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和探讨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骨水泥渗漏的原因及其预防措施。[方法]收集从2009年10月2012年10月行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的患者289例(451个椎体)患者,术后行X线及CT检查,观察骨水泥渗漏情况,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渗漏组)43例和B组(对照组)246例,根据VAS评分对患者术前、术后第1 d、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进行评分。同时根据渗漏部位的不同,进行上述评分。[结果]本研究中有43例(48个椎体)发生了骨水泥渗漏,渗漏率为11%。其中椎间隙渗漏17例,椎体周围渗漏14例,椎管内渗漏1例,椎体前缘静脉渗漏3例,针道通路渗漏8例。术后有3例局部出现酸胀不适,予中药涂擦及烫熨治疗处理后症状明显改善,余患者均无临床症状。术前、术后第3 d及终末随访两组间的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 d VAS评分在两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VAS评分在不同渗漏部位间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性骨折效果明显,骨水泥渗漏时有发生,术前常规行影像检查充分了解病椎情况,术中严格把握穿刺方法及注入时机,准确掌握骨水泥量,可以减少骨水泥渗漏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曲安奈德术中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对腰椎管狭窄症(LSS)患者术后疼痛疗效.方法 收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在该科行传统椎板开窗减压术的LSS患者86例,根据随机数字袁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试验组(A组,n=43):术中责任节段神经鞘内注射和神经根周围喷洒曲安奈德注射液;B组(空白组,n=43):术中不做特殊处理.记录各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下床活动时间、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DI)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和分组,无神经损伤、大出血及死亡病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病程对比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术前、终末随访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S评分在术后1、3、7 d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JOA评分和ODI评分术后3、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传统椎板开窗减压术在治疗LSS时,术中应用曲安奈德进行责任节段神经根干预,可以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反跳痛症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驳骨逐瘀颗粒治疗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4月于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治疗的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两组均接受腰部垫枕法、腰背肌后伸功能锻炼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驳骨逐瘀颗粒治疗,对照组口服甘露醇治疗。治疗前后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两组患者疼痛情况,观察用药后排便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首次排便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驳骨逐瘀颗粒能有效减轻单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后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临床运用安全。其既具有壮族医药民族特色,又符合简、便、廉原则。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补肝强肾壮骨方联合烫熨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3例.对照组采用烫熨疗法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口服补肝强肾壮骨方治疗,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及骨密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降低...  相似文献   
5.
高龄(≥75岁)腰椎管狭窄症(LSS)是由于先天性发育异常或者后天多种因素引起高龄患者腰椎中央椎管、侧隐窝狭窄,导致马尾神经和神经根受压迫或刺激,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腰腿痛和下肢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若患者经保守治疗无效,往往需要手术治疗。但高龄患者常合并多种内科疾病,身体各方面功能衰退,对开放手术的耐受性差,风险高,极易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随着脊柱内窥镜技术的进步,高龄患者经过积极的内科病处理和术前准备后,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很大提高。但目前国内外对内镜治疗高龄LSS的有效性尚存在较大争议,对LSS的特点和内镜治疗优势及局限性进行总结,可为临床治疗高龄LSS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搜集2011年1月~2012年12月符合要求的17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n=86)。治疗组给予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膝关节腔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比较2组病例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总体疗效评价。通过应用VAS(疼痛视觉评分量表)对患膝疼痛程度评分、及应用LKSS(Lysholms 膝关节功能评分表)评估患膝关节功能来判断2组的治疗后效果。并对2组间的年龄、性别、平均病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随访,2组间在年龄、性别、平均病程因素方面对比,均无统计学意义。VAS评分在2组组内治疗前与治疗5周后以及治疗5周后2组间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周后2组在LKSS评分方面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40%,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中药内服配合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膝骨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单纯应用玻璃酸钠关节腔注射治疗,是一种有效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sis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后再发骨折的相关因素,探讨引起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PVP治疗的264例(394个椎体)OVCF患者,分为A组(再发骨折组)34例,B组(未再发骨折组)230例.随访时间6~35个月,平均20.5±8.8个月,记录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后再发骨折的时间、部位、发生率,空腔样椎体数目,终末随访定量CT(QCT)值,骨水泥渗漏的部位及渗漏率,手术前后VAS评分等因素并对以上因素进行两组间对比分析.结果:PVP后首次再发邻近椎体骨折与跨跃式椎体骨折的总发生率为13%(共34例),时间为11.7±9.2个月,有21例患者第2、3次再发骨折发生在3个月内.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等因素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QCT值在A组和B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前、术后第3天VAS评分在A组、B组各组内比较有显著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VAS评分两组问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骨水泥渗漏共34例36个椎体,骨水泥渗漏率为9%,渗漏后均无临床相关症状;骨水泥渗漏在A组和B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和B组两组间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情况比较,不管是椎间隙渗漏还是其他部位渗漏,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不同部位骨水泥渗漏的患者间在VAS评分(术前、术后、末次随访)对比,均提示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OVCF患者行PVP治疗,能够取得满意效果,年龄、性别、空腔样椎体数目、骨水泥渗漏与PVP后再发骨折无明显相关性,骨质疏松可能是引发椎体成形术后再骨折的一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小球囊经皮穿刺后凸椎体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上段胸椎骨折和脊柱转移瘤中上段胸椎骨折的安全性及实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PKP治疗的34例骨质疏松性中上段胸椎骨折或脊柱转移瘤中上段胸椎骨折患者(共38个椎体)的临床资料,记录患者的骨水泥量、骨水泥渗漏及弥散情况,对比术前、术后1 d、术后7 d的椎体高度、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单侧小球囊PKP,术后复查见2例骨水泥椎间隙渗漏,1例椎体周围渗漏,但均未出现临床症状。29例患者骨水泥弥散情况达到弥散充分,3例为弥散一般,2例为弥散不佳。1例转移瘤患者在随访过程中再发骶1椎体病理性骨折。单个椎体平均注入骨水泥量为2.8~4.2 mL。术后1 d、7 d的VAS评分、ODI评分均低于术前,椎体高度高于术前,且术后7 d的VAS评分低于术后1 d,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结论 采用小球囊PKP治疗骨质疏松性中上段胸椎骨折和脊柱转移瘤中上段胸椎骨折的安全性高,骨水泥可充分弥散,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脊髓伤方对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纳入2012年7月—2016年6月本科行手术治疗的脊髓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患者57例,依据是否服用中药脊髓伤方分为两组:对照组(A组,n=22)术后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抗炎消肿,实验组(B组,n=35)在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的基础上服用中药脊髓伤方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6、12个月颈椎JOA评分,计算术后第12个月的神经功能改善率;并于术后第12个月使用中医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对所有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两组术前、术后第1个月比较颈椎JO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第6、12个月比较JOA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术后第12个月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中医疾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中药脊髓伤方可有效促进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显著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柚皮苷对兔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增殖和迁移及对OPG/RANKL信号的调节作用.方法 选用2~3月龄新西兰大白兔提取兔骨髓基质细胞,用不同浓度(0~1000μM)的柚皮苷处理细胞48 h,CCK-8试剂盒测量细胞活力.后续采用柚皮苷(0、10、25、50μM)处理细胞48 h,碱性磷酸酶(A L P)活性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