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报告了22例儿童贲门失弛缓症行内镜治疗-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患儿的护理。护理要点为术前对患儿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宣教及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对症护理,静脉通路建设及心理护理;术后预防和控制创面出血、感染,做好喂养、活动的指导,个体化的疼痛管理,及时发现并发症并给与正确处理,使患儿顺利渡过围手术期。经过精心治疗和护理,22例患儿均满意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谷氨酰胺(Gln)对内毒素血症新生幼鼠模型肠黏膜的保护作用。方法:4窝清洁级SD母鼠及其新生幼鼠随机分为蛋氨酸亚砜胺(MS)+生理盐水(NS)组(母鼠和幼鼠给予MS +幼鼠给予NS)、MS+Gln组(母鼠和幼鼠给予MS+幼鼠给予Gln)、正常喂养+Gln组(幼鼠正常母乳喂养+幼鼠给予Gln)和正常喂养+NS组(幼鼠正常母乳喂养+幼鼠给予NS)。各组干预均从母鼠分娩第3天和幼鼠出生第3天起开始,连续给予6 d。实验第7天,各组幼鼠均腹腔注射LPS,6 h后处死,测定血浆Gln浓度,肠上皮细胞膜脂质流动性及IL-1、TNF-α、MCP-1的水平,光镜、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肠黏膜绒毛结构的改变。结果:①MS+Gln组、MS+NS组、正常喂养+Gln组和正常喂养+NS组出生幼鼠分别为11、11、10和11只,MS+Gln组和MS+NS组在实验结束前分别死亡2(18.2%)和6只(54.5%)。②MS+Gln组、MS+NS组、正常喂养+Gln组和正常喂养+NS组:体重增加量分别为(1.52±0.64)、(0.58±0.77)、(11.72±1.03)和(11.80±1.45)g,血浆Gln浓度分别为(394.3±92.5)、(105.9±37.9)、(774.6±143.7)和(676.8±113.6)μmol·L-1,肠上皮细胞膜荧光偏振度分别为(0.241±0.046)、(0.297±0.033)、(0.215±0.052)和(0.211±0.049),MCP-1水平分别为(8.0±1.6)、(5.8±0.8)、(8.5±1.3)和(8.7±1.2)pg·mL-1,TNF-α水平分别为(2.2±0.8)、(1.3±0.4)、(2.8±1.0)和(2.5±1.1)pg·mL-1,IL-1β水平分别为(28.5±15.5)、(16.8±11.0)、(31.4±15.1)、(32.3±13.9)pg·mL-1;组间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光镜下可见:MS+NS组和MS+Gln组肠黏膜绒毛均有不同程度变短,排列杂乱,黏膜结构破坏,以MS+NS组程度更重;正常喂养+Gln组和正常喂养+NS组肠黏膜绒毛亦有不同程度的排列紊乱和变短,但较MS+Gln组损伤程度轻。④电镜下可见:MS+NS组和MS+Gln组均有肠黏膜微绒毛排列杂乱,长度缩短,断裂明显,肠上皮细胞绒毛膜欠完整,以MS+NS组程度更重;正常喂养+Gln组及正常喂养+NS组肠黏膜微绒毛长度正常均一,排列较整齐,少见断裂,无明显脱落,肠上皮细胞膜相对完整,无明显线粒体肿胀。结论:Gln缺乏可造成新生幼鼠肠黏膜形态结构和功能改变,补充Gln可保护内毒素血症新生幼鼠的肠道形态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正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先天性食管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性疾病,其特征为食管缺乏蠕动,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力增高和对吞咽动作的松弛反应减弱,临床表现为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食物返流以及食物返流误吸入气管所致咳嗽及肺部感染等症状[1]。贲门失弛缓症是极其罕见的儿科疾病,年均发病率约为(0.02~0.11)/10万[2]。目前贲门失弛缓症的主要治疗方法为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是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所致的极早发型炎症性肠病(VEO-IBD)患儿的肠道菌群特征。方法:以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消化科病房及门诊为横断面调查现场,纳入IL10RA基因功能缺陷患儿(IL10RA组)、未检测到基因功能缺陷的类似症状患儿(症状组)及年龄匹配的健康儿童(健康组),采用16S rRNA基因测序方法检测3组儿童粪便菌群组成及多样性。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数据去杂,按97%相似性进行OTU聚类后计算多样性指数,并行物种差异判别分析。 结果:①共纳入IL10RA组17例 ,症状组15例及健康组22人,收集54份粪便标本。②健康组、症状组及IL10RA组平均Shannon多样性指数值分别为1.86±0.53、1.43±0.55及1.11±0.87。③健康组厚壁菌门的菌属比例均衡,放线菌门中双歧杆菌属比例97.8%;症状组及IL10RA组中,链球菌属及肠球菌属的平均丰度之和分别占厚壁菌门的61.8%及63.7%。IL10RA组放线菌门中的双歧杆菌属比例低于症状组,罗氏菌属比例高于症状组。④17种菌属在IL10RA组及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丰度降低为主。结论:IL10RA基因功能缺陷致VEO-IBD患儿存在肠道菌群紊乱,表现为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且组内变异度大、菌群分类学结构失衡及肠道共生菌相对丰度降低。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