人工消化法收集纯净的肌幼虫,将肌幼虫分别置于3种温度下,观察肌幼虫的形态特点。结果 4℃时,活肌幼虫虫体蜷曲呈螺旋状,活动力弱;37℃时,活肌幼虫虫体呈屈曲样运动,运动活泼;将肌幼虫置100℃温度时,幼虫致死,幼虫虫体呈C字形或虫体内部结构崩解。结论旋毛虫肌幼虫的活虫在4℃时虫体蜷曲,37℃时虫体运动活泼;死亡虫体呈C字形或虫体内部结构崩解。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烹饪方式(烧烤)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 25只雌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4组,共5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250条肌幼虫。实验组①组(烧烤2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2min;②组(烧烤4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4min;③组(烧烤6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6min;④组(烧烤8min组):小鼠肉样置于炭火上烧烤8min;经烧烤处理的4组鼠肉取出后,磁力搅拌法(消化2h)收集肌幼虫。然后分别人工灌胃小鼠,每鼠经口感染250条肌幼虫。所有小鼠感染后28d剖杀,取膈肌压片镜检,并用磁力搅拌法收集肌幼虫、计数。结果对照组、①组、②组、③组、④组的肌幼虫均数分别为:8 588.40、3 467.00、1 903.40、713.20、0;①组、②组、③组3个组的肌幼虫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③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②组(P<0.01);②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①组(P<0.01)。结论烧烤对旋毛虫肌幼虫的杀灭效果与烧烤时间、肉样大小、肉样厚薄、炭火温度等诸多因素均有直接关系;食用烧烤的肉类,存在感染旋毛虫病的可能性,且风险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旋毛虫的低温耐受性和感染性。方法 20只雌性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根据温度不同分3组,共4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150条肌幼虫。实验组①组(低温1h组):肉样置于-18℃、1h;②组(低温4h组):肉样置于-18℃、4h;③组(低温24h组):肉样置于-18℃、24h;经低温处理的3组鼠肉取出后,室温下(16℃)彻底融化,磁力搅拌法(消化2h)收集幼虫。然后分别人工灌胃小鼠,每鼠经口感染150条肌幼虫。所有小鼠感染后28d剖杀,取膈肌压片镜检,并用磁力搅拌法收集肌幼虫、计数。结果对照组、低温1h组、低温4h组和低温24h组的肌幼虫均数分别为:5 490.40、2 397.60、319.60、0;低温1h组和低温4h组2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低温4h组的肌幼虫均数低于低温1h组(P<0.05)。结论低温(18℃)对旋毛虫具有杀伤作用,旋毛虫囊内幼虫的活力和感染性与冷冻时间和肉样厚度均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7.
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在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具有生物相容性、机械强度好,易加工成型,价位较低等优点,是一类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医用材料。综述了生物降解型聚氨酯在人体修复用材料,药物缓释系统,组织工程材料等方面应用的研究进展。并对生物降解聚氨酯应用于医学中的发展前景作了评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食盐腌制法对旋毛虫肌幼虫感染性的影响。方法 20只昆明小鼠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实验组分为3组,共4组,每组5只。对照组每鼠经口感染300条收集的肌幼虫。实验组的3组分为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和阳性鼠肉食盐腌制72h组;将3组小鼠每鼠经口感染300条处理的肌幼虫,感染后28d处死小鼠,取膈肌压片镜检,并将全部肌肉人工消化后计数肌幼虫数。结果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压片法和人工消化法镜检,感染小鼠的肌幼虫检出率均为100%,2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阳性鼠肉食盐腌制48h组的肌幼虫均数显著低于阳性鼠肉食盐腌制24h组,(P<0.01);阳性鼠肉食盐腌制72h组经2种方法镜检,感染小鼠均未检出肌幼虫。结论食盐对旋毛虫具有杀伤作用,囊内幼虫随着腌制时间的延长,感染性逐渐下降直至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