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2 毫秒
1
1.
肾癌治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卫民  何廉波 《河北医学》2009,15(9):1122-1123
1概述 肾癌(crenal carcinoma)又称肾细胞癌、肾腺癌等,占原发性肾恶性肿瘤的85%左右。肾癌约占成人恶性肿瘤的2%-3%,各国或各地区的发病率不同,发达国家发病率高于发展中国家。我国肾癌发病率仅次于膀胱癌,发病侧别左右相等,高发年龄50-70岁,男女比例为2:1。肾癌的病因未明,其发病与吸烟、肥胖、长期血液透析、长期服用解热镇痛药物等有关;某些职业如石油、皮革、石棉等产业工人患病率高;少数肾癌与遗传因素有关,占肾癌总数的4%.  相似文献   
2.
齿龈内阿米巴(Entamoeba gingivalis Eg)是寄生于人及许多哺乳类动物口腔内牙龈组织的共栖型口腔原虫,自Gross(1849)发现口腔有E.g,至今已有150年。长期以来,许多学者认为它是共栖型无致病性原虫,但随着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牙周病患者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人群。近年来,国内15个城市调查报告平均感染率47.247%[1],也有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证实E.g可致牙周病[2]。为了解承德地区人群口腔齿龈内阿米巴感染情况,对口腔医院门诊病人和部分社区居民进行了调查,现报道如下。1调查对象与方法1.1调查对象对调查对象分组,Ⅰ组随机抽取承德市口腔医院门诊病人220人,年龄18~65岁;Ⅱ组随机抽取新兴街社区居民150人,年龄19~66岁;Ⅲ组随机抽取承德油专社区130人,年龄19~65岁。1.2取材和方法生理盐水一滴置于无菌载玻片上,用无菌牙签从龋齿内、牙龈袋、牙垢、炎症边缘取样,在生理盐水中涂均,加盖玻片,镜检。1.3问卷调查自制表格,对调查对象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口腔疾病史、刷牙习惯及口腔卫生等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根据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2调查结果2.1三组人群齿龈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长链非编码RNA-scarna 4(LncRNA-scarna 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的表达,探讨抑制其表达对癌细胞的生长活力、凋亡和增殖活动的影响,明确其调控通路。方法 收集尿路上皮癌组织及癌旁组织标本(n=6)、T24和HT1376尿路上皮癌细胞及正常尿路上皮细胞SV-HUC-1,qRT-PCR检测其LncRNA-scarna 4表达。分别将T24及HT1376细胞分为3组:Lnc-S组转染LncRNA-scarna 4的siRNA,Lnc-C组转染随机序列siRNA,C组与单纯培养基培养。通过台盼蓝拒染法鉴定细胞生长活力、Hoechst33342凋亡染色及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Bcl2表达,观察细胞凋亡活动、软琼脂集落形成实验观察肿瘤细胞增殖活动;Western Blot观察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结果 LncRNA-scarna 4在膀胱癌组织、T24及HT1376细胞表达显著增高(P<0.05)。转染抑制LncRNA-scarna 4表达导致Lnc-S组活细胞率显著降低(T24:42.1%±11.2% vs. 87.3%±8.5%;HT1376:35.3%±8.2% vs. 81.4%±10.4%,P<0.05),凋亡细胞数(/103细胞)显著增加(T24:88±11 vs. 41±9;HT1376:79±8 vs. 47±8,P<0.05),凋亡蛋白Bcl2表达亦显著增加(T24:181.4%±20.6% vs. 119.6%±11.3%;HT1376:213.3%±34.6% vs. 121.4%±24.4%,P<0.05),克隆形成数显著降低(T24:2.6±1.1 vs. 12.5±4.6;HT1376:3.6±2.0 vs. 12.1±2.0,P<0.05),增殖及迁移PI3K/Akt通路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LncRNA-scarna 4在膀胱尿路上皮癌表达异常增高,通过抑制其表达促进癌细胞凋亡、抑制其增殖能力,其作用通路是PI3K/Akt通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ombined spinal-epiduralanesthesia,CSEA)前后患者膀胱尿动力学的变化,为麻醉后拔出导尿管的时机选择提供客观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11月~2011年11月,选取69例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手术病人,男38例,女31例;年龄18~70岁,平均35岁,分别在麻醉前1~2h(对照组)、麻醉诱导成功后、麻醉结束后、以后每2h(麻醉后第2h、4h、6h、……)进行—次尿动力学检查(充盈性膀胱压力容积测定、压力-流率测定),直至患者能成功自行排尿,统计学分析麻醉前后尿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36例男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6h成功自行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例男性患者1例拔出尿道测压管后自行排尿成功,1例按摩膀胱区后排尿成功.28例女性患者在麻醉结束后10h成功排尿,结束尿动力学检查,排尿期最大逼尿肌压力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其余3例女性患者在麻醉后10h拔出尿道测压管后也成功自行排尿.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结束后,男性患者约在6h、女性患者约在10h膀胱逼尿肌收缩功能恢复至麻醉前状态,可拔出尿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影响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的因素和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朝阳急诊抢救中心收治的泌尿外科需进行手术的患者共106例,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对患者的睡眠情况进行评价,按照患者的睡眠质量评分将患者分为睡眠质量尚可组(8分,34例)和睡眠质量差组(≥8分,72例),采用焦虑自评表(SAS)和抑郁自评表(SDS)对患者的负心理状态进行评价,并利用相关性分析(Correlation Analysis)分析睡眠质量与患者负心理状态的相关性,将睡眠质量差组按照速记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耳穴埋籽护理方式,观察2组的治疗结果。结果:对睡眠状况不同的2组患者的负性心理状态进行比较,睡眠状况差的患者SAS得分[(47.59±12.75)分]和SDS得分[(56.35±15.32)分]明显高于睡眠质量尚可组的SAS得分[(37.89±6.71)分]和SDS得分[(41.33±12.01)分];利用Peason相关性分析对患者的SAS得分和SDS得分与患者睡眠状况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患者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SAS得分(r=0.649)和SDS得分(r=0.446)呈正相关;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情况进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痊愈率(58.3%)远高于对照组患者(30.6%),无效率(2.8%)低于对照组患者无效率(16.7%),以上数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外科患者围手术期的睡眠状况与患者的负性心里状态有关,临床上建议多关注患者的情绪,关注患者的心理护理,患者可采用耳穴埋籽法改善患者的睡眠状况,临床上锦衣管饭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全麻对膀胱逼尿肌功能的影响及其尿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方法 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全麻手术患者42例,男28例,女14例.年龄18 ~ 70岁,平均38岁.腹腔镜手术35例,开放手术7例,于麻醉前、麻醉期、麻醉结束清醒后进行尿动力学检查,统计学比较麻醉前后尿动力学参数的差异.4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检查.麻醉期间膀胱逼尿肌排尿功能丧失,充盈膀胱至麻醉前测得患者的最大膀胱容量后停止灌注.根据麻醉结束清醒后检查的参数将患者分为正常顺应性组27例和低顺应性组15例,对麻醉前后数据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正常顺应性组麻醉前初尿意容量(FD)、强烈尿意容量(SD)、膀胱最大容量(MCC)分别为(118.2±16.8)、(204.6±27.4)、(395.8±50.1)ml,麻醉后分别为(160.9 ±21.6)、(244.8±44.0)、(394.7±56.9) ml,FD、SD麻醉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CC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顺应性组麻醉前FD、SD、MCC分别为(118.9±15.1)、(208.8±22.9)、(403.9±48.1)ml,麻醉后分别为(123.0±16.9)、(189.1±35.9)、(275.4±33.7)ml,麻醉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低顺应性组患者予留置测压管1h后复测,膀胱顺应性均恢复正常. 结论 全麻结束后膀胱稳定性正常,感觉功能较正常状态减弱,患者逼尿肌均能有效收缩并自主排尿,部分患者出现一过性顺应性降低;正常情况下全麻患者可予麻醉诱导后留置尿管,术毕后及时拔除.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至2009年5月,我院采取经尿道弹道超声碎石术治疗膀胱结石37例,耻骨上膀胱切开取石术治疗膀胱结石14例,共51例,碎石效果均满意,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51例膀胱结石患者均通过B超及X线片证实。对存在泌尿系感染者,先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必要时留置尿管引流;并发心肺疾病者,术前改善心肺功能;控制血糖血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先天性阴道前庭表皮样囊肿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诊断、治疗及预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北京燕化医院2012年1月至12月诊治的3例先天性阴道前庭表皮样囊肿的临床资料,复习相关文献,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先天性阴道前庭表皮样囊肿患儿均为刚出生后常规体检时由产科大夫发现,经泌尿外科大夫会诊,并在患儿出生后反复观察排尿,证实肿物与尿道无直接关系后第3天行手术完整切除,病理活检证实为表皮样囊肿。1例因表皮样囊肿较大,先去顶减除部分囊肿壁再完整剥除残余囊壁。3例患儿术后分别为1年3个月、11个月及7个月,随访中病儿伤口愈合良好,排尿正常,未发现异常现象。结论:先天性阴道前庭表皮样囊肿为良性病变,外科手术切除是唯一的治疗手段。手术应将囊肿壁完整剥离,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  相似文献   
9.
张卫民  何廉波 《河北医学》2009,15(10):F0003-F0003
1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49岁,职员,体检发现双肾积水5个月余。5个月前于我院体检发现双肾积水,遂往北京友谊医院就诊,行CT检查示双侧肾盂输尿管扩张积水,梗阻位于盆腔水平,膀胱壁不规则,并形成多发小憩室。肾图示双肾排泄延缓,左肾GFR为37,右肾GFR为35,双肾影增大,输尿管上段扩张,诊断为“盆腔周围脂肪增多症、双肾积水”,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来我院就诊。患者既往3年前出现高血压,血压最高值达160/90mmHg,服用硝苯地平后血压维持在130/80mmHg左右,无家族遗传病史。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病关系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调查青少年齿龈内阿米巴的感染情况,探讨其与口腔疾患的关系。采用二级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承德市中小学生559人,同时随机抽取口腔医院儿科门诊患者220人。以消毒牙签取受检者口腔齿龈上或病灶表面附着物,生理盐水涂片,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其结果显示,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性别、年龄、地域无关。而与口腔卫生习惯、所使用的牙膏类型以及是否患有口腔疾病有关:经常刷牙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明显低于不经常刷牙者(χ2=9.47,P<0.01);使用普通牙膏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显著低于使用药物牙膏者(χ2=8.38,P<0.01);有口腔疾病的患者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明显高于健康者(P<0.01),在各种口腔疾病中,牙周炎患者的齿龈内阿米巴感染率最高(χ2=20.02,P<0.01)。表明齿龈内阿米巴感染与口腔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