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研究移植后细菌感染CD4^+ CD25^+调节性T细胞(Treg)表达的变化。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采用改良的Kamada二袖套法建立肝移植模型。术后随机分为3组,G1组术后3d腹腔生理盐水注射;G2组术后3d给予腹腔大肠杆菌注射;G3组术后常规给予免疫抑制药物CsA,3mg/(kg·d)。感染后7d处死动物,每组6个样本,检测血清ALT、TB,并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Treg的水平,RT-PCR方法检测脾脏Foxp3和肝脏IL-10、TGF-β mRNA的表达。结果G3、G2组Treg表达水平显著升高,分别为:(16.72±0.95)%,(27.4±1.09)%,与G1(9.88±0.9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脏Foxp3和肝脏IL-10、TGF-β 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感染组的肝功虽然较差,与排斥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但从病理切片观察该组肝脏的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减轻,Banff评分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大鼠肝移植术后腹腔细菌感染增加了脾脏Treg的表达,促进了免疫抑制作用的发挥,部分减轻了急性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2.
最近研究表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在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做为EMT的共同特征,上皮标志物E-钙黏蛋白(E-CD)的表达往往下调,在对E-CD表达调控的研究中发现锌指转录因子Snail,Slug,Twist在转录水平对E—CD的调节是EMT的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法尼醇X受体(FXR)对肝细胞脂质代谢以及小窝蛋白(Caveolin-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培养肝细胞,分别以10 μmol/L的FXR激动剂 GW4064和100 μmol/L的FXR拮抗剂Guggulsterones干预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异二聚体伴侣(SHP)、胆固醇7α-羟化酶(CYP7A1)、胆盐输出泵(BSEP)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肝细胞中甘油三酯以及胆固醇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aveolin-1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XR激动剂组SHP、BSEP、Caveolin-1表达显著升高(P<0.05),CYP7A1表达显著降低(P<0.05),FXR拮抗剂组SHP、BSEP、Caveolin-1表达显著降低(P<0.05),CYP7A1显著升高(P<0.05).FXR激动剂组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降低,胆固醇含量显著升高,而FXR拮抗剂组甘油三酯显著升高,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XR在调控肝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并且可能通过对胆固醇代谢的调控影响Caveolin-1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胆酸对肝细胞脂质代谢、法尼醇X受体(FXR)及肝再生的影响。方法建立部分肝切除大鼠模型,随机分成3组:G1组(正常喂养),G2组(给予0.2%胆酸喂养),G3组(正常饮食中加入50%葡萄糖),每组10只,喂养后7 d切除大鼠70%肝组织,于术后72 h取出肝组织及血液标本,检测相关指标。RT-PCR和Western印迹检测SHP、CYP7A1、BSEP的表达;试剂盒检测肝细胞中甘油三酯、胆固醇的水平。结果与G1相比,G2组小异二聚体伴侣(SHP)、胆盐输出泵(BSEP)表达显著升高(P0.05),胆固醇7α-羟化醇(CYP7A1)表达显著降低(P0.05);G3组SHP、BSEP表达略增高(P0.05),CYP7A1显著升高(P0.05)。G2组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降低,胆固醇(TC)含量显著升高,而G3组TG略升高,TC含量降低(均P0.05)。结论胆酸可促进肝细胞再生,FXR在调控肝细胞代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调节性T细胞在大鼠肝移植术后感染免疫紊乱中的作用。方法以DA大鼠为供体,LEW大鼠为受体,术后分为急性排斥(G1)组、移植后腹腔感染(G2)组、G2加用抗白细胞介素抗体(anti-IL)-10和抗转化生长因子(anti-TGF)-β单克隆抗体(G3)组、G2加用anti-IL-10和anti-TGF-β单克隆抗体的基础上于术后第2天开始加用anti-CD25单克隆抗体(G4)组。按不同时间点取材,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培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淋巴细胞功能、肝脏内IL-4、干扰素(IFN)-γ、IL-10、TGF-βm RNA进行测定。结果感染后各组T淋巴细胞数量持续下降。但CD4+/CD8+比值上升,G3组这种变化略显著,感染后5 d,G3组上升幅度显著高于其他组;感染后各组T淋巴细胞功能持续上升,感染后3、5、7 d G3、G4组与G1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3、G4组IL-4、IFN-γm RNA表达显著升高,与G2组比较,感染后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G4组IL-10 m RNA、TGF-βm RNA表达持续下降,与其他三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制Treg细胞的增殖部分恢复了淋巴细胞的功能;抑制Treg细胞的增殖,减少了体内IL-10和TGF-βm RNA的表达水平;Th细胞的分化不是Treg细胞作用的结果,但后者可以部分地抑制前者的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Treg细胞在肝移植术后排斥反应和感染双重作用下的增殖变化。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同基因移植对照组(G1)、同基因移植腹腔感染组(G2)、异基因移植对照组(G3)、异基因移植腹腔感染组(G4)。观察大鼠脾Treg细胞的变化;RT-PCR检测脾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G1、G2、G3组Treg细胞的增殖处于波动状态;G4组感染后3 d增殖增加,5 d大幅度变化,至7 d增加比例近2.5倍于感染前。G1、G2、G3组Foxp3 mRNA的表达变化较平稳;G4组Foxp3mRNA的表达水平呈现出逐渐上升的趋势,感染后3 d相对有较大幅度增加,至7 d与感染前相比增加了近0.5倍,与其他3组相比自感染后3 d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细菌感染或急性免疫排斥反应并没有促进Treg细胞的增殖,但两者同时作用,可促进大鼠机体内Treg细胞大量增殖;发生增殖的Treg细胞只有部分能够表达Foxp3 mRNA,说明可能仅有部分细胞发挥了免疫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7.
肝脏在手术切除、化学损伤及病毒等损伤后具有很强再生能力,然而肝脏再生过程非常复杂包括肝细胞再生的启动、增殖及终止三个阶段。参与肝细胞再生的是已经分化成熟并处于稳定状态的肝细胞通过有关基因转录及翻译,并通过相关细胞因子组成信号通路参与肝脏再生整个过程。目前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组成的信号通路与细胞增殖有密切关系,也是近些年来对肝脏再生研究比较热门的领域。现文根据国内外目前研究结果,综述Keap1/Nrf2信号通路是如何在肝脏再生三个阶段如何起作用。以期能发现该信号通路重要节点,为今后研究该信号通路的深入研究及研究促进肝脏再生药物提供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槲寄生生物碱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剂量槲寄生生物碱对胃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槲寄生生物碱在剂量小于40μmol/L时,随着剂量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率明显增长,几乎成直线增长;剂量在40~120μmol/L时,细胞抑制率虽然也随剂量的增加而增长,但速度较慢,曲线趋势较平缓,MTT法得到的细胞抑制率的最高值为79.2%。结论槲寄生生物碱对胃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检测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micro RNA-143(mi R-143)的表达,探讨mi R-143在HCC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45例HCC组织和对应的癌旁肝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PCR)法检测上述组织中mi R-143的表达,并分析其与HCC的临床病理学参数及HBV的关系。结果 癌旁肝组织中无mi R-143表达的病例,HCC组织中mi R-143的阳性表达率为88.89%(40/45)。mi R-143的表达与肿瘤数目、肿瘤包膜、门静脉癌栓、癌细胞分化、远处转移和肿瘤分期呈显著相关(P均〈0.05),而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和HBV感染无关(P均〉0.05);mi R-143表达阳性与阴性的HCC患者3年生存率分别为89.12%、3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mi R-143表达可能与HCC的侵袭转移有关,mi R-143可作为预测HCC预后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在外科见习过程中融入医学人文素质教育的经验,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心得,重点探讨外科教学中融入医学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结合当今高等医学教育的特点,提出让医学人文教育走进教学,为教学服务,为新形势下提高医学生人文素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