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研究光敏剂五聚赖氨酸-β-羰基酞菁锌”[ZnPc-(Lys)5]光动力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死亡的方式.方法 测量Hela细胞对光敏剂ZnPc-(Lys)5的摄取、光毒性和暗毒性,利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光动力疗法对Hela细胞的影响,包括其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的比例;并通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情况.结果 Hela细胞对该光敏剂的摄取随着ZnPc-(Lys)5浓度的升高而增强,相关光动力学实验结果显示:光敏剂ZnPc-(Lys)5对宫颈癌Hela细胞的光动力疗效作用理想,无暗毒性.其介导的光动力治疗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途径而达到消灭肿瘤细胞的作用.ZnPc-(Lys)5对Hela细胞光动力作用后随作用的不同时间,其凋亡的比率有显著性差异:0.5h的早期凋亡率为(50.36±1.02)%,1h为(40.80±0.72)%,2h为(30.87±2.80)%,4h为(26.87±0.81)%,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凋亡率0.5h为(34.23±0.55)%,1h为(33.97±1.40)%,2h为(45.57±1.12)%,4h为(45.57±1.22)%,第0.5h、1h与第2h、4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la细胞在光动力作用下1h超微结构主要表现为早期凋亡,2h后超微结构改变为晚期凋亡和胀亡的特征改变.结论 光敏剂ZnPc-(Lys)5介导的光动力治疗主要通过凋亡途径特异性诱导宫颈癌Hela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2.
全酿酒酵母HPV16-E7疫苗的构建及免疫原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人乳头状瘤病毒16型(HPV16)E7重组全酿酒酵母疫苗,评价疫苗的免疫效应。方法将HPV16 E7 cDNA亚克隆人酵母表达载体pYES2/NT,重组质粒转化酿酒酵母,经诱导表达、热灭活制备全酵母HPV16-E7疫苗,免疫C57BL/6小鼠。ELISA、MTT、LDH法分别检测疫苗诱导的细胞因子、脾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应答水平。结果全酵母疫苗能够有效表达HPV16-E7蛋白;疫苗小鼠免疫,能够刺激脾淋巴细胞增殖,并诱导出Th1型细胞因子和特异性CTL杀伤效应;免疫效果优于单纯HPV16-E7蛋白免疫(P〈0.01)。结论全酵母疫苗既能表达HPV16-E7蛋白,又能有效诱导特异性CTL免疫应答。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疫苗抗肿瘤疗效研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并比较不同雌激素受体(ER)表达状态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 性.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技术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系RL-952[Erα、Erβ表达均阳性(+)]、HEC-1A[Erα表达弱阳性(±)、Erβ表达阴性(-)]、HEC-1B[Erα、Erβ表达均(-)]细胞中Erα mRNA的表达.采用345通量转录因子芯片检测RL-952、HEC-1A、HEC-1B细胞中转录因子的活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不同转录活性的转录因子NFkKBp65、p38MAPK以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结果 Erα mRNA在RL-952、HEC-1A、HEC-1B细胞中表达水平依次递减,分别为(6780±282)、(684±84)、(168±38)copy/ng.转录因子NFkBp65、p38MAPK的转录活性采用ELISA方法检测(分别为2.0±0.4、0.9±0.5,P=0.020)与芯片检测(分别为3003±530、882±538,P:0.017)结果一致.在345个转录因子中,筛选出与ER功能相关的差异表达的转录因子共28个,与ER(+)的RL-952细胞相比,ER(-)的HEC-1A、HEC-1B细胞中转录因子活性同时上调的有13种,同时下调的有15种.转录因子TTF(1)-1、NRF-1、TCE的活性与Erα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线性正相关关系(r=0.523,P=0.037),而转录因子RFX123和Ikaros的活性与Erα mRNA表达水平呈明显非线性负相关关系(r=-0.312,P=0.041).结论转录因子芯片检测是筛选子宫内膜癌致病机制中主要转录因子的先进技术.转录因子TTF(1)-1、NRF-1、TCE可能与ER(+)子宫内膜癌中的信号传导通路相关;转录因子RFX123和Ikams可能与ER(-)子宫内膜癌中的信号传导通路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经阴道自然腔道内镜手术(vNOTES)全子宫切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收集2019年8月-2021年6月因良性疾病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98例,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其中vNOTES组48例,传统腹腔镜组50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24和72 h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72 h美容满意度评分,以及住院时间等,并对患者术后2个月的阴道断端愈合情况和美容满意度评分进行随访。 结果 vNOTES组48例中,顺利完成手术47例,中转传统腹腔镜手术1例;传统腹腔镜组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所有患者术中和术后均未发生并发症,无输血病例,术后2个月复查阴道断端均愈合良好。两组患者术中出血、手术前后血红蛋白下降值、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等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vNOTES组的手术时间为(117.9±10.0)min,传统腹腔镜组为(104.1±17.8)min,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vNOTES组术后24和72 h的VAS评分为(2.5±0.7)和(1.8±0.6)分,传统腹腔镜组为(3.9±1.0)和(1.9±0.5)分;vNOTES组术后3 d和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为(93.4±1.4)和(96.3±1.1)分,传统腹腔镜组为(92.9±1.4)和(94.5±1.2)分;两组比较,术后24 h VAS评分和术后2个月的美容满意度评分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NOTES行全子宫切除安全、可行,相比传统腹腔镜手术,其术后疼痛减轻,远期美容满意度高,具有良好的应用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5.
6.
广泛性子宫切除手术(Ⅲ型扩大子宫切除术)是目前治疗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的一种标准术式。膀胱功能障碍是该术式的常见术后并发症,其原因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外对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前、术后尿动力学数据的报道尚不多见,且报道的研究例数有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宫颈癌患者术后下尿路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选取2010—2014年福建省妇幼保健院收治的4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干预组,进行手术前后护理干预,同时选取同期收治的3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根治术前及术后测定近期充盈性膀胱压力、压力流率和括约肌肌电图等尿动力学检查,比较患者术前后下尿路功能状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近期膀胱初感容量及残余尿量均较术前增加,膀胱最大容量、顺应性、最大尿流率及最大尿流率时逼尿肌压力均较术前降低;干预组术后近期最大尿流率高于对照组,术后逼尿肌括约肌协同失调率与尿潴留率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宫颈癌患者术后近期下尿路功能,减少尿潴留的发生,可预防术后泌尿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尿动力学在妇科下尿路功能障碍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0年9月我院141例下尿路功能障碍的妇科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尿失禁106例,排尿困难14例,尿频21例。结果 106例尿失禁患者中,10例膀胱过度活动,42例未诱导出漏尿,22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梗阻;14例排尿困难的患者中,1例膀胱过度活动,2例逼尿肌收缩乏力,5例检出漏尿,7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无梗阻;21例尿频患者中,6例膀胱过度活动,4例顺应性欠佳,8例漏尿,无逼尿肌收缩乏力病例,5例膀胱流出道Linp-URR图示梗阻。尿失禁组患者的膀胱容量和最大尿流率明显高于排尿困难组和尿频组(P<0.05)。结论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诊断并明确妇科下尿路功能障碍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RBP-Jκ基因在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不同病变宫颈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采用PCR-DNA反向斑点杂交技术对193例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诊断和分型,RT-PCR方法检测不同病变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的RBP-Jκ基因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RBP-Jκ在不同宫颈组织中表达情况.结果 193例标本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状瘤病毒(HPV)不同型别的感染情况及其分型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对523例门诊首诊人群的宫颈脱落细胞标本进行HPV基因诊断和分型。[结果]①523例标本中HPV整体感染率为36.1%(189/523),单重感染率为31.4%(164/523);复合型别感染率为4.8%(25/523),包括2.9%(15/523)的双重感染及1.9%(10/523)的多重感染。②20~29岁和50~59岁组的感染率较高。③HPV阳性人群其宫颈高度病变的发生率(45.0%,85/189)显著高于HPV阴性人群(9.6%,32/334)。[结论]HPV分型检测对筛选宫颈高度病变有重要意义。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适合临床筛查HPV感染及基因分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