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31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并发颞叶脑膜脑炎一例倪道凤,张道山,魏伯俊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并发颅内、外并发症屡有报道,而为分泌性中耳炎引起者则不多见。我科遇1例分泌性中耳炎并发同侧颞叶脑膜脑炎和颞下窝软组织炎症者,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1岁。因右耳耳鸣2年,张口困...  相似文献   
2.
喉全切除术后Blom-Singer法发音重建术并发症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喉全切除术后安放Blom-Singer发音管发音重建术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1月—2004年6月期间151例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安装Blom—Singer发音管的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15年。151例中,138例获得满意的发音效果,发音总成功率91.4%;出现并发症15例,发生率9.9%,其中造口肉芽增生6例,4例行激光切除,2例三氯醋酸烧灼去除,其中有2例发音失败;早期感染2例且并发咽后壁脓肿,其中1例累及上纵隔,均经局部切开负压引流及应用抗生素治愈;2例管周漏液,取出发音管一段时间后,造口缩窄,重新置入发音管;发音管脱落2例,重新置入;造口狭窄1例,行造口扩大术得以解决;发音管食管端鸭嘴部真菌生长1例,制霉菌素清洗,后更换发音管;误吸1例,封闭造口后患吸入性肺炎。15例并发症中成功治疗12例,余3例发音失败。结论 气管食管穿刺安放Blom-Singer发音管帮助喉全切除患者恢复语言功能,并发症少,成功率高,发声质量好,目前已成为一种最常用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头颈部恶性肿瘤咽后间隙淋巴转移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总结伴咽后间隙淋巴结肿大的6例头颈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其中,声门上型喉癌(T3N2M0)2例(高、中分化鳞癌各1例)、下咽中分化鳞癌(T3N2M0)、口咽中分化鳞癌(T2N2M0)、鼻腔恶性黑色素瘤(TXN2M0)及甲状腺乳头状癌(TXN2M0)各1例。由CT和(或)MRI影像测得咽后间隙肿大淋巴结的直径为1.5~2.5cm,在控制原发灶和颈部转移淋巴结的基础上行咽后间隙淋巴清扫,并单独送病理检查。结果6例咽后间隙清扫标本均见转移,均为单发。其中1/2者4例,1/3者2例,且均伴颈内静脉链淋巴转移,分别为3/15,3/17,4/19,5/19,6/20和6/23。无颅神经损伤和咽瘘发生。下咽癌患者2年后死于肺转移;鼻腔恶性黑色素瘤者第3次手术后14个月复查时无复发,后失访;口咽癌患者术后18个月局部复发,2年后死亡。其余3例患者随访2~4年均无瘤生存。结论CT和MRI是诊断咽后间隙淋巴转移的主要手段,该处淋巴清扫是比较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头颈部肿瘤由于解剖位置特殊,重要器官密集,可切除范围有限,术后局部复发率较高.究其原因,以往多认为是切缘不净即切缘中残存有癌细胞所致.但临床资料显示,在切缘干净的患者中,局部复发率也仍然较高.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发展,为深人认识HNSCC癌变机理提供了新的线索.研究表明,HNSCC癌变过程是由一系列分子事件渐进性异常的过程.其中P16,P53表达的异常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5.
内窥镜下手术治疗成人慢性腺样体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治疗成人慢性腺样体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选择38例诊断为慢性腺样体炎的病例行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所有患者术前均经鼻内窥镜或CT检查除外鼻窦炎或过敏性鼻炎,气管支气管炎性或肿瘤性病变等。结果:术后两周症状的改善率为60%-90%,术后0.5-2年未见复发或加重者。结论:内窥镜下切除腺样体是治疗成人慢性腺样体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鼻内窥镜下,用Nd: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的方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共59例。观察3~7个月,总有效率为89.83%。对筛前神经的解剖、病理生理以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了讨论。本方法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生存状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 年 1 月—2016 年12 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33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占同期收治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的3.59%(33/919),女性患者多原发癌的发病率 比男性患者高,其中乳腺癌是最常见的多原发癌。随访过程中有7 例死亡,死因为并发其他部位的多原发癌。 结论 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随访工作,尤其女性患者,重视甲状腺乳头状癌与乳腺癌之间的关联。对于 甲状腺乳头状癌多原发癌的患者需积极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解剖在切除耳后鳃裂瘘管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面神经总干解剖在耳后鳃裂瘘管切除术中的意义。方法 12例耳后鳃裂瘘管患者术中常规解剖面神经总干,在明视面神经情况下将耳后瘘管及其周围的瘢痕组织一并切除。3例伴耳道软骨缺损,瘘管组织与耳道皮肤关系密切而切除部分耳道软骨和皮肤,耳道缺损用胸锁乳突肌瓣予以填塞封闭。结果 切口Ⅰ期愈合者11例,1例术腔积液并发感染,经清创换药后痊愈。其中1例术后有轻度面神经麻痹,术后10天完全恢复。3例行耳道软骨和皮肤部分切除者均无耳道狭窄和听力下降。本组中l例术后6月失访,11例患者随诊1年6月~2年均无复发。结论 面神经总干解剖有助于完整切除耳后鳃裂瘘管和防止面神经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9.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70岁,主因右面部肿胀感1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面部肿胀感,伴右面部轻度疼痛感,无面部麻木感,伴右侧鼻塞,流黄脓涕,无明显头痛,无鼻出血,无涕中带血,无视物模糊及视力下降,无牙痛及麻木感;曾就诊于外院,考虑鼻-鼻窦炎,予抗炎等治疗,肿胀感有所缓解,后再次出现右面部肿胀感,就诊于我科。鼻窦CT检查显示:右上颌窦占位,伴鼻窦炎症,为进一步检查及治疗收入院。患者精神状态良好,体力情况可,进食可,睡眠可,体重无明显变化,大小便正常。既往患2型糖尿病20余年,药物治疗血糖控制良好,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脑血管等病史。无烟酒嗜好。查体:神志清,精神可,营养状况可。右侧面部轻度膨隆,触之张力高,右上颌窦区轻度触痛,外鼻无畸形,鼻腔黏膜充血,鼻中隔轻度右偏,双侧中鼻甲及下鼻甲轻度肿胀,右侧中鼻道内可见脓性分泌物,未见明显新生物,鼻咽部黏膜光滑,右侧眼球运动正常,硬腭无膨隆,牙齿无松动,双侧颈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鼻窦增强CT显示:右侧上颌窦内软组织密度影,内可见气体及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强化不明显,窦腔膨大,骨壁变薄,考虑息肉或真菌性炎症可能。增强MRI显示:右侧上颌窦内充满不规则软组织影,T1为等、略低信号;T2上颌窦内病变周边为不均匀较高信号,中央为较低信号,右侧上颌窦口开放。增强后上颌窦周边呈不规则环状明显强化,中央未见强化,邻近眼内肌及视神经显示清楚,信号无异常改变,考虑右侧上颌窦真菌性炎症可能性大(图1A,图1B)。胸部X片、心电图、腹部B超未见异常。入院诊断:右上颌窦肿物,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入院后予监控血糖、抗炎等治疗,控制鼻窦炎症。拟于静吸复合麻醉下行鼻内镜下右上颌窦开放窦内病变去除术,备右上颌骨切除术。术中经鼻内镜扩大右上颌窦口,窦腔内为大量脓性分泌物及灰白色真菌团块,清除脓性分泌物及真菌团块后检查上颌窦腔,上颌窦腔内前壁、后壁上局部可见菜花样新生物,取新生物行快速病理检查回报:(右上颌窦)鳞状细胞癌。遂改行右上颌骨切除术,手术过程中见上颌骨前壁骨质部分破坏,侵犯部分皮下组织,眼眶、口腔、硬腭等其他部位均未受侵。术后病理结果回报:(右上颌窦)中-高分化鳞状细胞癌(图1C)、(右上颌窦)真菌(图1D)。术后明确诊断:右上颌窦鳞状细胞癌,右上颌窦真菌性鼻窦炎,慢性鼻-鼻窦炎,2型糖尿病。术后监控血糖、抗炎、支持及对症等治疗,伤口愈合良好。病情平稳后出院,联系外院进一步行放疗治疗。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