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1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1.
目的:探讨长时程亚低温治疗对重度颅脑损伤患者脑损伤标志物及氧化应激指标的影响。方法:62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短时程(2 d)亚低温治疗组(对照组, n=30)和长时程(5 d)亚低温治疗组(观察组, n=32),治疗后第6天时比较两组患者凝血功能指标、脑损伤标志物、氧化应激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期间观察患者昏迷时间及30 d致残率与30 d病死率。结果: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血清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D-二聚体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第6天时,观察组患者血清髓鞘碱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蛋白、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颅内血肿、胃肠动力减弱、泌尿系感染、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昏迷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5);观察组患者30 d致残率及30 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时程亚低温治疗有利于改善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降低脑损伤标志物水平及氧化应激损伤,缩短昏迷时间,且不增加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新途径.方法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8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GCS评分8分以下)分为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n=22)、亚低温治疗组(n=24)、常温常规治疗组(n=22),比较三组间动态颅内压、脑损伤指标(细胞骨架)、免疫功能(IL-6、β2微球蛋白),结合并发症(应激性溃疡、肺部感染、癫痫、糖代谢紊乱等并发症发生率,以及远期GOS评分.采用SPSS12.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并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百分比表述,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结果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亚低温治疗组、常温常规治疗组在颅内压、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针药联合亚低温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常温常规治疗组相比,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组与亚低温治疗组在脑损伤指标、远期临床疗效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药联合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在降低颅内压力、改善免疫功能、降低重型颅脑损伤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优于单纯亚低温治疗组及常温常规治疗组,有较乐观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diopathic normal pressure hydrocephalus,INPH)患者的临床效果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50例INP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21)与参照组(n=29).参照组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腰大池腹腔分流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时间和预后情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52%,略低于参照组的17.2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参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MR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腰大池腹腔分流术与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INPH患者的临床疗效无明显差异,但腰大池腹腔分流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手术时间更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微创针刺治疗双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本院收治的48例双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针刺组(YL-1型穿刺针微创针刺引流,n=33)与钻孔引流组(钻孔引流,n=15).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治愈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钻孔引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微创针刺治疗双侧亚急性-慢性硬膜下血肿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等优势,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0岁,因生气后口服少许洗衣粉在外院饮人矿泉水8000 mL催吐,10h后患者诉阵发性腹痛,突然意识不清,呼之不应,全身肌肉抽搐,小便失禁,无呕吐.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手术中是否应该还纳骨瓣.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并进行单侧开颅手术.将术中还纳骨瓣的30例患者纳入骨瓣还纳组,将术中去骨瓣减压的30例患者纳入去骨瓣组,比较2组患者的预后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受伤后6个月时,2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骨瓣还纳组术区脑缺血及水肿、癫痫的发生率均低于去骨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侧脑挫伤、硬膜下血肿行单侧开颅手术的颅脑外伤患者,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术前GCS评分、有无脑疝、术前颅内压、术中具体情况决定去骨瓣减压或还纳骨瓣,避免盲目去骨瓣,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患者男性,55岁,因头昏、胸闷伴双下肢乏力4 h入院,无头痛、畏寒发热、胸背部疼痛、恶心、呕吐及大小便异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平素血压控制好.查体:血压:155/85 mmHg,神志清,伸舌居中,颈无抵抗感,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心率58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8.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61岁,因"突发右下腹、右髋部疼痛6 h"入院.查体:腹软,无肌卫,右下腹明显压痛,反跳痛(+),肠鸣音增强.腹股沟未及包块.腹部立卧位片示:小肠积气.少许液平.骨盆CT示:右侧耻骨肌和闭孔外肌间可见大小约2.5 cm软组织影,内呈低密度,近端肠管明显扩张,伴有液平.诊断为:闭孔疝,小肠肠梗阻.转入外科急诊手术探查,发现嵌顿小肠不易拉出,有3 cm长的小肠肠管缺血坏死,将坏死肠管切除,行断端吻合,手术顺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