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观察托哌酮与电针补泻法治疗脑卒中后早期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伴有肌张力增高的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予一般康复治疗和托哌酮口服,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常规针刺,治疗组予电针补泻法治疗。6周后对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肢体痉挛情况、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进行观察。结果:CNS评分、MAS积分、FMA评分、MBI指数,两组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P0.01),而治疗组改善更明显(P0.05或P0.01)。结论:托哌酮和电针补泻法对脑卒中后肌张力增高有改善作用,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了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可作为综合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静心电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围绝经期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静心电针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克龄蒙治疗,均治疗3个周期。分别于治疗前、治疗1个月、治疗3个月(即治疗结束)、治疗后3个月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随访,采用改良的Kupperman指数(KI)进行症状评分,并于治疗前、治疗结束各检测1次血清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激素(LH)。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0.00%vs.93.33%,P>0.05)。2组KI评分,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之间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治疗期间,KI均有下降,当治疗结束后3个月与6个月时,KI评分稍有上升,对照组上升稍多,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性激素水平均得到改善(P<0.01),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心电针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安全、疗效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尔兆娟  张洪秀 《四川中医》2011,(12):103-104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与电针、理疗综合治疗早期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115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7例)和对照组(58例),对照组采用针灸理疗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康复训练和电针。结果:治疗4周后,在面神经功能分级上、在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上,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二者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P〈0.01、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电针、理疗综合治疗周围性面瘫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激光针灸治疗面神经炎12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神经炎系茎乳突孔内非化脓性炎症,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又称Bell麻痹。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有一侧面部表情肌运动障碍,部分患者伴有同侧舌前2/3处味觉减退或听觉过敏。用常规治疗方法疗程长、后遗症较多。笔者根据发病阶段、病变程度分别采用激光、针灸治疗,效果满意,无不良反应,报告如下。一般资料1.明确诊断为面神经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激光配合针灸组(治疗组)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8~65岁;左侧34例,右侧26例;病程1~10d。单纯针刺组(对照组)60例,男35例,女25例;年龄20~67岁;左侧35例,右侧25例;病程1~9d。2.病情分类根据其临…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耳针联合阿扎司琼与阿扎司琼或单独耳针治疗对静脉全麻乳腺癌术后恶心呕吐的防治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A组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滴注阿扎司琼10 mg;B组在手术前24 h给予耳针治疗,并在手术结束前20 min静脉滴注阿扎司琼10mg;C组在手术前24h给予耳针治疗。结果: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VAS评分、恶心呕吐发生率、疗效满意率等方面,B组均优于A、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而A、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意义。A、B、C组在PONV的级别上差异均有统计意义。结论:耳针联合阿扎司琼能有效防治静脉全麻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恶心呕吐。  相似文献   
6.
刺络拔罐结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刺络拔罐结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用刺络拔罐结合激光照射治疗;对照组用病毒唑静脉滴注,外用炉甘石洗剂及口服强的松治疗。两组均为50例,以15天为一个疗程,15天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90%,两者无明显差异,但前者疼痛消失时间及疱疹结痂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剌络拔罐结合激光照射治疗带状疱疹能够缩短疗程,见效快。  相似文献   
7.
针灸治疗脑卒中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尔兆娟 《医学综述》2009,15(18):2832-2834
近年来,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治疗受到重视,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报道较多,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关于针灸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现状和进展,从取穴、针法、针灸结合其他方法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针灸能够缓解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状态,而且疗效好、无不良反应,并提出优化选穴、规范临床试验设计、统一疗效标准、进行机制研究等建议。  相似文献   
8.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笔者采用针灸、理疗结合治疗132例,病程较短,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周围性面瘫病人共132例,年龄7岁~56岁,男73例,女59例,病程从1d~2月。按病情轻重分为三型:①轻型30例:患侧鼻唇沟稍变浅,...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估强制性运动疗法(CIMT)+神经肌肉电刺激(NMES)应用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康复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的84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全部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纳入42例,行NMES)、观察组(纳入42例,行CIMT+NMES),评价组间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徒手肌力检查(MMT)、Barthel指数(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治疗有效率。结果 (1)治疗前,组间FMA、STEF、MMT、BI、NIHSS无差异,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FMA、STEF、MMT、BI、NIHSS更佳,P<0.05;(2)在治疗有效率方面,观察组(90.48%)高于对照组(71.43%),P<0.05。结论 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行CIMT+NMES,能够增强疗效,尽快减轻神经功能缺损,促进上肢功能康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神经衰弱患者也越来越多,失眠焦虑也影响着学习和生活。目前临床上药物治疗方法很多,但也往往因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和副反应而不宜长期服用。笔者采用针灸与半导体激光血管外照射治疗该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神经衰弱病人100例,诊断标准采用《中国精神病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2)中对神经衰弱的诊断标准。心理测验量表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制自评量表(SDS)(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