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于生后7d左右发病,俗称“脐风”、“七日风”、“锁口风”。新生儿破伤风其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体质强弱、接生当时脐部处置有关,发病年龄越小,体质越弱,接生时脐部处理无菌观念越差,病情越重。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不就诊,最终因频繁抽搐造成窒息而死。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因胎粪吸入、肺部感染、使用呼吸机等原因(或由于任何原因)引起肺泡过度充气,导致肺泡破裂,气体进入胸腔产生气胸,临床上以呼吸窘迫,三凹征,青紫,胸廓不对称,患侧胸廓隆起,呼吸运动减少,呼吸音减低等特点[1].新生儿气胸发病急,病情进展快.  相似文献   
3.
39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总结39例先天性梅毒患儿的护理经验,认为对先天性梅毒患儿应重视症状观察和对症护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家长心理护理,加强健康宣教等.经治疗和护理,本组患儿治愈13例,好转21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5例.  相似文献   
4.
童春晓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31-132
目的探讨个体化健康教育对哮喘患儿治疗依从性及哮喘控制率的影响。方法选择哮喘患儿10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单纯进行药物治疗及随机健康教育,观察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个体化健康教育。结果两组健康教育前治疗依从性、哮喘知识掌握程度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健康教育6个月后,进行随访6个月。2年,平均(17.23±6.94)个月,观察组治疗依从性好、哮喘知识掌握程度高于对照组(P〈0.05);急性发作的次数、再住院治疗的次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个性化健康教育能够明显提高患儿治疗依从性,继而提高哮喘的控制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窒息新生儿甲状腺功能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窒息所致的缺血缺氧可引起多脏器损害,尤以肾、脑、心、肺为多见.甲状腺为新生儿重要内分泌器官,其所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对新生儿代谢及生长发育尤其是神经系统的发育至关重要.为了观察新生儿窒息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我们对73例窒息新生儿和30名健康新生儿进行甲状腺功能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救治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入住我院的VLBWI 86例,分为PICC 46例和外周静脉穿刺(PIV)组40例,观察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体质量增长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和感染指标.结果 PICC组静脉穿刺次数为1.4±0.2,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为61.2±8.7,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为(12.8±2.8)d,低血糖持续时间为(1.9±1.4)h,与PIV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感染指标阳性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术,是有效地应用于VLBWI的长期通畅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破伤风是由破伤风杆菌侵入脐部而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常于生后7 d左右发病,俗称"脐风"、"七日风"、"锁口风"[1].新生儿破伤风其病情轻重与发病年龄、体质强弱、接生当时脐部处置有关,发病年龄越小,体质越弱,接生时脐部处理无菌观念越差,病情越重.发病后不及时就诊或不就诊,最终因频繁抽搐造成窒息而死.我院2004年7月-2006年6月共收治新生儿破伤风21例,现将急救和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早产合并剥脱性皮炎患儿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1例早产合并剥脱性皮炎患儿的护理.主要内容包括:皮肤护理,眼部护理,保护静脉和穿刺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全身营养支持,保护性隔离和对怠儿家长的心理疏导等.经过14d的精心治疗与护理,惠儿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VLBWI)救治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04年6月至2008年5月入住我院的VLBWI86例,分为PICC组46例和外周静脉穿刺(PIV)组40例,观察患儿住院期间静脉穿刺次数、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体质量增长情况、低血糖持续时间和感染指标。结果PICC组静脉穿刺次数为1.4±0.2,呼吸暂停发生次数为61.2±8.7,恢复到出生体质量的时间为(12.8±2.8)d,低血糖持续时间为(1.9±1.4)h,与PIV组比较均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感染指标阳性率和静脉炎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PICC是一种安全可靠的静脉置管术,是有效地应用于VLBWI的长期通畅的静脉通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