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亭亭  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4):4564-4565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是一种少见情况,指受精卵或胚胎着床于前次子宫前壁峡部切口上,为剖宫产术后远期严重并发症。随着近年剖宫产率上升,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据统计其发生率约为0.45%,占异位妊娠的6.1%。剖宫产瘢痕处妊娠的治疗原则为尽早终止妊娠,减少出血量,保留生育功能。现除传统药物治疗如甲氨蝶呤(MTX)等,  相似文献   
2.
骨骼肌功能障碍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常见的肺外效应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和预后。其机制可能是在多因素病因的作用下,骨骼肌发生了一些生物学事件,如结构异常、氧化应激、肌肉蛋白代谢紊乱(分解增加/合成减少)、自噬、表观遗传调节、细胞凋亡、内质网应激等。目前运动训练、神经肌肉电刺激、营养支持等肺康复干预措施被证实可用于骨骼肌功能障碍的防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眼前段生物测量值与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1年3月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156例,根据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程度,将其分为无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DR)组(51例)、非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NPDR)组(54例)、增殖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PDR)组(51例)。比较各组患者眼前段生物测量值;采用Spearman法分析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程度DR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PDR的影响因素。结果 与NDR组比较,NPDR组和PDR组球镜屈光度增大,角膜厚度增厚,前房深度变浅,眼轴长度缩短(P <0.05);与NPDR组比较,PDR组角膜厚度增厚、前房深度变浅、眼轴长度缩短(P <0.05);但NPDR组、PDR组球镜屈光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角膜厚度与DR程度呈正相关(rs =0.882,P =0.000);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呈负相关(rs =-0.921和-0.886,均P =0.000)。与NPDR组比较,PDR组T2DM病程延长,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占比及尿微量白蛋白(mALB)水平升高(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2DM病程长[O^R=6.404(95% CI:3.358,9.451)]、DPN占比高[O^R=2.591(95% CI:1.153,4.029)]、mALB水平高[O^R=3.353(95% CI:2.365,4.342)]、角膜厚度厚[O^R=3.200(95% CI:2.086,4.313)]、前房深度浅[O^R=0.384(95% CI:0.124,0.645)]、眼轴长度短[O^R=0.408(95% CI:0.245,0.571)]是PDR的危险因素(P <0.05)。结论 角膜厚度、前房深度、眼轴长度与DR程度有相关性,且角膜厚度厚、前房深度浅、眼轴长度短是PDR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在产时发热合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患者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5月该院产时发热产妇130例,胎盘病理检查提示合并组织型急性绒毛膜羊膜炎110例为观察组,未合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20例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于产时发热时抽取静脉血,比较两组血浆HBP、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单一指标和两两联合对产时发热合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血浆HBP水平明显升高(P<0.01)。HBP、WBC、NEU、NEU%、CRP及PCT预测产时发热合并急性绒毛膜羊膜炎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14 ng/mL、15.69×109/L、12.98×109/L、91.25%、5.52 mg/L、0.043 ng/mL,对应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3、0.58、0.59、0.51、0.63、0.61,灵敏度分别为79.10%、43.60%、55.50%、15.50%、76.40...  相似文献   
5.
缪嘉燕  李婵娟  吴莉莉  赵亭亭 《安徽医药》2021,25(11):2182-2186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的影响因素,并对产后产妇和新生儿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收集2019年1―12月南京市妇幼保健医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妇213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试产成功组188例和试产失败组25例(转行剖宫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试产结局的因素,同时分析两组产妇产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213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产妇中试产成功188例,试产成功率为88.3%,发生1例子宫破裂,发生率为0.47%.年龄、孕前体质指数(BMI)及羊水是否污染是影响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的独立影响因素;试产成功组产妇24 h出血量低于试产失败组[(422.43±149.29)mL比(625.45±169.88)mL,P<0.05];试产成功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试产失败组[(3147.30±677.59)g比(3412.80±383.74)g,P<0.05],而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9±0.48)分比(9.88±0.44)分,P>0.05].血性羊水病例试产成功组新生儿体质量低于血性病例试产失败组[(2390±785.56)g比(3252.5±380.03)g,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孕产妇年龄≥30岁、BMI≥30 kg/m2及血性羊水污染均可增加阴道试产失败的风险,试产成功组的新生儿体质量较低.产科需加强孕期体质量管理,控制胎儿体质量,并严格把控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适应证,降低子宫破裂的发生率,保障孕产妇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接受宫颈治疗后自然分娩产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经宫颈治疗后妊娠自然分娩的30例产妇为A组,未经宫颈治疗自然分娩的30例产妇为B组,观察两组产妇分娩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宫颈治疗与自然分娩无直接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高效表达和纯化重组的寨卡病毒NS1蛋白,制备抗NS1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方法 构建含有寨卡病毒NS1基因的原核表达质粒,利用大肠杆菌大量表达重组NS1蛋白,纯化蛋白后免疫小鼠并进行细胞融合,筛选制备高纯度的单克隆抗体。结果 在大肠杆菌中高效表达了重组NS1蛋白,重组NS1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筛选出3株分泌针对寨卡病毒NS1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6B8、7D11和3E2,纯化的单克隆抗体与重组NS1蛋白有良好的特异性反应。结论 利用重组NS1蛋白免疫制备了抗NS1的单克隆抗体,为后续建立针对NS1蛋白的ELISA检测方法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9.
徐飞  赵亭亭  沈云 《江苏医药》2022,48(2):169-172
目的 探究影响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危险因素及分娩孕周对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588例FGR孕妇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FGR的危险因素.产后追踪610例FGR围产儿相关情况,分析围产儿的结局.结果 孕期增重不足、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脐血流异常、羊水过少和双胎妊娠与FGR相关(P<0.05).多因素l...  相似文献   
10.
赵亭亭  滕芳 《基层医学论坛》2014,(25):3378-3379
目的总结低位与出口产钳术的临床使用经验。方法对2007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262例产钳助产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严格把握指征及操作规范的产钳助产均成功阴道分娩,其中部分产妇或新生儿发生一定程度的并发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结论产钳助产术作为一种应急处理方式,在紧急情况下可争取时间,抢救母婴生命,对降低剖宫产率起到积极的作用,产科医生应该熟练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