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4.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颈静脉封堵婴儿房间隔缺损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8年3月在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经右侧颈静脉行房间隔缺损封堵的13例1岁以内房间隔缺损患儿,评价手术效果、手术时间及并发症等临床资料。结果 13例婴儿均封堵成功,食管超声心动图可准确引导输送轨道的建立,手术时间(27.2±15.1)min。全部患儿封堵器形态满意、位置固定,无新发心律失常、溶血、栓塞、感染、气胸、血胸及心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经右侧颈静脉封堵婴儿房间隔缺损方法可行,可避免外科手术风险及低年龄、低体重患儿介入血管并发症,同时可避免潜在的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5.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术前低氧血症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 2011年1月至6月,随机采集54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临床资料.男42例,女12例;年龄28 ~ 73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4 ~14.0天.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体重指数、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脏射血分数、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定量、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定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测定结果、ICU时间和住院时间.低氧血症定义为静态未吸氧情况下,氧分压(PaO2)<(100~年龄×0.33 ±5)mm Hg(1 mm Hg =0.133 kPa).结果 患者中无低氧血症组14例,其中2例未手术者死亡,手术12例无死亡;低氧血症组40例,其中7例未手术者均死亡,手术33例,死亡2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时间、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饮酒史、心脏射血分数、凝血酶原时间和纤维蛋白原定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D-二聚体定量、C-反应蛋白、钙素原测定、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前伴有低氧血症与肥胖、凝血纤维溶解系统被激活和炎症反应过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GFRα1干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电针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模型大鼠GFRα1的干预作用。方法:7日龄SD乳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又分为1、3、7、21 d 4个亚组,电镜观察缺氧缺血侧脑组织形态变化,RT-PCR方法检测GFRα1mRNA的表达。结果:电镜显示:21 d电针组细胞核核膜模糊,核仁清晰,细胞质分布均匀,线粒体无肿胀,粗面内质网无扩张。GFRα1的表达电针组3、7、21 d与模型组比较,均表达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能够促进GFRα1mRNA的表达,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大鼠发挥较好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手术治疗的效果,探讨不同手术方式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的适应证和具体手术方法,明确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全胸腹主动脉替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2009年2月到2011年5月,46例CrawfordⅡ型胸腹主动脉瘤(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TAAA)患者行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total thoracoabdominal aortic aneurysm repair,tTAAAR).根据术式不同,分为深低温停循环tTAAAR(A)组15例和常温非体外循环tTAAAR(B)组31例.计数资料采用精确概率的x2检验和计数资料经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等统计学方法,比较了患者的术前、术中和术后ICU治疗情况以及围术期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和B组术后早期死亡(26.67%对3.20%,P=0.033)和一过性脑功能障碍发生率(33.30%对3.30%,P=0.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手术时间(P<0.0001)、降主动脉阻断时间(P <0.0001),输注红细胞(P=0.013)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术前情况、内脏缺血时间、脊髓缺血时间、ICU治疗时间、带气管插管时间、脊髓损伤、肾功能不全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常温非体外循环全胸腹主动脉替换术安全、可靠.适应证为可在常温下建立降主动脉到髂动脉旁路循环的胸腹主动脉动脉瘤.肋间动脉重建是重要的脊髓保护手段.  相似文献   
9.
有限元分析是研究心血管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中国数字人体心脏断层解剖图像,采用Visu-al C++可视化工具包对心脏外形及内腔结构进行三维重建,进一步基于结构模型构建了左心室、血液耦合有限元模型。在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环境下使用双向流-固耦合方法对心脏灌注期心室壁受力与血液流动过程进行了动力学仿真。仿真结果成功实现了对心脏灌注期心室两阶段充盈过程中室壁应力与血液流体动态特性的定量分析。本研究提供了一种基于二维医学图像信息构建心室有限元模型,并进行心室血液流体力学模拟的新方法,为心脏生理及病理过程的定量有限元分析提供了一套可行的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耐药突变连锁模式。方法采用nest-PCR及测序方法对经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慢乙肝患者进行全基因测序,分析了126例样本的测序结果。结果 126例样本的检测结果,发现发生耐药突变的74例。经过分析,其中发生耐药位点连锁突变的为49例(66.2%),连锁模式达36种。M204I位点突变13例;M204V位点单点突变或连锁突变共34例,M204V连锁M180L再联合其他位点突变的达30例,其中M180L+M204V+S202G为12例,占40%(12/30)。其中也发现可能对恩替卡韦耐药的L180M+M204V+A181G/C的突变。结论抗病毒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广泛存在多个耐药位点,随着临床用药,其他新的耐药突变模式也陆续出现。提示在接受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前,在治疗过程中的合适时间点检测耐药相关变异位点,可为临床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