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拜读贵刊2012年第12期许又新教授《心理卫生底线》[1]一文后,觉得文中的有些观点值得商榷,罗列如下,候教于大方. 1 也从道德底线谈起 "心理卫生底线"是个新提法,不易确定.顺着许教授的思路,先借鉴"道德底线"探讨一下: 许教授推崇的由易中天先生所概括的道德底线并不准确.妨碍别人的生存几乎是犯罪,即使情节轻微不必按刑律或治安管理条例处理,也明显洞穿了道德底线.所以,以"至少不妨碍别人的生存"作为道德底线之一就显得要求太低了.  相似文献   
2.
何嘉殷 《校园心理》2013,11(1):58-59
<正>在我国,高考作为人生的一件大事,是高度紧张的生活事件,许多文献研究考生的心理问题,却对考生家长的心理问题有所忽略。本文着重分析高考后家长的心理变化与调适。1家长与考生的心理相互影响高考后,若家长心理状态良好,或及时解决了自身的心理问题,会给孩子起榜样作用,使孩子保持较好的心理状态;也有利于帮助孩子平复心理波动,舒缓情绪,为下一步学习、生活打下良好基础。反之,则会强化孩子的应激反应,甚至使孩子患上身心疾病。2家长同样会出现心理应激反应家长作为高考的间接参与者,陪伴孩子复习应试,对孩子的喜怒哀乐感同身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研高考结果等因素对大学新生家长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影响,供对同类家长进行心理干预时参考。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和创伤后应激障碍检查表(PCL-C)对二A院校241名新生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PCL-C筛查阳性率为0.83%,总分为38~49分者占2.5%;秩和检验得出考分是否≤预期20分、预期考上二本与一本、录取满意与否、离孩生活适应与不适、工作稳定与不稳、大专以上与中专以下、健康与患病、居住城乡、收入禹低、无与有资助或其他挫折等组,前者比后者总分低,Z值为-2.00~-3.39,P<0.05;Spearman相关分析得出离孩生活适应、录取满意度、预期考分落差、夫妻关系、工作稳定度、健康状况、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与总分呈负相关,r为-0.13~-0.22,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稳定度、录取满意度、离孩生活适应度、预期考分落差(B=-0.03~-1.58,t=-2.00~-2.69,P<0.05)对家长PTSD症状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结论高考结果及生活压力对考生家长心理造成较大影响,有引发PTSD的可能,应当重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