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肿瘤学   1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herin(E cad)蛋白的表达。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 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蛋白的表达。结果 :48例结直肠癌中cyclinD1、CD44V6、E cad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 8 3 % ( 2 8/4 8)、75 0 % ( 3 6/4 8)和 45 8%( 2 2 /4 8)。cyclinD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 60岁以上年龄组高于 60岁以下年龄组 ,P<0 0 5 ,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呈负相关 ,P <0 0 1。CD44V6高表达及E cad低表达与结直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 ,P<0 0 5。结论 :cyclinD1蛋白的表达与分化程度相关 ;CD44V6、E Cad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检测cyclinD1、CD44V6、E cad蛋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
肝囊腺癌的细针吸取细胞学诊断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囊腺癌的穿刺方法 ,结合文献复习并总结其术前细胞学诊断特点.方法 2例肝脏囊实性占位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细针吸取细胞学(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检查,抽取囊液离心涂片,实质区吸取组织颗粒涂片,常规HE染色,部分吸取组织制作细胞蜡块,切片行HE染色及黏液AB染色,光镜观察,并与术后组织切片对照.结果 2例患者均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两者均抽出多量淡咖啡色及淡黄色黏稠液体,囊液未找到肿瘤细胞;实质区穿刺涂片细胞丰富,上皮细胞形成团状或乳头状,核大深染、重叠拥挤.可见细胞异型.细胞蜡块切片可见腺管状、乳头状、团状的腺上皮,细胞排列杂乱无极性,AB染色显示背景及胞质内淡蓝色黏液的存在.结合影像学及临床资料.2例FNAC诊断考虑为胆管黏液性囊腺癌(例1结合细胞蜡块切片考虑黏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穿刺诊断与术后组织切片基本一致.结论 结合影像学及临床资料,B超引导下的肝脏FNAC是术前诊断肝囊腺癌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检查方法 ,制作细胞蜡块有利于诊断的进一步完善.有关肝囊腺癌与囊腺瘤的FNAC的鉴别有待进一步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3.
猫抓病 (catscratchdiseaseCSD )是一种以局部淋巴结炎为主要特征的良性自限性疾病 ,临床报道少见 ,我院自 1998年1月~ 2 0 0 2年 4月共收治经病理证实的猫抓病 10例 ,现予以报道分析 ,以引起同道重视。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中 ,男 4例 ,女 6例 ;年龄最小 8岁 ,最大 67岁 ;病程最长 60d ,最短 10d。 7例患者表现为腋下肿块 ,3例表现为肘部肿块 ;肿块最大 6cm× 6cm ,最小 2cm× 2cm ;肿块有压痛4例 ,除 1例患者有低热外 ,余患者无其他伴随症状。入院前 ,有 6例患者经 3~7d抗生素治疗 ,但肿块无明显缩小。入院后常规检查 …  相似文献   
4.
乳腺梭形细胞癌15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的生物学特点和预后.方法:分析15例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结果:患者为成年女性,年龄40~96岁,中位年龄68岁.肿瘤直径1.5~15 cm.所有病例临床为乳腺原发肿瘤,形态上≥80%区域为梭形(肉瘤样)形态,并显示细胞角蛋白阳性和(或)与导管原位癌密切相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40%的病例中.瘤细胞不同程度地呈平滑肌肌动蛋白、细胞角蛋白14和p63阳性,因此表现出肌上皮的分化.13例呈完全的梭形(肉瘤样)形态特征,2例找到高级别浸润性导管癌成分(其含量占全部肿瘤的≤20%).14例有随访资料(随访时间1~120个月;中位数20个月).13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的病例中.仅1例见淋巴结转移.3例术后局部复发.42.9%(6/14)见结外转移,最多见为肺转移.35.7%(5/14)术后1~46个月死亡(中位生存期11.5个月).结论:乳腺梭形细胞癌为高度侵袭性肿瘤,易发生结外转移.纯粹的梭形细胞癌较之普通型乳腺导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要低得多.  相似文献   
5.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乳腺癌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在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绝经后ER和/或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4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7例,稳定8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为72.5%;来曲唑的疗效明显高于三苯氧胺,起效时间更短且不受CerbB-2的影响.结论 绝经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应用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显著疗效,来曲唑疗效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35例膀胱腺癌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HE染色,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组化进行观察.结果 膀胱腺癌男性多见.组织学分型:肠型15例,非特异型10例,粘液型5例,印戒细胞型3例,混合型2例.特殊染色70%的肿瘤AB/PAS(+).免疫组化显示:CK7强阳性(26/35),CK20弱阳性(18/35),PSAP阳性(10/35),CEA阳性(29/35),PSA和Vimentin阴性.结论 膀胱腺癌少见,诊断时需排除其它部位腺癌转移或浸润,免疫组化有助于鉴别诊断,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汗管瘤样癌(SyC)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报道1例乳腺SyC,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结合文献对该病的临床表现、病理形态特点及预后进行探讨.结果患者女性,48岁,发现左乳无痛性结节状肿块1年.组织学上腺管成份大小不一,呈浸润性生长,形态上类似于小汗腺的末端汗管,呈蝌蚪状或逗号状,内衬双层上皮,偶见单层上皮.可见大量鳞状上皮分化,异型性不明显,可见细胞间桥、角化珠和坏死.间质呈硬化性纤维性,高度富于细胞,呈漩涡状排列,但无异型性.免疫组织化学示calponin和smooth muscle actin显示导管周围有一层肌上皮细胞,证实其腺管成份存在上皮和肌上皮两层细胞;癌细胞呈HMW-CK+(CK14+)、ER-、PR-、C-erbB-2+.目前文献中已有的病例统计资料显示该病大多呈惰性经过,但有局部侵袭性,可复发,但转移少见.鉴别诊断包括乳腺原发性纯粹性鳞癌、化生性鳞癌、小管癌、乳头部汗管瘤样腺瘤等.结论 SyC又称乳腺低度恶性腺鳞癌,是乳腺少见癌,属于一种化生性癌.形态上与乳头的汗管瘤样腺瘤有些相似.发生学上与腺肌上皮瘤相关,可能属于腺肌上皮性病变谱系的一部分.其生物学行为大多呈惰性,因此对于大于3cm的较大肿瘤宜行乳房切除,小于3cm的肿瘤可行单纯肿块切除并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肠癌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ralloproteinases,MMPS)和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Tissue Inhibitors of Meralloproteinases,TIMPS)基因表达与肿瘤发生,浸润深度,转移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98例大肠癌组织及40例大肠良性病变组织进行MMP-2和TIMP-2的检测.结果98例大肠癌组织中MMP-2、TIMP-2的表达分别为75.51%(74/98)、57.14%(56/98),而在癌旁组织及良性病变中大部分不着色,少部分有微弱着色,二者的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明显相关;MMP-2的高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临床预后均呈明显的正相关(P<0.05),TIMP-2的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大肠癌组织中MMP-2的高表达预示着病人预后更差,评价MMP-2和TIMP-2之间的平衡比单独采用MMP-2指标更有利于了解肿瘤的进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中c-erbB-2、EGF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检测c—erbB-2、EGF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对110例乳腺癌进行标记,分析c—erbB-2、EGFR、ER、PR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c—erbB-2、EGFR、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36.4%、45.5%、52.7%和47.3%,c—erbB-2、EGFR与ER、PR呈负相关;c—erbB-2、EGFR、ER、PR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组织类型、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结论 乳腺癌中c—erbB-2、EGFR的表达提示乳腺癌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学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87例不同分化程度的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进行EGFR检测.结果 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呈异质性表达.其阳性率(50.6%),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P<0.01),EGFR的表达状况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学分级及患者预后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结论 EGFR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的表达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样腺癌中细胞增殖状态、恶性程度及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