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3篇
肿瘤学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 5 氮 2′ 脱氧胞苷 (5 aza 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 ,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 用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模型 (SL I) ,观察 5 aza CdR对其抗肿瘤作用。根据用药不同分为 5 aza CdR组、5 aza CdR 顺铂 (DDP)组、DDP组和对照组 (注入生理盐水 ) ,测定用药前后各组肿瘤体积的变化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裸鼠移植瘤用药前后p16基因 5′二核苷酸胞嘧啶 (CpG)岛甲基化状态及p16基因mRNA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  5 aza CdR组、5 aza CdR DDP组及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其抑瘤率分别为 79.10 %、90 .32 %及 10 .13% ,前两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均有极显著性 (P <0 .0 1) ,DDP组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用 5 aza CdR后 ,SL I的p16基因甲基化水平逐渐降低 ,mRNA表达逐渐恢复。结论  5 aza CdR有肯定的抑瘤作用 ,其抑瘤作用的可能机理主要是通过p16基因去甲基化解除转录抑制完成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研究5-氮-2'-脱氧胞苷(5-aza-CdR)对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移植瘤的作用,探讨其抗肿瘤效应及可能机理。方法 用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植瘤模型(SL-1),观察5aza-CdR对其抗肿瘤用。根据用药不同分为5aza-CdR组、5-azaCdR+顺铂(DDP)组、DDP组和对照组(注入生理盐水),测定用药前后各种肿瘤体积的变化;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逆转录-酶合酶链反应(  相似文献   
4.
5.
子宫内膜癌中p16基因甲基化与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研究p16基因甲基化状态及其p16基因表达异常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 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PCR及RT-PCR检测子宫内膜检测p16基因5’CpG岛甲基化状态及p16基因mRNA表达。结果 8例正常子宫内膜无甲基化,且p16 mRNA表达正常。6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中,有1例甲基化;38例子宫内膜癌中,13例甲基化,占34.2%。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中,有5例p16 mRN  相似文献   
6.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2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特点 ,探讨治疗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收治 2 2例卵巢透明细胞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 FIGO分期 : 期 15例 , 期 1例 , 期 5例 , 期 1例。治疗全部采用手术及化疗 ,4例加放疗。结果  2 2例中 ,1例失访 ,6例生存 <1年 ,11例 <3年 ,3例 >10年 ,5年生存率为 31.6 % (6 /19)。 期 5年生存率为 46 .2 % (6 /13) ,术后 2年内盆腔复发 7/15例 ,远处转移 4/15例。复发病人其淋巴结转移及实质性脏器转移分别为 6 /13例及 5 /13例。6 /2 1例合并有子宫内膜异位。结论 :卵巢透明细胞腺癌同卵巢上皮癌的其它亚型相比 ,更具有侵袭性 ,预后较差 ,其预后明显与分期 ,治疗方式及术后肿瘤残存有关 ,治疗以手术为主 ,并辅以化疗 ,配合放疗可减少复发 ,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宫颈原发恶性黑色素瘤四例晁红霞,章文华女性生殖道恶性黑色素瘤仅占全部恶性黑色素瘤的3%~7%。原发性宫颈黑色素瘤更为罕见,我院35年间收治4例,与同期收治的外阴。阴道黑色素瘤相比较,其比例为1:2.5:6.75,占同期宫颈癌总数的0.02%,现报告如...  相似文献   
8.
9.
10.
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研究bax基因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RT-PCR方法检测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6例子宫内膜单纯及复合增生、6例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4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bax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以8例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为表达参照,在1例子宫内膜复合增生、2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和27例(64.3%)子宫内膜癌中,bax基因mRNA过表达,其余为中度表达。在子宫内膜癌中,随着临床分期及组织学分级的增加、肌层侵袭的加深以及淋巴结的转移,bax基因mRNA过表达阳性率逐渐增加(除临床分期P>0.05外,其余均P<0.05)。结论bax基因参与子宫内膜细胞增殖与凋亡过程,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可作为评估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和恶性生物学行为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