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超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全部病例一入院即进入抢救单元(生命岛),特医特护,采用促进肺发育成熟,呼吸管理与氧疗,感染防治极为重要,营养支持包括经皮中心静脉置管(PICC),微量喂养,尤其是当出现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时,应用生大黄粉治疗,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而出院后的专人随访。对预后极为重要。结果3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经过10-14周的治疗,2例救治成功,1例于生后103天体重达1400g时死于感染。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协调采用多种救治措施,成功救治超低出生体重儿,其抢救治疗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为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的新疗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生大黄粉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冶疗作用。方法将73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生大黄粉100 mg/(kg.次),每天2~3次,于喂奶前30 min喂入。结果应用生大黄粉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胃潴留量减少,体重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应用生大黄粉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好,价格便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作用及寻找亚低温治疗的最佳时间窗。方法选取120例符合HIE诊断患儿,随机分为亚低温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再将亚低温组分为6个小组,每组各10例,比较治疗前和治疗72h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情况。结果亚低温组在生后7、14、28d的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比较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在生后6、12个月的智力发育指数(MDI)和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均高于对照组(P〈0.05)。亚低温组内6个小组的治疗前和亚低温治疗72h后,NSE均明显下降(P〈0.05),其中第1—4小组治疗前后NSE比较差异较大。结论使用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HIE对患儿的近期和远期治疗有明显效果,且在不同时间开始治疗具有差异性.研究表明及早开始行亚低温治疗HIE对预防神经损害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组织学绒毛膜羊膜炎(HC)及合并胎儿血管炎(FV)时与早产儿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347例住院的出生胎龄28~32周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将早产儿分为HC组和对照组,HC组再根据是否合并胎儿血管炎分FV组及无FV组。早产儿定期行头颅B超检查,比较早产儿脑室周围白质软化(PVL)、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VH-IVH)和脑室周围白质软化并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的发生情况。结果 HC组、对照组PVL发生率分别为17.9%、10.4%,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5.5%、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VH-IVH的发生率分别为29.0%、2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HC组中,FV组、无FV组的PVL发生率则分别28.1%、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VH-IVH的发生率为34.3%、24.7%,PVL合并PVH-IVH发生率分别为7.8%、3.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C可使早产儿PVL、PVL合并PVH-IVH的发生率增加,而对PVH-IVH的影响不大,合并FV会增加早产儿脑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急性胆红素脑病(ABE)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诊治的胎龄≥35周、血清胆红素(TSB)峰值〉425μmol/L且资料完整、进行了头颅核磁共振及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的患儿,根据是否符合ABE的诊断标准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对一般资料、母孕期情况、合并症、围生期缺氧、黄疸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实验室指标共22项临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其中13项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病例组43例,对照组30例,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出生后体重下降程度、TSB峰值、平均每日胆红素上升值及B/A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提示,严重黄疸诊断日龄、围生期缺氧史及酸中毒与ABE的发生相关,OR(95%可信区间)分别为0.545(0.413~0.962)、36.589(1.114~1202.032)、7.963(1.294~49.010),P均〈0.05。结论 在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中,严重黄疸诊断日龄越小,曾有围生期缺氧史和(或)伴有酸中毒者,ABE发生风险越高;而母乳喂养、出生后体重下降多、存在母子血型不合溶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则可能是严重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加强黄疸的监测、对严重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积极纠正酸中毒,可能有助于预防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生儿心力衰竭(心衰)是临床上常见的危重症,也是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新生儿的自身特点,临床表现不典型,又受原发病的影响,早期诊断困难。而且,国内外对心衰的评价,缺乏金标准,诊断仍限于症状、体征判断,临床上难以准确把握治疗时机,易贻误病情。为提高对新生儿心力衰竭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本资料对39例心衰患儿的症状、体征变化过程进行动态观察,并应用1993年制订的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断标准判断病情,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发生三尖瓣反流(TR)的临床特征和心脏血流动力学变化及TR的发生机制.方法 对左向右分流(分流直径≥2 mm)先心病伴TR和不伴TR各52例患儿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观察其临床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特征:心腔内径大小、TR最大反流速度、瓣膜反流程度、肺动脉估测压力变化,分析与TR发生有关的影响因素.结果 TR组中宫内窘迫、娩出窒息、X线胸片显示心影饱满或增大、心胸比大于0.6、心力衰竭、缺氧心肌损害、二尖瓣反流的发病率比对照组高(P<0.05),前5项因素使TR发生的危险分别增加了3.6、9.3、4.7、3.6、7.5倍.TR组与对照组比较,左、右心房明显增大,肺动脉内径增宽(P<0.05).52例中,轻度反流37例,中度10例,重度5例,平均反流速度(2.98±0.65)m/s.TR患儿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心室(包括导管)水平分流>心房水平分流(P<0.05).对同时存在房、室水平分流的肺动脉估测压,TR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发生TR时,表明已存在心脏血流动力学异常,左向右分流使容量负荷增加,肺动脉压升高是形成TR的主要因素,宫内窘迫、娩出窒息、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也是形成TR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胃肠穿孔4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小华  王维琼 《湖南医学》1999,16(3):190-191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心力衰竭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新生儿心力衰竭的临床特征,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对2002年1月~2004年5月住院的45例心衰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5例中症状典型15例,占33.33%,30例不典型患儿,动态观察中都有肺部音、肝脏大小变化。非特征性症状、体征较多见。早产儿肝肿大≥3cm比足月儿少,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早产儿呼吸暂停占35.71%。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组肺水肿63.16%、需呼吸机支持治疗36.84%,比其他疾病组(30.77%、7.69%)明显增高,两组差异显著(P<0.05)。45例中5例表现不典型,未及时抗心衰治疗,最后发生肺出血。结论新生儿心衰早期诊断困难,肝脏大小、肺部音变化,对诊断有重要价值,吃奶减少、水肿或体重增加过多、周围灌注不良有参考价值。呼吸暂停、肝肿大程度轻是早产儿心衰的特点,先心病合并心衰时症状较重。改善预后的关键是早发现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