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4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硫化氢(H2S)是继一氧化氮和一氧化碳之后发现的气体信号分子,有着广泛的生物学活性.H2S在炎症细胞、炎症介质、血管张力和信号通路等方面参与了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发挥双向的调节作用,包括抗炎和促炎作用.不同的动物炎症模型中H2S所起的作用不同.深入探讨H2S在炎症中的效应及作用机制,可为炎症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因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 将2003年1月-2008年12月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下呼吸道感染181例患儿(CHD组)纳入研究,回顾性分析其鼻咽分泌物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副流感病毒3(PIV3)等7种常见呼吸道病毒的检测结果,并与同期同年龄段的无先天性心脏病的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LRI组)比较.结果 CHD组RSV阳性率29.8%,显著低于LRI组的40.6%(X2=8.48,P<0.01);PIV3阳性率10.5%,显著高于LRI组的5.2%(X2=9.96,P<0.01),其余病毒阳性率较低.1~6月龄中CHD组RSV阳性率显著低于同龄LRI组(P<0.01).在7~12月龄和夏秋季中CHD组PIV3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同龄和同季节LRI组(P均<0.01).结论 CHD组的呼吸道病毒感染谱与LRI组相似,但RSV感染率较低,PIV3感染率较高;RSV感染率低主要是来自1~6月龄组患儿,PIV3感染率高主要来自7~12月龄和夏秋季节的患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不同类别和学历的住培生学员培训质量的差距,从而针对性改进教学方法。方法:以参加全国2019年度业务水平检测的浙江省所有儿科住培学员为研究对象,根据学员类别分本单位、外单位、全日制研究生和社会人4组;根据学历分本科、研究生在读和研究生毕业3组。考试成绩前10%为优秀学员,前90%为合格学员。分析组间学员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的差异。结果:4组不同学员类别的平均分、优秀率和合格率均存在差异(P<0.05),本单位学员组的平均分和优秀率显著高于外单位学员组。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在读和本科学员总组间的平均分和优秀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生毕业的平均分和优秀率明显高于本科学员,但研究生毕业、研究生在读和本科学员组间的合格率没有差异(P>0.05)。结论:不同类别和学历的住培生之间的考试成绩存在差异,要重点针对外单位学员、社会人及本科学员改进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小儿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其临床特征,为临床对症治疗积极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浙江省永康市妇幼保健院儿内科住院的重症RSV肺炎患儿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资料。结果 所有标本中RSV阳性的患儿共394例,占13.31%(394/2960),RSV感染的重症肺炎患儿共72例;3月龄以内的重症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居多数,占47.22%(34/72)。2年冬春季节感染率均高于夏秋季,各个季节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x2 =2.788,P =0.426)。RSV感染重症患儿临床表现多,可合并肝功能损害、心肌损害和电解质紊乱等肺外表现。结论 连续两年监测重症RSV肺炎特点均相似:多见于1岁以下患儿,3个月以内患儿尤著,冬春季好发,以咳嗽、气喘和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肺外表现。  相似文献   
5.
硫化氢作为一种新型气体信号分子,近年来它在炎症中的作用日渐受到关注。有研究表明硫化氢加重炎症病理过程,但也有研究表明它是一个抗炎介质。目前关于硫化氢在炎症中的研究结果并不相同,甚至相背,它的确切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结合目前及我们课题组之前对H2S在炎症模型中的研究资料,我们提出一个新的观点,硫化氢在炎症反应具有双向调节作用。硫化氢在急性期和中性粒细胞相关炎症中起促炎作用,而在慢性期和淋巴细胞相关炎症中起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预后影响因素, 并构建生存列线图模型, 为临床决策提供支持。方法纳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于2018年6月至2022年6月就诊的67例铜绿假单胞菌血流感染患儿, 按预后将患儿分为存活组(53例)和死亡组(14例), 对其一般资料、临床特点和实验室指标进行分析, 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预后影响因素, 应用R语言建立相应的列线图预测模型, 并对模型的预测性与准确度进行验证。结果 67例患儿主要分布于血液科(64.2%, 43/67), 其中30例(44.8%, 30/67)为医院感染, 54例(80.6%, 54/67)存在基础疾病, 以白血病最多见(62.7%, 42/67), 14例(20.9%, 14/67)临床结局为死亡。与存活组相比, 死亡组患儿C反应蛋白>150 mg/L、降钙素原>4.8 ng/mL、IL-6>2 800 pg/mL、白蛋白≤29 g/L、耐碳青霉烯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皮肤损害及呼吸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高,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R=5.55、3.28、7.62、6.84、4.62、3.83和12.0...  相似文献   
7.
背景:目前对川崎病(KD)尤其是不典型KD的及时诊断仍面临困难。 目的:分析KD患儿延迟诊断的影响因素。 设计:病例对照研究。 方法:采用日本川崎病研究委员会2005年发布的第5版KD诊断标准,6条主要诊断标准中满足≥5条即可诊断KD。纳入2009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KD患儿,发病10 d后诊断KD者为延迟诊断组,反之为无延迟诊断组。截取患儿的一般信息、临床表现、总热程、发病后首次实验室检查结果、IVIG治疗后的第1次血常规等,在两组间比较的基础上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的拟合优度检验采用Hosmer and Lemeshow检验。 主要结局指标:延迟诊断KD的影响因素。 结果:2 194例KD患儿中,男1 354例,女840例,发病月龄中位数21(11~43)个月,延迟诊断组168例,无延迟诊断组2 026例。延迟诊断组中男性、>5岁比例较高,总热程较长,入院时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较少、不典型KD患儿比例较高; ALB、血钠较高,ALT、TBil、GGT较低;冠状动脉损伤和扩张的发生率较高;IVIG治疗前后CRP、N绝对值和%、N/L比例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总热程≥10 d(OR=36.1,95%CI:9.7~133.8)是延迟诊断KD的危险因素,入院满足诊断标准数≥5个(OR=0.40,95%CI:0.29~0.54)是延迟诊断KD的保护因素。 结论:总热程≥10 d和入院满足主要诊断标准数<5个可能是KD延迟诊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近年研究发现硫化氢(H2S)在血管活性调节、炎症反应、细胞增殖凋亡、缺血再灌注、氧化应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而在心肌炎发病机制中也存在这些基本的病理生理过程,因此本研究检测胱硫醚-γ-裂解酶(CSE)/H2S通路在小鼠病毒性心肌炎中的表达。方法:6周龄近交系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 (n=25)和病毒性心肌炎组 (n=30),分别给予PBS和10-5.69TCID50/mL CVB3 0.1 mL注射,第4和10天各随机取10只小鼠处死并取血和心脏标本,检测血清H2S和心肌H2S生成活性,心肌常规苏木素 伊红染色,免疫组化检测CSE蛋白表达。结果:在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模型中,血清H2S及心肌H2S生成活性较对照组升高(P<0.05),心肌CSE蛋白表达亦增加(P<0.05)。结论:在急性小鼠CVB3心肌炎中CSE和其下游产物H2S水平上调,CSE/ H2S通路表达上调可能通过多个环节参与疾病的发病。[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0,12(9):744-74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