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评价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预防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再粘连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前瞻性、多中心、随机、阴性对照临床研究;对2011年11月至2012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等医院符合入组标准的宫腔粘连患者,根据美国生育学会(AFS)宫腔粘连评分分级标准进行宫腔镜下的术前诊断分级,中重度宫腔粘连患者纳入本研究.随机入组120例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试验组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应用Foley球囊导尿管结合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防止术后再粘连;对照组患者在宫腔镜粘连分离术后只用Foley球囊导尿管防止术后再粘连.在术后3个月时进行第2次宫腔镜检查,再次对宫腔粘连进行分级.主要评价指标:术后3个月时防止宫腔粘连的有效率.次要评价指标:对宫腔粘连累及范围、粘连类型、月经模式的得分进行手术前后和组间比较.结果 完成本研究的患者共111例,其中试验组55例、对照组56例.试验组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防止术后宫腔粘连的有效率(76%,42/55)明显高于对照组(48%,27/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9).试验组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显著减少了AFS总分,试验组为(2.1±1.1)分,对照组为(3.7±2.5)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8);并对宫腔粘连累及范围得分[试验组(1.3±0.5)分,对照组(1.7±0.8)分]和月经模式得分[试验组(0.8±1.1)分,对照组(1.4±1.1)分]均有明显改善(P=0.037 8、0.0004).试验组应用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减少了术后再粘连(中度和重度)的发生率,试验组术后3个月时中重度宫腔粘连的发生率为13%(7/55),而对照组为38%(21/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 6).未发生与材料相关的不良事件和并发症.结论 自交联透明质酸钠凝胶能够有效减少中重度宫腔粘连分离手术后的再粘连发生率并降低粘连严重程度,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月经情况.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希氏束旁道CARTO3及常规X光指导下标测及消融方法。方法纳入12例希氏束旁道并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患者。入选患者均进行了心内电生理检查,9例患者行常规X光透视下标测消融靶点并进行消融,3例患者应用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标测及射频消融。对不同标测方法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及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9例常规标X光测患者中成功6例(66.7%),2例未成功,1例靶点距离希氏束过近,放弃消融,术中1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X线曝光时间(36.2±13.4)min;CARTO3指导3例均成功(100.0%),X线曝光时间(14.2±7.8)min。与常规X光测患者比较,CARTO3三维标测系统指导靶点消融成功率更高,X线曝光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X光相比,CARTO3指导希氏束旁旁道消融可更精确指示希氏束及消融导管空间位置,缩短X光曝光时间,提高消融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2020年8月,欧洲心脏病学会(ESC)与欧洲心胸外科协会(EACTS)共同制定并发布《2020 ESC/EACTS心房颤动诊断及管理指南》,通过对近年来完成并发表新的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后,专家在该指南中除了对2016指南中某些观点进行更新外,还提出新的心房颤动(房颤)管理路径及理念。本文对指南中的新观点新理念进行归纳及总结。主要分为三个方面:房颤的诊断评估,房颤的管理,特殊人群合并房颤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采用Griess法检测了55例健康人和41例口腔炎症患者和口腔肿瘤患者唾液中NO的水平。结果表明,与健康人相比,上述患者唾液中NO的水平明显增高,其临床意义和NO增加的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上皮膜蛋白1(EMP1)在浆液性卵巢癌(S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MP1蛋白在306例SOC组织和85例正常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χ2检验比较不同EMP1蛋白表达水平的S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EMP1蛋白表达水平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 SOC组织EMP1蛋白高表达率为42.8%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的12.9%(χ2=25.661,P<0.001)。EMP1蛋白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χ2=14.251,P<0.001)和高FIGO分期(χ2=6.954,P=0.008)呈正相关。EMP1蛋白高表达的SOC患者总生存率(χ2=14.574,P<0.001)和无进展生存率(χ2=4.683,P=0.031)均较低表达者降低。结论 EMP1蛋白在SOC组织中呈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上调与淋巴结转移和高FIGO分期相关,且可预测SOC患者预后不良。提示EMP1可能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IP-1α)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实验组,其中Ⅰ~Ⅱ期20例,Ⅲ~Ⅳ期15例)和25例行子宫切除术的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经血、血清、腹腔液MIP-1α浓度,通过RT-PCR检测两组子宫内膜组织中MIP-1α mRNA的表达.结果 实验组Ⅰ~Ⅱ期、Ⅲ~Ⅳ期经血和腹腔液中MIP-1α浓度及子宫内膜组织MIP-1α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或P<0.05),且Ⅲ~Ⅳ期高于Ⅰ~Ⅱ期(P<0.01).两组血清MIP-1α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P-1α可能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经血中MIP-1α的检测具有方便、无创、价廉、依从性好等优点,可望成为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途术式切除困难子宫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85例子宫全切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78例,阴式子宫全切术56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5l例,比较患者术中、术后情况。结果:3种术式手术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平均出血量、住院时间,传统经腹子宫全切术组均显著高于阴式子宫全切术组和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全切术组(P<0.01)。结论:3种手术方式各有优势,在选择术式时,应综合考虑患者状况、疾病因素、术者经验、医院条件等,选择合适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由运动诱发的心房颤动(房颤)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 24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大耳白兔,分为对照组(n=8)、中强度组(n=8)、高强度组(n=8)。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采用兔实验跑台不同强度运动,每天1 h或一次性力竭(不足1 h),每周5 d,持续12周(第一周为适应性训练)。于运动前、运动后8周、12周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测各组兔心房大小;运动结束后,24只兔采用离体心脏Langendorff系统进行灌流,行心房早搏程序刺激(S1S2)诱发房颤,记录房颤的诱发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强度组和高强度组左、右房前后径在运动训练8周后均增加,12周后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中强度组比较,高强度组左、右房前后径在运动训练8周后均增加,12周后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中强度组(45%vs.60%)和高强度组(45%vs.90%)房颤发生率增加,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长期高强度的跑台运动训练可使兔心房内径增加,房颤的诱发率增加。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射频消融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71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65岁)和老年组(≥65岁).应用环肺静脉线性消融电隔离术根治房颤.随访时间为6~36个月.比较两组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老年组首次手术成功率为88.89%,中青年组为77.78%,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老年组与中青年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97.4±2.63) min及(200.3±2.65) min,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343).曝光时间老年组长于中青年组(P<0.01).两组各发生1例穿刺部位血肿并发症,均未出现心包填塞、肺静脉狭窄及左房食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与中青年相比,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接受经导管环肺静脉线性消融同样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治疗非ST段抬高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入选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82)和对照组(n=82)。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氯吡格雷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替罗非班[静脉负荷量0.4μg/(kg.min),30 min后以0.1μg/(kg.min)维持,持续48~120 h]。观察两组患者治疗36 h及30d后的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36 h及30 d后的MACE发生率分别为:2.4%和6.1%对照组分别为:12.2%和18.5%,两组患者36 h及30 d MACE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出血发生率分别为:9.8%、6.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的出血并发症及显著血小板减少。结论 NSTE-ACS患者在常规药物基础上联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减少MACE的发生率,但增加轻微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