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级别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CD4+、CD8+T细胞表达及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的关系。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8年8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阴道镜下宫颈活检诊断为CIN并行宫颈锥切治疗的72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采用杂交捕获第二代方法(HC-Ⅱ)检测高危型HPVDNA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检测30例CIN1、43例CIN2/3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CD4+、CD8+T细胞的表达。结果 CIN2/3组的HR-HPV感染率显著高于CIN1组(P〈0.05),CIN组HR-HPV感染率高于慢性宫颈炎组(P〈0.01)。慢性宫颈炎组、CIN1组和CIN2/3组CD4+T细胞表达率分别为60.0%、43.3%和33.3%,CD8+T细胞的表达率分别为70.0%、46.7%和31.0%;CD4+、CD8+T细胞在CIN1组及CIN2/3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慢性宫颈炎组(P〈0.05)。结论 CD4+、CD8+T细胞表达下调可能促进宫颈HR-HPV感染的发生,并对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Rb基因蛋白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时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61例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R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b在部分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正常早孕绒毛组的Rb表达与非恶变葡萄胎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弱于恶变葡萄胎组(P〈0.01)。非恶变葡萄胎组Rb表达显著弱于恶变葡萄胎组(P〈0.05)。侵蚀性葡萄胎、绒癌Rb表达显著强于葡萄胎(P〈0.01,P〈0.01)。但侵蚀性葡萄胎与绒癌的Rb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滋养细胞重度增生者Rb表达显著强于滋养细胞轻度增生者(P〈0.05)。葡萄胎恶变与子宫大小、卵巢黄素化囊肿密切相关。结论Rb表达增强是导致滋养细胞恶变因素之一,Rb表达增强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院临床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药敏状况、致病性以及基因型情况。方法采用K-B琼脂法进行药敏试验,多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结果药敏结果显示该菌对多种常用抗生素具有耐药性,仅对亚胺培南等药物敏感。24株菌分为2个基因型,其中B2型4株,致病性最强;A型20株,致病性较弱,其他基因型未见。结论实验获得菌株具有较强耐药性和致病性,有必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预防院内感染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D4^+、CD8^+、HPV16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选择指引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4^+、CD8^+.HPV16在30例CINI、42例CINⅡ-Ⅲ及1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CD4^+,CD8^+.在CIN-Ⅰ组及CINⅡ~Ⅲ组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宫颈组(P〈0.05);HPV16表达在CINI组及CINⅡ~Ⅲ组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组(P<0.05,P〈0.01);CD4^+、CD8^+CIN的表达与HPV16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CD4^+、CD8^+表达下调在HPV16导致宫颈癌前病变进展过程中起作用,对进行疫苗治疗的指引标记物选择中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人工流产后宫内残留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人工流产后宫内残留患者共84例,分成2组各42例,针刺组采用针刺合谷、三阴交、子宫穴治疗;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2组残留物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时间及血红蛋白(Hb)、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HCG)变化情况。结果:总治愈率针刺组88.1%,对照组73.8%,2组总治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残留物排出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针刺组短于对照组。距离流产手术时间30~60天者治愈率比较,针刺组治愈率69.2%,对照组5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阴道流血时间及Hb下降情况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治疗人工流产后60天内宫内残留疗效确切,具有排除率高、排出快、流血时间短、流血量少、副作用少等优势,优于米非司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术前扩容与预防经妇科腹腔镜手术所致肝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80例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前扩容治疗组(Ⅰ组)和非术前扩容治疗组(Ⅱ组),每组40例;检测并对比各组患者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各个时点(T=1h、3h、6h、12h)肝功能(丙谷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标记物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在缺血再灌注期内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 Ⅱ组肝脏缺血再灌注各个时点( T=1 h、3h、6h、12h)的肝功能血清ALT、AST水平及缺血再灌注损伤标记物MDA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各组血清ALT、AST及MDA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期均呈增高趋势,且在再灌注6h时达高峰,但在12h时有显著回落趋势(P<0.05);与Ⅱ组相比,Ⅰ组在缺血再灌注期内的ALT、AST及MDA水平等实验室检查指标波动相对平稳,两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扩容可有效保护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肝脏缺血再灌注期的肝功能,是行之有效的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肝功能损伤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7.
端粒、端粒酶与妇科恶性肿瘤早期诊断及肿瘤恶变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端粒是染色体末端独特的蛋白质-DNA结构,具有保护染色体作用。端粒酶是由RNA和蛋白质亚基组成的一种特殊反转录酶,能延长端粒。对许多系统内端粒酶的检测结果表明:在肿瘤组织内通常表达,而在对照正常组织内几乎不表达。端粒酶活性与肿瘤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作为肿瘤的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细胞黏附分子E-钙粘素和β-连接素在40岁以下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E-钙黏素和β-连接素在30例40岁以下子宫颈癌、26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10例正常子宫颈组织中的表达。结果:E-钙黏素和β-连接素在CIN异常表达率为42%、39%,与正常宫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E-钙黏素和β-连接素在宫颈癌异常表达率为73%、70%,E-钙黏素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与CIN及正常宫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β-连接素在宫颈癌的异常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宫颈(P〈0.01)。结论:E-钙粘素和β-连接素蛋白表达的下调可能是年轻妇女CIN进展为宫颈癌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黎华文  李英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2):1382-1383
目的:探讨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蛋白表达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石蜡包埋的130例葡萄胎和20例正常早孕绒毛组织R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Rb在部分细胞滋养细胞和合体滋养细胞中表达。早孕绒毛组的Rb表达与非恶变组葡萄胎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显著弱于恶变组葡萄胎(P<0.01),非恶变组葡萄胎Rb表达显著弱于恶变组葡萄胎(P<0.05)。早孕绒毛组、完全性葡萄胎和部分性葡萄胎之间Rb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0.05)。滋养细胞重度增生者Rb表达显著强于滋养细胞轻度增生者(P<0.05),滋养细胞中度与轻度或重度增生之间的Rb表达差异无显著性(均P>0.05)。结论:滋养细胞增生程度重者Rb的表达增强,Rb表达增强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表达、滋养细胞增生与葡萄胎恶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石蜡包埋的135例葡萄胎和13例正常早孕绒毛标本,常规组织切片病理观察滋养细胞增生程度,免疫组化法检测EGFR表达情况。结果EGFR在所有类型的滋养细胞和正常绒毛中表达。全部合体滋养层细胞的EGFR为强阳性。在细胞滋养层细胞,非恶变组葡萄胎EGFR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绒毛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差异(P>0.05),恶变组葡萄胎EGFR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正常绒毛和无恶变组葡萄胎(P<0.05,P<0.01);轻度滋养细胞增生者EGFR阳性表达率显著强于中度及重度滋养细胞增生者(P<0.01,P<0.01),中度与重度滋养细胞增生者EGFR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恶变组葡萄胎EGFR的表达弱于非恶变组葡萄胎,滋养细胞增生程度重者EGFR表达减少,EGFR表达降低在葡萄胎恶变过程中可能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