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研究hrHPVE6/E7 mRNA在宫颈筛查中的准确性,探索其用于宫颈癌机会性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在青岛市市立医院及城阳区人民医院妇科门诊行机会性筛查的女性共7791例,年龄25~65岁。所有受试女性均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LBC)。每位受试者同时行HPV检测,根据采取的HPV方法不同分为3组:HC2组(2417例),HPV分型组(2456例),E6/E7组(2906例)。比较4种筛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阴道镜转诊率、CINⅡ+/CINⅢ+检出率。结果: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灵敏度分别为93.02%和94.83%,NPV分别为99.52%和99.88%,与HC2及HPV分型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特异度分别为90.20%和86.90%,与LBC、HC2及HPV分型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以HC2和HPV分型为参照时,E6/E7检测CINⅡ+/CINⅢ+的RR均1。E6/E7的阴道镜转诊率为14.73%,低于另两种HPV检测方法,高于LB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种HPV检测方法的CINⅡ+/CINⅢ+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hrHPV E6/E7 mRNA与HC2和HPV分型相比,灵敏度相同、特异度高,阴道镜转诊率低,CINⅡ+/CINⅢ+检出率无差别,可用于宫颈癌的机会性筛查。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与口服叶酸、年龄、胚胎孕周及流产次数的关系。方法:收集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组织82例,采用新一代基因测序(NGS)技术检测胚胎绒毛染色体,分析口服叶酸、年龄、胚胎孕周、流产次数与染色体异常的关系。结果:82例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中,46例(56.10%,46/82)异常,其中数目异常38例(82.61%,38/46),结构异常8例(17.39%,8/46),三体发生率89.47%(34/38)。82例胚胎绒毛染色体中,排除胚胎孕周等因素对年龄的影响,选择25~39岁孕妇的胚胎绒毛染色共74例,其中染色体异常率62.16%(46/74),35~39岁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率(43.48%,20/46)高于30~34岁(23.91%,11/46)、25~30岁(32.61%,15/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0~35岁孕妇的染色体异常率与25~30岁孕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2例胚胎绒毛染色体中,排除年龄等因素对胚胎孕周的影响,胚胎停育孕周8~12周共78例,染色体异常率55.13%(43/78),胚胎停育孕周≤8周的染色体异常率(58.14%,25/43)高于8~12周(41.86%,18/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7)。流产1~5次的染色体异常率与流产0次比较,口服叶酸与未口服叶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是引起稽留流产的重要因素,稽留流产的胚胎绒毛染色体异常与年龄、胚胎孕周密切相关,与是否口服叶酸、流产次数(0~5次)无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肌壁间妊娠的发病相关因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方式。方法:回顾分析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青岛市市立医院妇产科收治的3例子宫肌壁间妊娠患者的病史、辅助检查及诊疗经过。结果:术前超声分别考虑宫角妊娠、瘢痕妊娠、滋养细胞肿瘤、不全流产合并子宫肌瘤?均行宫腹腔镜手术探查,术中所见及术后病理确诊为子宫肌壁间妊娠,治疗后随访血HCG均降至正常范围。结论:临床上对于流产后血HCG持续不降并伴阴道出血,而超声等辅助检查提示子宫肌层占位且血流信号丰富的患者应高度警惕子宫肌壁间妊娠,尽早诊治。  相似文献   
4.
上皮性卵巢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影响上皮性卵巢癌预后的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9年1月至2000年12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卵巢癌患者的完整临床资料,用SPSS10.0软件进行Kaplan-Meier单因素和Cox多因素生存分析。计算各因素的风险系数并转化为评分,以评分计算生存概率。结果临床病理分期较早,细胞高分化,病理类型为子宫内膜样腺癌,无淋巴结转移,手术残余病灶≤2cm,术后规范化疗的患者预后较好。结论临床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情况、手术残余病灶大小、术后化疗情况、病理类型均是预测卵巢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分析相关因素,并计算评分,可以预测卵巢癌患者的生存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间皮素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0.75±0.22、0.54±0.09,子宫内膜癌组织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2.949,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t=2.204~3.971,P〈0.05)。结论 间皮素mRNA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早期复发性流产(RSA)患者及正常妇女血栓弹力图参数的变化,为早期RSA诊断和治疗提供有效的检测指标.方法 对62例RSA患者和72例正常生育期妇女进行孕前及孕后的血栓弹力图(TEG)检测,统计各组TEG参数及妊娠丢失率的差异.结果 RSA组与正常组相比,最大凝块振幅(MA)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7,P<0.05),其余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1.16、1.64,P>0.05).早孕期,RSA治疗组与正常组的血栓弹力图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57、1.34、1.16、0.54,均P>0.05).RSA未治疗组MA值均显著高于正常组、RSA治疗组(t值分别为2.65、3.21,均P<0.05),且R值显著降低(t值分别为2.21、2.37,均P<0.05),其余参数每两组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值0.45 ~ 1.57,均P>0.05).妊娠丢失率方面,正常组、RSA治疗组及未治疗组相比较,妊娠丢失率依次升高,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5.33、26.89、6.12,均P<0.05).结论 血栓弹力图可在非妊娠时鉴别部分RSA的女性是否处在血栓前状态.在这样状态下未经治疗的RSA再次妊娠流产的风险增高.监测TEG有助于指导RSA高危患者行抗血小板治疗.  相似文献   
7.
8.
目的:研究卵巢局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系统(IGF-I系统)在伴有胰岛素抵抗多囊卵巢综合征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30例合并胰岛素抵抗的PCOS(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患者为试验组,30例患有卵巢良性肿瘤需手术探查的患者为对照组。检测并对比血清、小卵泡液中IGF-I、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球蛋白-1(IGFBP-1)与各项性激素,FI,2hI,ISI,QUICK I,卵巢超声指标,研究其与各种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试验组小卵泡液IGF-I高于对照组(P〈0.01),小卵泡液及血清IGFBP-1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小卵泡液IGF-I水平高于血清(P〈0.01),小卵泡液IGFBP-1水平低于血清(P〈0.05)。试验组小卵泡液IGF-I与T0、E2及卵巢体积(OV),卵巢总面积(TA),卵泡数(FN),空腹胰岛素(FI),服糖后2h胰岛素(2hI)呈正相关(P〈0.05);血清IGF-I与胰岛素敏感指数(ISI),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呈正相关(P〈0.05),与定量胰岛素敏感指数(QUICK I)呈负相关(P〈0.05);试验组小卵泡液及血清IGFBP-1与FI,2hI呈负相关(P〈0.05)。结论 IR可能通过影响卵巢局部IGF-I系统,刺激卵巢分泌雄激素,引发排卵障碍,在PCOS的发病机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间皮素mRNA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4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和1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间皮素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间皮素mRNA在子宫内膜癌和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2.9%(34/41)、78.6%(11/14),相对含量分别为0.75±0.22、0.54±0.09,子宫内膜癌组织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t=2.949,P<0.05).手术病理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深肌层浸润及低分化组的子宫内膜癌间皮素mRNA相对含量分别高于手术病理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浅肌层浸润及高中分化组(t=2.204~3.971,P<0.05).结论 间皮素mRNA的过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浸润、转移有相关性,检测其表达有助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的判断和预后的估计.  相似文献   
10.
<正>1病例简介患者,女,58岁,自然绝经6年。因"下腹胀痛9天,发现盆腔包块1天"入院。患者9天前无诱因出现腹胀,其后出现下腹痛,伴腰部胀痛,左腰为甚,无恶心,无腹泻便秘,无畏寒发热,无阴道流血流液,偶感尿频。入院前1天就诊泌尿外科,尿常规提示尿潜血2+,泌尿系超声提示左肾轻度积水。腹部CT平扫提示左侧肾盂肾盏略宽,子宫形态不规则并密度不均。妇科超声提示子宫后方约10cm×8cm包块,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