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7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4 毫秒
1.
探讨小儿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LCH)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情况 ,对 33例LCH患儿临床及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33例LCH患儿均有病理检查诊断 ,其中 3例免疫组化染色检查S - 1 0 0蛋白阳性。有X线骨片异常 1 9例 ,胸片异常 1 8例。其中勒 -雪氏病 (LS) 1 3例 ,韩 -薛 -柯综合征 (HSC) 3例 ,中间型 4例 ,骨嗜酸肉芽肿 (EGB) 7例 ,单 -器官型 (淋巴结 ) 3例 ,难分型 3例。 3岁以下Lavin Os band临床分级Ⅲ、Ⅳ级 (重型 )者明显高于Ⅰ、Ⅱ级 (轻型 )者 ,说明年龄与预后有关。 3例单发的EGB经病灶刮除术治愈 ,2 0例行联合化疗 ,其中 4例VP +VM2 6 方案近期疗效满意 ,需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结论认为 :本病主要根据临床、X线和病理检查配合诊断 ,并应做免疫组化染色检查 ,争取做电镜检查 ,以提高诊断可信度级别。Lavin Osband临床分级有利于判断预后和决定治疗对策。VP +VM2 6 联合化疗方案近期疗效满意 ,值得进一步观察验证。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我院重型β-地中海贫血(β-TM)患儿血清铁蛋白(SF)和体内铁沉积状况及对心脏功能的影响。方法检测我院28例重型β-TM患儿SF水平,并由我院放射科运用磁共振成像T2*(MRI T2*)技术检测心脏及肝脏铁沉积状况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本组28例患儿中男16例,女12例,中位年龄11.2岁(7岁1个月~16岁11个月)。28例患儿中SF轻度升高者4例(14.3%),中度升高者8例(28.6%),高度升高者16例(57.1%)。肝脏MRI T2*检测结果 :肝铁轻度沉积2例(7.1%),中度沉积8例(28.6%),重度沉积18例(54.8%);心脏MRI T2*检测结果 :心铁正常16例(57.1%),轻度铁沉积4例(14.3%),中度铁沉积4例(14.3%),重度铁沉积4例(14.3%);LVEF降低者19例(67.9%),4例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中有3例(75%)LVEF明显降低(≤55%)。本组患儿SF水平与肝脏T2*值(r=-0.467,P=0.036)、心脏T2*值(r=-0.486,P=0.01)呈明显负相关;SF与输血量呈正相关(r=0.634,P=0.043;r=0.067,P=0.124)而与去铁治疗呈负相关(r=-0.526,P=0.043),SF和心脏T2*值与LVEF均无相关性(r=-0.154,P=0.306;r=0.067,P=0.124)。结论重型β-TM患儿SF增高及肝脏重度铁沉积发生率高,虽然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发生率不高,但心脏重度铁沉积患儿多有LVEF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国际组织细胞协会制定的LCH-Ⅲ方案的治疗效果,提高儿童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CH)的疗效.方法 36例LCH患儿均经临床、实验室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多系统高危险度(Ⅰ组)、多系统低危险度(Ⅱ组)及单系统多发和局限性特殊部位累及(Ⅲ组)3组,采用改良LCH-Ⅲ方案分别以不同化疗强度治疗,按国际组织细胞协会疗效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Ⅰ组14例,Ⅱ组10例,Ⅲ组12例.化疗结束时完全缓解50.00%,好转33.33%.随访33例,复发4例(均为Ⅰ组),其中2例原方案再治疗缓解,2例放弃治疗死亡.另1例缓解期死于感染.目前持续缓解中14例,占38.89%.其中1组2例(14.29%),Ⅱ组8例(80.00070),Ⅲ组4例(33.33%).结论 改良LCH-Ⅲ方案疗效显著,多系统低危险度组(Ⅱ组)预后较好,多系统高危险度(Ⅰ组)患儿中有缓解后复发,复发患儿原方案治疗仍可能获缓解.  相似文献   
4.
正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一种慢性溶血性贫血,是一种遗传病,由于最早在意大利、希腊和其他地中海区域的民族及其移民的后裔中发现此病,所以当时叫"地中海贫血"。后来发现除地中海地区之外,其他临近海洋的地区也是本病的高发区,所以又叫"海洋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虽然属于罕见病,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因而其实际病例并不少见。资料显示,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均有发病报道,尤其是广东、广西、海南、四川、重庆等省区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甲氧基雌二醇(2-ME)对K562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使用不同浓度2-ME(0,5,10,20,40μmol/L)作用于K562细胞,48 h后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ME作用后K562细胞的凋亡率的变化;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2-ME作用48 h后K562细胞Bcl-2、Bax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1)2-ME在5~40μmol/L浓度范围内作用48 h对K562细胞有凋亡诱导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种作用呈剂量依赖关系;(2)2-ME作用48 h后,K562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Bax和Caspase-3表达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2-ME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K562白血病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不同剂量干扰素治疗病毒性脑炎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慢性疾病性贫血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疾病性贫血在住院患者中很常见,其发病率在整个贫血中仅次于缺铁性贫血。常在感染、炎症、恶性肿瘤和创伤等基础上发生。为了对该病的诊断及治疗有更清楚的认识,近些年来很多学者对其发病机制,特别是细胞因子、红细胞生成素在其中的作用有了较深入的研究,为诊治慢性疾病性贫血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联合应用抗胸腺免疫球蛋白 (ATG)及环孢素 (CSA),司坦唑醇片治疗儿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SAA)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应用 ATG联合 CSA对 13例 SAA进行治疗.ATG 4 mg/(kg·d) 静脉滴注共 5 d,同时静脉滴注氢化可的松琥珀酸钠8㎎(㎏.d),以减少过敏反应; CSA起始量为 3~5 mg/(kg·d),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司坦唑醇3~6mg/d,辅以成分血输注,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 随访13例中基本治愈1例,缓解3例,明显进步4例,无效3例,死亡1例,1例因随诊时间较短暂时无法判断,总有效率为61.54%.成分血输注在治疗6个月后较治疗后3个月时明显减少(P<0.05).2例治疗后并发严重感染,且较轻度感染患儿成分血输注量明显增多.ATG治疗后 30d内达到 CSA有效血药浓度患儿较30d以上达到者输血次数减少,10例患儿在ATG治疗过程中出现发热,心率加快,5例(38.46%)出现血清病,1例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抽搐,无克隆性病变出现.结论 儿童患者使用ATG近期不良反应可耐受,远期病变尚待继续研究观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住院患儿贫血影响因素,为防治儿童贫血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2005年1月~2006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787例贫血患儿作为病例,以同期住院非贫血患儿作为对照进行配对研究。结果(1)住院贫血患儿的一般情况:在787例贫血患儿中,新生儿39例(4.96%)、29d~1岁428例(54.38%)、1.1~3岁192例(24.40%)、3.1~6岁57例(7.24%)、6.1~12岁53例(6.73%)、12.1~14岁18例(2.29%);(2)单因素与多因素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和母亲身体状况与住院儿童贫血的发病有关。结论儿童营养状况、带养儿童者的文化程度、母亲身体状况等均是住院患儿贫血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湖南长沙地区G6PD基因突变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长沙地区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的基因突变型。方法 应用突变特异性扩增系统(ARMS)方法,检测168例长沙地区G6PD缺乏症患者中的G1376T、G1388A、A95G三种G6PD基因突变类型。结果 168例中检出G1388A37人(22.0%),G1376T74人(44.0%),A95G45/人(26.8%),未知突变12人(7.1%)。结论 G1376T、G1388A、A95G为长沙地区最常见和最具有特征性的G6PD缺乏基因突变类型,且G1376T、A95G二型突变占的比例较G1388A高。G6PD基因突变类型具有地区特点、具有种族和地区异质性,对基因突变的研究有利于G6PD缺乏症的临床诊断、防治以及人类进化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