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息隐配伍米索对胎死宫内引产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胎死宫内原因很多,使其尽早娩出是孕妇的迫切愿望.对死胎合并羊水少、宫颈坚硬的病例,用利凡诺引产效果差,甚至无效。用花粉素引产其副反应重且引产时间长[1],孕妇难以接受。为使引产成功并减少并发症及痛苦,我院在1994年12月~1996年3月对胎死宫内20例应用急隐配伍术素引产,效果良好,药物副反应轻,方法简便,且无较重并发症,现报道如下。研究对象和方法一、研究对象胎死宫内不超过三周,愿意服息隐配伍米索,引产后能按时复查者20例,年龄18~35周岁,无前置胎盘或胎盘早利、天阴道畸形而无法阴道分娩、无股息隐及术素禁忌症者。…  相似文献   
2.
维生素E预防重度妊高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探讨维生素E预防重度妊高征的作用与机理。方法:轻度妊高征66例随机分组,对照组常规治疗,维生素E组常规治疗的同时服用维生素E0.1g,每日3次,直至预产期。结果:维生素E组的平均动脉压、重度妊高征发生率及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P<0.001,P<0.01),两组间新生儿体重、羊水污染度、5阿氏评分及产后出血量无明显差异。结论:维生素E对预防轻度妊高征发展为重度妊高征有重要价值,进一步从临床的角度提示妊高征与维生素E和抗氧化机理有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3.
22年剖宫产指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剖宫产率和剖宫产指征变化的原因及产科质量指标的相关性。 方法 对湖北某省级医院产科 1981~ 2 0 0 2年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及产科质量相关指标进行分析 ,对 1987、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剖宫产产妇的指征构成进行了分析。 结果  1981~ 1994年剖宫产率 ( 16 .2±1.5 ) % ,1995~ 2 0 0 2年为 ( 33.9± 10 .1) % ,新生儿窒息率分别为 ( 6 .2± 1.6 ) %和 ( 3.3± 0 .7) % ,差异有显著性 ( P<0 .0 5 ) ;产后出血率分别为 ( 2 .7± 1.2 ) %和 ( 2 .5± 0 .5 ) % ,死胎死产率分别为( 1.2± 0 .4 ) %和 ( 0 .9± 0 .5 ) % ,差异无显著性 ( P>0 .0 5 )。社会因素是近年来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1987、 1997、 2 0 0 0和 2 0 0 2年社会因素分别占当年剖宫产妇的 0 .4 % ( 2 /4 93)、 10 .6 % ( 5 8/5 4 9)、 2 7.8% ( 2 88/10 37)和 2 0 .1% ( 2 0 5 /10 2 0 )。 结论 剖宫产率上升可以降低新生儿窒息率 ,但不能减少产后出血率及死胎死产率 ,社会因素是引起剖宫产率上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1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分为治疗组100例,给予散结镇痛胶囊,每次4粒,po,tid。对照组30例,给予丹拉唑,每次2粒,bid,po。从经期第1天开始服药,连服3个月经周期。治疗前后观察痛经程度、妇科检查、B超、检测血清前列腺素(PGF2α)、卵巢癌表面抗原(CA125)、子宫内膜抗体(EmAb)及受孕情况。结果:两组在临床疗效(有效率治疗组93.0%,对照组80.0%)、改善痛经程度、降低PGF2α、CA125及EmAb等方面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具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于首次妊娠的异位妊娠的发病特点、诊断及处理。方法:回顾分析140例首次妊娠发生异位妊娠的病历资料。结果:发生率为10·06%。发病特点为发病年龄早、未婚比例大、避孕知识匮乏;诊断及处理采用BUCL方案,即β-HCG、超声检查、阴道后穹隆穿插术、腹腔镜检术。结论:对该组特定人群进行健康宣教较治疗疾病更为重要,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6.
邢琦  高晗  程毓芝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3):3270-3271
目的:探讨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CD9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CD9在正常绒毛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中的表达。结果:正常绒毛组织及葡萄胎组织中CD9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侵蚀性葡萄胎及绒癌组织,其差异有显著性。结论:CD9蛋白在滋养细胞的浸润转移中起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23岁,因同居3年未孕,子宫输卵管造影(HSG)提示双侧输卵管间质部梗阻,于2008年6月来我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助孕手术,夫妇双方无手术禁忌证。长方案降调节超促排卵治疗,2008年7月29日在阴道超声引导下取卵,获卵22枚,8月1日移植2枚胚胎,移植术后14d血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为1,187.52mU/ml。8月27日移植后27d,B超:宫腔内见2.3cm×1.6cm×1.3cm环状无回声,内见卵黄囊、胚芽及原始心管搏动,子宫左侧宫角部向外突起,  相似文献   
8.
刘杰  郑洁  程毓芝  吕立群  李薇  孙虹  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5):3572-3574
17.98%vs 13.51%)、促排卵的3组方案之间(CC组16.48%、CC+hMG组21.51%、hMG组13.64%);2次IUI和1次IUI之间(16.36%vs 16.81%),排卵前1次和排卵后1次之间(11.32%vs21.21%),IUI治疗1周期和2周期及以上(16.36% vs 16.81%)妊娠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UI更适用于男方因素引起的不孕,在此基础上选择最恰当的授精时机是影响妊娠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异位妊娠是妇科常见的急腹症。近年来,国内外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本文就我院1998年1月—2000年12月收治的408例异位妊娠发病的主要因素及诊治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  相似文献   
10.
回顾分析我院近6年来应用腹腔镜治疗异位妊娠的842例患者病历资料,结果显示腹腔镜手术对异位妊娠的诊断正确率为99.5%,手术成功率为98.0%。由此可见,腹腔镜不仅是异位妊娠诊断的金标准,而且还可作为治疗的首选方式,包括大量腹腔内出血的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