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8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60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宫内缺氧对生后幼年大鼠齿状回颗粒细胞及其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当归的干预.方法 将孕14 d大鼠置于三气培养箱内缺氧,当归组在缺氧前注射当归注射液;缺氧组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但不缺氧;待自然生产,产后30 d各组随机取幼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实验后取脑组织,行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 水迷宫实验各组大鼠在目标象限的搜索时间比较:缺氧组<对照组(P<0.05);缺氧组<当归组(P<0.05);积分光密度(IOD)均数比较:缺氧组<对照组(P<0.05);缺氧组<当归组(P<0.05).结论 宫内缺氧能损伤齿状回颗粒细胞并降低大鼠的记忆能力;当归注射液能减轻宫内缺氧对齿状回颗粒细胞的损伤,增强缺氧大鼠的记忆能力.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根治术后负压引流与胸带包扎的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
自从1992年Roybholds从成年鼠脑纹状体中首次分离出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后,其重要性逐渐被人们认识。神经干细胞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的能力。对神经系统的修复,神经干细胞有巨大的治疗前景,其逐步成为近年的研究热点。由于神经干细胞是良好的靶细胞及转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豚鼠皮肤黑色素细胞在大黄有效成分的作用下,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Synthse;NOS)表达的变化,阐明大黄在活体皮肤中对黑素细胞的有效作用浓度和作用机制.方法将21只雄性豚鼠随机分成对照组及5个实验组,用芦荟大黄素5种浓度对局部皮肤皮下注射处理,48小时后取材,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ABC)法显示NOS的表达,用光学显微镜和图象分析仪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芦荟大黄素作用下,表皮黑素细胞NOS表达明显减少,光密度明显下降(P<0.05);不同浓度药物作用之间无显着差异(P>0.05),加注侧与未加注侧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芦荟大黄素对黑色素细胞NOS的表达具有调节作用,提示大黄对黑素细胞的调节是经NO信号介导途径,为大黄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在缺氧/复氧(hypoxia/reoxygenalion,H/R)情况下,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对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的影响及其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方法:以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HK-2)为研究对象,实验共分为6个组:缺氧4、12、24h组和缺氧24h后复氧4、12、24h组,每个实验组均设立空白对照组和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PDTC)干预组。采用液体石蜡覆盖法造成缺氧环境,分别对上述各组用生化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测细胞悬液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判断肾小管上皮细胞介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能力;免疫组化法检测HK-2细胞ICAM-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HK-2细胞经过缺氧/复氧处理后,LDH含量升高,MPO活性增加,细胞膜表面的ICAM-1表达明显增高,在缺氧24h达高峰,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DTC干预组上述指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氧/复氧可刺激人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诱导窒息新生儿中性粒细胞黏附作用,其胞内信号机制可能涉及到NF—KB活化,进而诱导小管上皮细胞表面ICAM-1表达和合成增多。  相似文献   
6.
用成年猫作脊髓半横贯切割损伤模型,即从SZ节段在右侧半切取约3mm长的脊髓。术后28天经左心室主动脉插管冲洗,然后经多聚甲醛戊二醛灌注固定。取L6、SZ、S4节段背侧Ⅱ板层电镜观察。术后SZ节段Ⅱ板层的简单终末(小、单突触)、粗细有髓纤维、Ⅰ型复合终末(电子密度较高,会大小不一分布均匀的突触小泡,线粒体量少)和Ⅱ型复合终未(电子密度较低,含大小相近但密度不一的突触小泡,粒线体数量多)均增多。左侧半从上至下(L6、SZ、S4)粗钢有髓纤维,简单终末数、Ⅰ型复会终未均逐步增多(Ⅱ型逐步减少)。右侧半,与术前SZ节相比,L6节的简单终未、细有髓纤维和髓鞘增厚且玻璃样变的粗有髓纤维大量存,同时有对称性突触的小偏平终末出现;S4节则无髓纤维和Ⅰ型复合终天增多,简单终末数减少,Ⅱ型复合终未很少。术后与术前相比,神经元胞质内溶酶体、线粒体、粗面内质网明显增多。线粒体脊变明显;神经胶质细胞胞突内的胶质丝明显增多。上述结果表明:满脊髓半横贯损伤后结构上是增生与演变同时存在,但增生在损伤侧以上和以下的节段及两侧之间有较大差别,即损伤平面以上及对侧半可能是来自后根的无髓纤维和下行的投射纤维的出芽同时发生,而损伤平面以下可能只有来自后根的无阻纤维出芽。  相似文献   
7.
胚胎的发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胚胎的早期发育,是胚胎学研究和学习的重点,在教学中除应用胚胎模型及教学电影、幻灯片等配合外,我们要有形象直观性的实物标本来帮助学生认识、理解胚胎的发生、发育及演变的过程,让学生通过学习胚胎学之后,能以发展的、变化的眼光真正完整地了解人体结构。但是,人的胚胎标本特别是早期阶段的胚胎标本极难获得,为了让学生了解、理解、掌握这门学科,我们特制作16h、19h、24h、36h、48h等不同发育时期的鸡胚,用以观察胚胎的发生发育及变化情况。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新鲜鸡种蛋、苦昧酸、甲醛、冰醋酸、硫酸铝钾、…  相似文献   
8.
当归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此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列为中品。当归喜阴凉湿润气候,多生于高山寒湿的落叶林。在我国主产于甘肃、云南、四川等地。当归味甘平,性温;至今广泛应用于临床,素有“十方九归”之称,“药王”之美誉。当归使气血各有所归,故名。《景岳全书·本草正》记载:当归,其味甘而重,故专能补血;其气轻而辛,故又能行血。补中有动,行中有补,诚血中之气药,亦血中之圣药也。祖国医学认为,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生肌健骨的功效。现代医学对当归的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进行了大量的研…  相似文献   
9.
缺氧对鼠胚大脑神经元c-Fos表达的影响及当归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宫内缺氧对胚胎大鼠大脑神经元内c-Fos表达的影响及当归注射液是否对缺氧鼠胚大脑神经元有保护作用。方法:将孕15d孕鼠采用低张性缺氧模型致鼠胚宫内缺氧,鼠胚大脑组织经c-Fos和神经元特异性标记物-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NSE)免疫组化双标染色后,进行图像分析。结果:三组鼠胚大脑中神经元特异烯醇化酶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没有显著性;而缺氧组中c-Fos/NSE双染阳性细胞比对照组增多(P<0.05);当归组双染阳性细胞比缺氧组减少(P<0.05)。结论:缺氧可刺激鼠胚大脑神经元内c-Fos的表达。当归注射液对缺氧鼠胚大脑神经元可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新疆多民族地区ICU临终患者家属对放弃治疗的真实体验,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促进ICU放弃治疗的临终患者家属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对15名ICU放弃治疗的临终患者家属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应用Colaizzi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ICU临终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的真实体验提炼出5个主题:预后差,救治希望渺茫;文化背景及宗教信仰;经济负担过重;注重患者的生命质量;放弃治疗后表现出复杂的负性心理。结论新疆多民族地区ICU临终患者家属放弃治疗的原因多样,家属经历严重的负性情绪。需构建更完善的社会支持系统,逐步建立由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共同组成的决策共享模式,以减轻家属因签署放弃治疗而导致的巨大心理压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