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皮肤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急诊科为急诊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日益受到政府、国内外专家、学者的重视。为分析我省儿科急诊特点。探讨儿科急诊工作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对我院急诊科近1年来收治的1707例急危重患儿进行了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徐静  郭兰芳 《黑龙江医学》2019,43(11):1304-1305
目的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为临床梅毒的早期治疗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T、CD8+T细胞水平,分别分析CD3+CD4+及CD3+CD8+细胞在CD3+细胞中的比例。结果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8+T细胞水平分别为(67.42±8.17)%,(25.98±4.22)%,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22和0.477,P均>0.05),CD4+T细胞、CD4+T/CD8+T比值分别为(33.58±6.95)%、(1.30±1.8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028和2.156,P均<0.05)。结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较健康人群的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下降,提示梅毒血清固定患者存在免疫抑制现象。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氨苄西林预报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亚胺培南敏感性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3家医院的127株粪肠球菌和124株屎肠球菌非重复临床分离株.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纸片扩散法测定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敏感性.结果 纸片扩散法青霉素和氨苄西林均敏感或均耐药的粪肠球菌,微量肉汤稀释法氨苄西林-亚胺培南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改良急诊护理流程对于脑梗死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进行讨论。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80例为对象,将全部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采用常规护理的是对照组患者,实施改良急诊护理流程的是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结果:根据数据统计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率、总病死率及临床结局上比较,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护理流程能够有效的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脑梗死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宫腔镜电切术联合屈螺酮炔雌醇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4年7月~2016年12月义马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3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宫腔镜电切术进行息肉切除,术后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B组加服屈螺酮炔雌醇3个月。随访6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用药不良反应、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及治疗前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1个月和6个月月经量、子宫内膜厚度均低于A组(P0.05);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子宫内膜息肉复发率(2.33%)低于A组(1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电切术后给予屈螺酮炔雌醇辅助治疗可有效促进月经量和子宫内膜厚度的恢复,降低术后复发率,且安全性好,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增生、胞内游离钙及cAMP浓度的影响。方法:中性红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酚试剂法检测细胞蛋白质合成,动态检测β-葡聚糖对胞内游离钙和cAMP浓度的影响。结果:微量β-葡聚糖可促进细胞生长及蛋白质合成;β-葡聚糖作用后3~5 min使胞内游离钙浓度升高,作用1 min后使cAMP浓度升高,并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胞内游离钙及cAMP是β-葡聚糖对RAW264.7细胞作用过程中重要的信使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新生儿心肺复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07年至2011年急诊科、NICU收治的73例心跳呼吸骤停新生儿的临床资料。经常规新生儿复苏流程“ABC”急救后未复苏成功的新生儿分为肾上腺素组47例(对照组)及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组26例(治疗组)。结果治疗组患儿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3.1%,6/26)与对照组(34.O%,16/4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0.956,P〉0.05)。结论在新生儿复苏中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与单独使用肾上腺素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在小儿心肺复苏中的近期疗效。方法随机收集急诊科和ICU收治的心跳停搏患者201例,其中肾上腺素标准剂量组(对照组)111例,垂体后叶激素(含血管加压素)联合肾上腺素组(治疗组)90例。根据心跳停搏时间分为三组:心跳停搏1〉30min组、心跳停搏时间不详组和心跳停搏时间≤30min组。心跳停搏≤30min者又分成两组:单独重复使用(≥3次)的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组(标准对照组)32例,先单独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0.01mg/kg/次),无效后加用垂体后叶激素为观察治疗组18例。治疗组随机分成甲、乙、丙三组:甲组:垂体后叶激素0.4U/kg/次,静脉注射;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肾上腺素剂量不变;垂体后叶激素剂量依次为0.6U/kg/次、0.8U/kg/次;乙组:垂体后叶激素0.6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0.8U/kg/次、1U/kg/次;丙组:垂体后叶激素0.8U/kg/次,若无效每隔5min重复一次,剂量依次为1U/kg/次、1.2U/kg/次。各剂量组在注射3次复苏药后进行判断。结果各组病例多在2~3剂后见效并且复苏成功。少数注射3次复苏药后心跳不稳定或者无效,复苏时间〈30min,而不愿放弃者,继续使用复苏药。用第4剂复苏药的19例,其中初步复苏成功2例;用第5剂的仅1例,且无效。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43.13%)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7.25%)与对照组(45.9%、47.5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虽然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疾病构成比略有差异,但治疗组的初步复苏成功率(26.67%)和自主循环恢复率(35.56%)与对照组(28.83%、30.6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116、0.547,P〉0.05;心跳停搏≤30min对照组初步复苏成功率(45.9%)和自主循环恢复率(47.54%)与治疗组(37.25%、43.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0.217、0.85,P〉0.05。但观察治疗组初步复苏成功率(61.11%)高于标准对照组(25.00%),Х^2=6.38,P〈0.05。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肾上腺素对部分单独重复使用标准剂量肾上腺素无效的心搏骤停患儿有一定的近期复苏效果,其确切机制尚不明确。0.4~1.2U/kg的垂体后叶素与肾上腺素合用是有效且安全的,0.8u/kg的垂体后叶素静脉给药后的治疗效果相对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测55例妊高征孕妇及45名正常孕妇(对照组)孕中期和孕后期的肾功能指标[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胱抑素C(Cys 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β_2-微球蛋白(β_2-MG)]、血糖(Glu)及ACE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各项指标诊断妊高征的价值。结果妊高征组孕中期Cr、BUN、UA、Cys C、RBP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孕晚期Cr、UA、Glu、β_2-MG、RBP、ACE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妊高征组孕晚期BUN、β_2-MG、RBP、ACE水平明显高于孕中期(P0.05),其他指标2个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肾功能各项指标诊断妊高征的曲线下面积(AUC)孕中期最大的是Cr,但其AUC也仅为0.716;孕晚期AUC最大的是ACE(0.924),其次为β_2-MG(0.897)。从孕中期到孕晚期,AUC升高最明显的是ACE。以临床诊断为标准,β_2-MG诊断妊高征的敏感性从孕中期的63.6%升高至孕晚期的67.3%,特异性从55.6%升高至88.9%;ACE的敏感性从70.9%升高至83.6%,特异性从95.6%升高至97.8%。β_2-MG与ACE无相关性(r=0.278,P0.05)。结论ACE是早期诊断妊高征的敏感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风湿热患者血清ASO滴度与HDL水平的相关性。方法该研究对2014年1月~2017年9月间158例诊断为风湿热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感染前、中、后不同时段患者的高密度脂蛋白(HDL)含量以及抗链球菌溶血素"O"(antistreptolysin-O,ASO)水平,同时收集正常对照组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风湿热患者感染前后的ASO与HDL结果与入院前及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时的ASO与HDL结果与入院前、治疗后以及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随着ASO浓度的增加HDL的结果逐渐降低,两者的相关系数r=-0.876(P0.01)。HDL含量的变化在判断风湿热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