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毛支)患儿治疗前后肺功能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美国森迪斯公司2600型肺功能检测仪对毛支组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对照组进行潮气量(VT)、呼吸频率(BF)、TPEF/TE、VPEF/VE、呼出50%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50/PF)、呼出75%潮气量时的呼气流速与潮气呼气峰值流速之比(25/PF)等参数的检测,并描记潮气流速容量环。结果:毛支组治疗前、后及与健康对照组相比,VT、TPEF/TE、VPEF/VE、25/PF均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前后的潮气流速容量环形态也有明显不同。结论:潮气流速容量环及TPEF/TE、VPEF/VE、50PF、25/PF可反映毛支患儿气道阻塞情况,并可作为判断小婴儿肺功能的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吸入性过敏原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关系和减敏治疗的疗效,提高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体内特异性免疫学检查方法-内皮过敏原试验,为住院的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试,对皮试阳性病例进行减敏治疗。结果:568例支气管哮喘患儿459例皮内过敏原试验阳性,总阳性率80.8%。其中对尘螨过敏398例居首位占86.7%,对照实验均呈阴性反应。374例过敏性哮喘患儿接受一年以上的减敏治疗,总有效率95.7%;65例未接受减敏治疗仍坚持常规吸入药物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38.4%,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05)。结论: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空气中的过敏原其中尘螨居首位。减敏治疗有一定疗效。皮内过敏原试验在儿科是一种安全、准确、操作简单的特异性免疫学检测技术,可作为儿童过敏性哮喘的重要诊断手段,应予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毛细支气管炎 (毛支 )患儿膈肌疲劳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 2K VI型智能电阻抗呼吸图仪分别测定 10 9例毛支患儿和 6 0例正常儿的膈肌功能 ,并根据其一维图中胸腹运动曲线的变化及二维图中M值与α角度的变化判断其膈肌疲劳的程度。结果  10 9例患儿中 78例有膈肌疲劳 ,其中 5 8例为Ⅰ型膈肌疲劳 ,2 0例为Ⅱ型膈肌疲劳。Ⅰ型膈肌疲劳患儿M值为 4 5 2± 13 0 ,α角为 (135 8± 9 5 )° ;Ⅱ型膈肌疲劳M值为18 6± 1 2 ,α角为 (4 5 1± 6 9)° ;对照组M值为 5 3± 1 7,α角为 (2 9 5± 4 4 )° ;三组间比较均为P <0 0 1。膈肌疲劳的程度与临床诊断呼吸衰竭呈高度相关 ,与年龄的大小呈负相关。结论 电阻抗呼吸图仪可作为毛支患儿膈肌疲劳的临床诊断方法 ,膈肌疲劳与毛支患儿呼吸衰竭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潮气流速容量曲线测定是近年来国内开展的检测气道阻塞性疾病最好的方法之一,它能对气道阻塞的程度进行定性和定位诊断[1]。毛细支气管炎俗称喘憋性肺炎,主要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腺病毒引起的毛细支气管的炎症,多发生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2000年3月-2003年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对240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的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以探讨毛细支气管炎患儿气道阻力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美国Sensor Medics公司生产的2600型全自动小儿肺功能测定仪,在潮气状态下对毛细支气管炎患儿进行肺功能测定,连续记录潮气呼气流速容量曲线。结果所有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都有不同程度的气道阻力增高,尤以小气道阻力增高为主,其增高程度与患儿病情的轻重呈正相关。结论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应尽早进行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以判断患儿病情,为其治疗和护理提供客观依据;潮气流速容量曲线的测定操作简单易行,并且无创,在临床上应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空气中优势真菌与儿童过敏性哮喘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气传真菌与婴幼儿和儿童过敏性哮喘关系,及免疫治疗的疗效。方法采用空气中曝片调查法和曝皿调查法,观察气传真菌的品种和数量;对住院的345例哮喘患儿进行过敏原皮试;对真菌变应原皮试阳性病例进行免疫治疗。结果经1年的调查,曝片观察到的35746个真菌孢子和曝皿观察到的1188个菌落,分属于4个亚门60个种属,常见菌种有黑粉菌、交链孢菌、锈菌、枝孢芽枝菌、芽枝菌、皮思菌、大孢枝孢菌、黑曲菌、杂曲菌和烟曲菌。85例婴幼儿哮喘患儿,39例真菌变应原皮内试验阳性(45.9%),260例儿童哮喘患儿,108例皮试阳性(41.5%),总阳性率42.6%。阳性率与真菌数量无关。真菌过敏性哮喘患儿的发病无明显季节特征。108例儿童哮喘中的81例坚持免疫治疗,总有效率为88.9%。结论气传真菌是小儿哮喘的重要致敏原;免疫治疗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7.
研究膈肌疲劳与小儿呼吸衰竭的关系。方法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患儿323例,其中并呼吸衰竭188例,无呼吸衰竭135例.正常对照组80例。应用ZKⅥ型智能阻抗议检测膈肌功能。结果膈肌疲劳与呼吸衰竭是一定相关性。结论生物电阻抗仪呼吸图仪可早期诊断膈肌疲劳,亦可为重、危病人的监护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