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与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的关系.方法:检测58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27名健康人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结果:健康对照组及2型糖尿病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肾阴亏虚型的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高表达呈依次下降,而中、低表达呈逐渐上升趋势(P<0.025);CR1分子数量表达亦呈依次下降,肾阴亏虚型与健康对照组、燥热伤肺型、胃燥津伤型比较,胃燥津伤型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P<0.05).结论:红细胞CR1分子基因型及数量表达与2型糖尿病中医辨证分型,特别是肾阴亏虚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的精子总数(post-wash total mobile sperm count,PTMC)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因素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的数据,并比较了PTMC(3.0~9.9)×10~6(研究组)及PTMC≥10×10~6(对照组)患者的IUI妊娠率。结果:共纳入139例(274个周期)患者。其中研究组87个周期,平均PTMC为(6.2±1.7)×10~6,对照组187个周期,平均PTMC为(25.6±13.7)×10~6,组间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9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55个周期)PTMC始终10×10~6,83例患者(149个周期)PTMC始终≥10×10~6,在4个周期后患者的累积妊娠率(cumulative pregnancy rate,CPR)分别为15.6%(5/32)和25.3%(21/83),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PTMC始终10×10~6组,在第4周期没有妊娠发生。结论:对于因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患者,即使PTMC10×10~6也可以尝试IUI,并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率,但对于反复PTMC10×10~6患者,不建议患者多次反复尝试,在经过3次IUI后仍未孕者,可考虑行IVF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补体受体I型分子(CRl)及其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Hindm酶切技术测定红细胞CRl分子基因型。采用酶联法定量测定红细胞CRl分子的数量,以红细胞天然免疫黏附试验测定红细胞CR1分子黏附活性。结果:对照组与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l基因多态性高、中、低构成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阳虚组、肾阴虚组的红细胞CRl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低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老年人肾虚证与红细胞CRl数量表达和黏附活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糖尿病血瘀证的现代医学基础,诸多学者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变化,微循环障碍,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血小板活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年月一年月,我们对2型糖尿病血瘀证及非血瘀证患者的红细胞补体受体1型免疫分析(CR1)密度基因型及数量表达、黏附活性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6.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免疫功能指标与肝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病毒性肝炎不同病期患者的肝功能损伤及与免疫功能指标的关系。方法 对明确诊断的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乙肝肝硬化患者外周血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法及T淋巴细胞亚群和肝功能检测,以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分析其肝功能指标与免疫指标的关系。结果 乙型肝炎患者不同病期均出现不同程度红细胞受体花环率(RBC-C3bRR)、红细胞天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花环率(RNIAP)及CD4^+T细胞下降,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RBC-ICR)、CD8^+T细胞增高的现象,其中肝硬化组最明显,且在不同病期外周血白蛋白(ALB)下降和球蛋白(GLB)增高,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的倒置分别与红细胞免疫粘附活性及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有相关性。在肝硬化组和慢性乙肝组CD8^+增高与ALB下降呈负相关,GLB增高与CD4^+下降呈负相关。结论 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肝功能状态与其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改变有一定相关性,其中红细胞免疫功能改变更敏感,且与疾病的发展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
不同年龄与疾病血液流变学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高脂血症、颈椎病、健康人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年龄特征.方法对1997年~2001年门诊或体检的上述4组人群,对其不同年龄段血液流变学指标检测并对比分析.结果反映机体血液高凝状况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变化均与年龄有明显关系,3种疾病老年组主要以血浆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增高,红细胞变形性下降为主要特征,中、青年疾病组以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增高为主要特征.结论不同年龄和疾病具有不同的血液流变学特征,为临床对疾病危害性评估提供具有重要价值信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性别体检人群血液流变学特性与肝‘肾功能、血脂、血糖之间的关系。方法:对960例门诊和保健科体榆人群按年龄、性别分4组同时检测外周血中血脂、血糖、肝肾功能与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血液流变学特性与生化指标改变有着明显相关性,不同年龄男、女性体检者的共同点是胆固醇(GHOL)、甘油三脂(TRI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血糖(BS)、尿素氮(BUN)、肌酐(CREAT)、尿酸(uA)、总蛋白(TP)、球蛋白(GLB)与全血粘度,CREAT、TP、GLB与血浆粘度,LDL—ch、BS、丙氨酸氯基转移酶(ALT)、TP、GLB、碱性磷酸酶(ALP)与血沉、血沉方程K值呈直线正相关,HDL—ch、白蛋白/球蛋白(A/G)、ALB与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呈负相关,ALT、ALS与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有相关性,且在50岁以上人群表现更明显,男性比女性明显。结论: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受到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的影响并与性别、年龄增长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川崎病患儿外周血红细胞补体受体1(ECR1)分子在川崎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初步探讨红细胞免疫功能与ECR1数量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并利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30例川崎病患儿(病例组)和28例健康儿童(对照组)的ECR1活性与ECR1数量基因多态性并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急性期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低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病例组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仍低于对照组(P<0.05),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则接近对照组(P>0.05)。川崎病患儿HL和LL基因型的分布频率高于正常儿童(P<0.01),两组CR1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川崎病患儿L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明显高于正常儿童(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存在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这是患儿CR1数量基因呈中低度表达所致,提示CR1基因的多态性可能在决定个体川崎病遗传易感性方面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ICVD)合并高尿酸患者血液流变学特性。方法:对304例发病1—8天ICVD患者和 227例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SUA)含量和血液流变学8项指标进行检测,按性别分为四组分析。结果:ICVD患者男性组SUA含量为470.6±71.3,ICVD患者女性组425.4±86.5,男性对照组297.4±17.6,女性对照组255.9±98.6。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全血还原粘度、血沉、血沉方程K值等八项指标增高明显于对照组,差异非常显著(P<0.001、P<0.01)。红细胞压积增高男性组明显于女性组,但男性ICVD组与男性健康组,女性ICVD组与女性健康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SUA水平增高和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变是发生ICVD的危险因素,应用血液流变学和SUA检测对ICVD进行动态监测,可以作为监护病情轻重和疗效评估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