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聚肌苷酸聚胞苷酸(Poly-IC)处理对高血脂大鼠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后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同时检测脑梗死灶、血脑屏障通透性和行为损伤症状,探讨其对高血脂合并脑I/R损伤是否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高血脂大鼠随机分为脑I/R组、Poly-IC预处理组、Poly-IC后处理组和假手术(Sham)组,每组20只。0~4分神经行为评分记录各组大鼠的神经行为表现,伊文思蓝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TTC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脑组织梗死情况,TUNEL染色法测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Western blotting观察Bcl-2和Bax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神经行为损伤症状严重,评分明显升高(P<0.05)。而Poly-IC预处理和后处理组评分较I/R组均明显降低(P<0.05)。伊文思蓝染色结果显示,I/R组较sham组血脑屏障通透性明显增高(P<0.05),而Poly-IC预处理或后处理可明显改善血脑屏障通透性(P<0.05)。脑梗死体积检测结果显示,sham组未见梗死灶均匀红染,而I/R组脑组织可见白色梗死区。与I...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幼儿外侧膝状体微血管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8例死亡24 h内的幼儿外侧膝状体,经碱性磷酸酶染色、光镜观察及体视学处理,对幼儿外侧膝状体微血管密度进行分析。结果幼儿外侧膝状体后2/3部微血管密度高于前1/3部的微血管密度,经t检验,P<0.01。结论①幼儿阶段外侧膝状体与其相对应的视皮质各区微血管密度的大小相一致。②按照功能与结构相一致的原则,本课题研究结果支持“直接兴奋性输入会聚学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结构。方法:采用8例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幼儿视皮质(17区)后1/3的微血管密度最高,前1/3次之,中1/3最低。外侧膝状体后2/3的微血管密度高于前1/3。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脉。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静脉属支汇入处可见一三角形膨大,且深层微静脉粗,浅层微静脉细。结论:幼儿外侧膝状体及视皮质相对应区域微血管同步发育。皮质微静脉的这种结构特点可能是皮质微静脉栓塞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胸腺素β4(Tβ4)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微血管形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Tβ4组(0.08μg/100g)和高剂量Tβ4组(0.8μg/100g),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永久心肌梗死模型.对照组予PBS,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予Tβ4腹腔注射,1、5、10d在结扎线以下的部位取材,行碱性磷酸酶和VEGF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各组微血管面积、VEGF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AOD)1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组10d微血管密度高于对照组,高剂量组5、10d微血管密度高于低剂量组,高剂量组10dVEGF阳性细胞平均光密度高于对照组和低剂量组.结论:Tβ4能促进心肌梗死后微血管形成,增加心肌微血管密度,上调VEGF的表达,从而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5.
6.
以医学实验技术专业进行机能实验学学习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班增加形成性和过程性评价内容,对照班仍以终结性评价为主要考核方式。从实验结果可见,实验班学生无论是前期对知识的预习,还是实验过程的完成以及正确情况均明显高于对照班(P<0.05或P<0.01),同时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参与性均有提升。可见,全方位多样性的评价是提高医学技术类专业学生技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改良碱性磷酸酶染色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39年Gomori首次提出碱性磷酸酶组织化学染色法用于哺乳动物神经系统血管内皮,1951年Gomori修改了自已的方法,并称为“钙钴法”。1984年Bell在Gomori碱性磷酸酶染色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良,用于人脑海马和距状裂区的毛细血管取得成功。本文以Bell法为基础,对其法的某些步骤进行了简化和改良,应用于脑微血管的研究,同时可以显示出脑微动脉、微静脉。现将此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人脑视皮质微血管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幼儿脑视皮质微血管构筑的形态结构。方法 采用8例幼儿脑皮质,经碱性磷酸酶染色,组织切片,光镜观察。结果 视皮质内动脉多数以直角、少数以锐角发自软脑膜动态。视皮质内静脉数量明显少于动脉。静脉属支汇入处可见一三角形膨大。且深层微静脉粗,浅层微静脉组。结论 皮质微静脉的这种特点可能是皮质微静脉栓死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头颈部为例研究AA教学法在局部解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方法:根据建构主义理论下AA教学法,以局部解剖学中头颈部这一章为例,设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用AA教学法和传统讲授法施教,把近年学生局解平均成绩和对两种方法满意度作比较,探讨A教学法的应用效果。结果:实验组同学局部解剖学成绩比传统讲授法对照组明显提高,而且实验组同学对此教学法认可,满意度均在75%以上。结论:AA教学法与传统讲授法相比具有明显优越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脑血管形态的定量研究,对探讨脑微循环动力学的规律,阐明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有重要意义。关于脑血管宏观分布及脑微血管密度的定量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有关脑语言中枢微血管的研究,尚未见报到。本文对幼儿语言中枢微血管进行定量研究、观察,从而为脑缺血时侧支循环建立机制的研究提供形态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