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预防医学   5篇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管生成活性在子宫内膜癌发展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Ⅷ因子相关抗原为标志物 ,以免疫组化技术对正常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内膜 ,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微血管密度 (MVD)测定。结果 ①正常组与内膜癌组比较 (P <0 .0 1) ,正常组与不典型增生组比较 (P <0 .0 5 ) ;从正常内膜、不典型增生到内膜癌组织内MVD逐渐增多 (P <0 .0 5 )。②内膜癌组织内MVD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有关 (P <0 .0 5 )。结论 临床采用MVD测定对子宫内膜增生病变发展和追随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同时MVD测定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组织形态和内膜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的影响。方法米非司酮组为20例临床诊断为子宫肌瘤合并不同程度贫血,有手术指征的患者,从月经第1天起给予米非司酮12.5mg/d口服,连续30d,第31~91天8mg/d口服。停药后立即手术;对照组为同期手术的36例未服用米非司酮的子宫肌瘤患者。两组手术后子宫标本均采用ER,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子宫内膜的ER,PR表达。结果米非司酮组子宫内膜以增殖期变化为主,内膜的ER,PR表达处于早、中增殖期水平。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瘤对子宫内膜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其癌变倾向。  相似文献   
3.
对46例羊水过少病例进行了分析,结果羊水过少组胎儿宫内窘迫,羊水Ⅲ°污染,新生几重度窒息为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羊水过少者臀先露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羊水量正常者(P<0.01)。羊水过少组中剖宫产分娩者无新生儿重度窒息和死亡,以阴道分娩者有2例新生儿死亡,结果提示对羊水过少的病人应定期监护,如有异常立即剖宫产,羊水过少合并胎位异常亦应剖宫产,这对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三七总甙防治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9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流产比传统的机械人工流产方法具有使用方便 ,安全有效 ,病人痛苦少等优点 ,易被患者接受。但是存在着出血偏多、出血时间长等缺陷。我们自 1999年 4月通过对 96例早孕患者应用米非司酮和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时加服三七总甙作对比观察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药物流产的条件 停经≤ 4 9d ,查血hCG定量检查确诊为早孕 ,妇科检查及全身查体无禁忌证者。1.2 治疗方法 米非司酮 (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 2片 ,饭前或饭后 30min空腹口服 ,每天 2次 ,连用 3d ,米索前列醇 (北京第三制药厂生产 ) 3片 ,第 4天上午空…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瘦素(Leptin,LEP)及其受体(Ob gene receptor,Ob—R)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LEP对女性生殖的影响。方法: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LEP及其受体和VEGF在120例子宫内膜(增殖期60例,分泌期60例)的表达。结果:LEP、Ob—R在人的子宫内膜的腺体及间质均呈阳性表达;Ob--R在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在分泌期子宫内膜的表达明显高于增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泌期子宫内膜中,Ob—R和VEGF表达存在显著正相关性(r=0.288,P〈0.05)。结论:LEP及其受体可能通过VEGF在子宫内膜血管形成中起作用,利于分泌期胚胎着床发育。  相似文献   
6.
测定妊娠滋养细胞肿瘤 (gestationaltrophoblastictumor,GTT)患者血清 β -hCG可作为诊断及评价化疗效果有效且特异的定性指标。用灰阶超声观察 ,提供了该病病灶的形态信息定位 ,80年代以来已有应用彩色超声检查GTT的影像学报道[1- 4] ,但有关GTT的血流特点及用于诊断及化疗后随诊的报道较少。我们研究了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测GTT病灶及子宫部位血流的特点 ,探讨了该项技术在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后随诊的价值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研究组 :GTT 2 4例 ,其中绒毛…  相似文献   
7.
卵巢妊娠1例     
患者,女,28岁。因停经34d,阴道流血伴阵发性下腹痛10d,于1991年5月4日入院。患者以往月经规律,末次月经:1991年3月20日,26岁结婚,孕1产1,产后6个月放置“T”型节育器。4年前行阑尾切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 1)及人跨膜蛋白Notch1在宫颈癌发病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选择子宫颈组织标本54例份,包括子宫颈鳞癌18例份(宫颈癌组)、子宫颈上皮内瘤变18例份(CIN组)、正常子宫颈组织18例份(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HMGB 1、Notch1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分析HMGB 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相关性。结果宫颈癌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HMGB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宫颈癌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CIN组及对照组,CIN组Notch1蛋白表达高于对照组(P均<0.05)。CIN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宫颈癌组HMGB1与Notch1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96,P<0.05)。结论HMGB1、Notch1蛋白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均表达增高,两者在CIN及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共同参与宫颈癌的发病。  相似文献   
9.
子宫脂肪瘤1例陈昭日(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妇产科潍坊261031)患者,女,67岁,工人。因下腹坠胀2年,加重伴便后外阴带血半个月入院。月经史183~53048。20岁结婚,夫妇同居,原发不孕。1年前患脑梗塞,现已好转。查体:一般情况好,神志清,心肺无...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