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0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31篇
耳鼻咽喉   23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8篇
口腔科学   14篇
临床医学   155篇
内科学   116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3篇
外科学   93篇
综合类   345篇
预防医学   128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125篇
  1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5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9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4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氨甲喋呤灌注加栓塞对宫颈妊娠的治疗效果。方法临床确诊宫颈妊娠伴阴道出血患者11例,急诊治疗。双侧子宫动脉插管、造影,分别灌注氨甲喋呤(MTX),然后用明胶海绵微粒或明胶海绵微粒加少量丝线微粒栓塞。结果宫颈妊娠孕囊由子宫动脉供血,部分以一侧为主,8例见对比剂外溢。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完毕,阴道出血明显减少。术后血β-HCG进行性下降。9例胚胎自行排出。2例行宫颈搔刮术,术中出血量不多,刮出物为陈旧性胎盘组织。胚胎排出或刮出后阴道出血完全停止。结论双侧子宫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宫颈妊娠效果良好,达到了预防和终止阴道大出血、保留子宫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颈静脉球瘤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结果对14例颈静脉球瘤行显微手术治疗,全切除4例,近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6例。12例行耳后经髁上入路切除肿瘤。无手术死亡。术后面瘫6例,声音嘶哑5例,听力障碍4例。有4例患者术后行γ-刀治疗。结论颈静脉孔区颈静脉球瘤,选择适当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是治疗的关键,应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治疗,可达到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4.
5.
幽门螺杆菌与172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关系窦晓林杜辉廷孙岚黄靖杨倩杨题柱(贵阳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贵阳550002)功能性消化不良(FD)为临床常见消化系统症状群,包括慢性胃炎、十二指肠炎及胃神经官能症等多种疾病,发病原因尚未完全阐明。可能原因有胃酸分泌...  相似文献   
6.
健康检查目前仍是检查机体各器官系统有无实质性病变,停留在传统的医学模式上,而被检查者自觉症状和心理状况未得到客观评价。CMI(cornellmedicalindex康奈尔医学指数)是世界各地广泛应用的一种自觉症状调查法,经日本深叮氏的发展更加成熟,近年介绍到我国。我们使用CMI与传统的临床检查相结合,对二所中学教职工的身心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测试,对CMI的进一步应用进行了一些探索。1内容与方法我们抽取徐州市一所重点中学和一所非重点中学的所有男性教职工作为调查对象,除调查了他们的社会经济因素、吸烟情况外,在心理医师指导…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 ,30岁。因发作性左乳突痛伴面肌痉挛 5年于 2 0 0 2年 7月 4日收住院。患者 5年前无明显原因及诱因左乳突痛 ,伴面肌痉挛、头痛 ,后左侧面瘫 ,经药物治疗后好转 ,后又间断发作 3次 ,此次复发半月。专科检查见左侧面部表情运动差 ,额纹消失 ,鼻唇沟变浅 ,鼓腮漏气 ,左侧乳突区轻压痛。颅脑及内听道CT示面神经水平段有约 0 .3cm× 0 .5cm× 0 .8cm的软组织密度影。颞骨MRI平扫及强化示左侧上鼓室处有一豆粒大的等T1、等T2异常信号 ,强化扫描后 ,病变边界清晰 ,密度略低。声阻抗示鼓室曲线正常。脑干诱发电位示右侧脑干病变。前庭功…  相似文献   
8.
病例报告:患者女,31岁。门诊以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收入我院。入院后经抗白血病治疗病情有所好转,但逐渐出现腹泻及右下腹疼痛,应用痢特灵,普鲁本辛后腹痛仍未减轻。体检:心肺未见阳性体征,腹平坦,可见肠型,右下腹压痛阳性并可触及一条样包块。肝脾未触及。  相似文献   
9.
图象分析法检测乳腺癌细胞DNA含量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乳腺癌及其癌变过程中细胞DNA的含量,探讨DNA含量在这一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和临床意义。方法:对1988年63例在我院手术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以及1984~1992年间手术治疗的13例导管内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6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DCIS Ca)、6例导管上皮高度增生(proliferative breast disease,PBD)的原发灶进行DNA图象分析(image cytometry,ICM).结合临床资料,分析63例浸澜性乳腺癌细胞DNA含量与预后关系的观察。结果:发现浸润性乳腺癌与:DCIS及PBD相比,有较高的DNA指数(DNA index,DI)、异倍体检出率、核面积(nuclear area,NA)和5C细胞阳性率(P<0.05)。在DCIS与PBD两组病人中,DI、NA无明显差别(P<0.05),而异倍体肿瘤,5C细胞出现在DCIS中(P<0.05),且PBD中无5C细胞,异倍体出现。在乳脉癌病人预后的单因素分析中,发现5C细胞阳性、异倍体肿瘤等的无病生存率低(P<0.01)。结论:异倍体细胞群的出现是细胞癌变的早期标志,DNA含量随着乳腺癌恶性程度增加而发生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0.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脑干及其附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对37例脑干肿瘤患者进行术中BAEP实时监护,试图阐明BAEP术中变化的特点、敏感指标,评判其临床应用价值。 一、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1996年10月~1999年10月入院的脑干肿瘤患者37例,其中男19例,女18例,年龄10~46岁,平均35.1岁。所有患者经核磁共振检查,肿瘤位于中脑26例、桥脑7例、延髓4例。病理改变包括胶质母细胞瘤2例、星形细胞瘤15例,生殖细胞瘤7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血管畸形2例,结核性肉芽肿1例,转移癌1例,室管膜瘤1例,蛛网膜囊肿1例,出血性改变2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