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更快速获取更多小鼠骨髓细胞的方法。方法:取同一只小鼠双下肢,两侧分别随机使用首创的嵌套EP管法或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获得骨髓细胞;记录获取骨髓细胞的时间、数量;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析两种方法所得的活细胞比例;采用CCK-8方法检测两种方法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与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相比,嵌套EP管法获取小鼠骨髓细胞的时间更短(P<0.000 1)。与传统常用的注射器冲洗法相比,嵌套EP管法获得的小鼠骨髓细胞数量更多(P<0.05)。两种方法获得的骨髓活细胞比例一致,增殖能力一致。结论:嵌套EP管法能更快速获得更多的骨髓细胞。  相似文献   
2.
胃脘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可分为气滞、胃寒、胃热、食滞、瘀血、阴虚、虚寒型[1].笔者以健脾和胃法治疗虚寒型胃脘痛疗效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按数字表法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子宫颈高级别病变(HSIL)(CINⅡ~Ⅲ)需行子宫颈冷刀锥切术病例100例,术后分别采取2种不同的缝合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即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50例,对照组:即传统Sturmdorf缝合法50例。比较两组在术中出血、手术时间、术后出血量及出血天数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及手术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术后出血量及术后出血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术后均无感染,术后经期延长及子宫颈狭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 05)。结论:应用子宫颈锥切术后极简式缝合法比常规Sturmdorf缝合法简单易行,止血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2010年美国有43 470例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发现肿瘤中存在干细胞,且可能是导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根源。肿瘤干细胞具有高致瘤性、自我更新能力、分化潜能和放化疗抵抗性的生物学特性。同其他实体瘤一样,子宫内膜癌中同样存在着肿瘤干细胞。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可以应用细胞表面特异性标记(如CD133)进行分离鉴定,此外,子宫内膜癌干细胞高表达Musashi-1和Nanog基因;还可以应用细胞生物学特性进行分离鉴定,侧群细胞方法分离肿瘤干细胞突出了其功能筛选的因素即抗药性,结果更为可靠。在对子宫内膜癌干细胞的特性研究中文献显示,子宫内膜癌干细胞具有明显的耐化疗性和耐放疗性,而其耐内分泌治疗的特性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microRNA-29a(miR-29a)及其靶向DNA甲基转移酶3A(DNA-methyltransferase 3 A,DNMT3A)基因、DNMT3B基因在宫颈鳞癌和癌旁组织以及在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人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中的表达差异;探讨Hela细胞株过表达miR29a后DNMT3A、DNMT3B的表达差异,为宫颈癌靶向治疗提供基础。方法 选取青海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20例宫颈鳞癌患者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培养宫颈癌细胞系Hela和人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qRT-PCR法检测组织和细胞中miR-29a的表达,分析miR-29a的表达差异。Western Blot法检测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DNMT3A、DNMT3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转染Hela细胞株过表达miR29a,测定DNMT3A、DNMT3B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qRT-PCR法、Western Blot法和ELISA法检测细胞中DNMT3A、DNMT3B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差异。结果 MiR-29a在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miR-29a在人宫颈癌细胞系Hela中表达量明显低于人正常宫颈细胞株ECT-1。宫颈鳞癌组织中DNMT3A、DNMT3B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Hela细胞过表达miR29a后,DNMT3A、DNMT3B的表达均明显下降。结论 MiR-29a可能是宫颈癌的抑癌基因,它可能通过降低DNMT3A、DNMT3B的表达水平来达到抑癌作用,有望成为宫颈癌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7.
<正> 笔者自1992年以来,自拟固肾益气汤治疗脾肾两虚型尿浊13例,疗效满意。 1 临床资料 本组13例为门诊病人,男9例,女4例,年龄在57岁以上,最大年龄76岁,病程最短半年,最长8年。均有排尿如脂、如米泔,尿常规检查有不同程度的蛋白,红细胞、白细胞,尿乙醚试验全部阳性。收治病例均居住丝虫病流行区,均曾有发热病史,接诊后查末梢血未发现微丝蚴。排除结核感染,肿瘤,近期无外伤手术史,兼见面色无华、精神萎靡、腰痠腿软。舌质淡白或淡红,脉沉细或细软。符合《中医内外妇儿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关于“尿浊”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妇科肿瘤年轻患者化疗后骨密度变化的特点,为临床预防化疗后骨质疏松提供基础。方法:接受化疗的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共23例,均≤40岁,根据年龄分为≤26岁组和>26岁组。分别测定其腰椎正位、股骨近端以及前臂骨密度值,同时测定其血清激素水平及血镁、钙、磷离子水平。结果:(1)23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发生率为43.5%,其中≤26岁组9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6例(66.7%,6/9),>26岁组14例患者中骨密度减少4例(28.6%,4/14)。≤26岁组腰椎L1~L4 BMD值明显低于>26岁组(P<0.05);(2)单纯化疗组及联合放疗组患者骨密度减少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两组患者LH、FSH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激素以及电解质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妇科恶性肿瘤年轻患者化疗期间易发生骨密度减少,甚至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可能。应重视其防治研究,对提高年轻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宫颈癌基因(human cervical cancer oncogene,HCCR)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和宫颈鳞癌(SCC)中的表达及其与HPV16整合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HPV16阳性宫颈炎患者20例、CIN患者44例和SCC患者20例。采用多重实时PCR技术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的E2和E6基因,通过E2/E6比值,评估HPVl6型DNA的体内整合状态。采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各组患者宫颈脱落细胞HCCR表达情况。结果宫颈炎、CIN和SCC组HPV16 DNA游离型分别是95.00%(19/20)、43.18%(19/44)和15.00%(3/20),HPV16 DNA混合型分别是5.00%(1/20)、50.00%(22/44)和55.00%(11/20),HPV16 DNA整合型分别是0、6.82%(3/44)和30.00%(6/20),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16 DNA游离型及混合型组患者中,宫颈炎、CIN和SCC组HCCR表达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组HPVl6DNA整合状态与年龄、临床期别、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感染可能与HCCR及HPV16整合状态有关,HCCR及HPV16存在状态检测可能作为细胞学筛查的一种补充手段,以期早发现CIN及SCC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