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药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5岁以上年长儿川崎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总结5岁以上儿童川崎病(KD)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将确诊为KD或不完全KD的250例年长儿分为 > 5~9岁(191例)及 > 9岁亚组(59例),与266例1~5岁KD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比较3组间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结果 3组间手足肿胀、指端或肛周脱屑的发生率均以 > 9岁组最低,而颈淋巴结肿大的发生率以 > 5~9岁组最高,总热程以 > 9岁组最长(P < 0.05)。3组间皮疹、球结膜充血、口唇改变的发生率及不完全KD所占比例、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PLT、白蛋白水平以 > 9岁组最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以 > 5~9岁组最高(P < 0.05)。3组间WBC总数及CRP、ESR、ALT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轻度冠脉扩张以1~5岁组最多,中型冠状动脉瘤的发生以 > 9岁组最多(P < 0.05);3组间巨大冠脉瘤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5岁以上年长儿KD临床表现不典型,但颈部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和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相对较高,PLT及白蛋白水平偏低。年龄越大发生中型冠状动脉瘤的风险越大。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不同评分系统对中国儿童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IVIG)无反应川崎病的预测能效,探讨IVIG无反应川崎病的危险因素,建立适用于中国儿童的IVIG无反应川崎病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分析1 655例中国川崎病儿童临床资料,应用Kobayashi、Egami、Sano、付培培、Formosa及Tang评分预测其IVIG无反应,并评价其效能。应用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中国儿童初次IVIG无反应川崎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尝试建立新的预测评分系统。结果血小板和血清钠越低,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和总胆红素越高,IVIG无反应川崎病发生的风险越高(P0.05);上述4项危险因素用于建立新的预测评分系统,积分≥2分提示IVIG无反应川崎病。新的预测评分系统的灵敏度为70.4%、特异度为72.7%,ROC曲线下面积为0.767。结论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百分比、总胆红素和血清钠与IVIG无反应川崎病相关。研究中建立的新的评分系统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但其在其他地区人群中的预测效能有待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