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2篇
综合类   15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9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肝病患者采用检测血清腺苷脱氨酶发现该酶在判断急性肝损伤及残存病病。协助诊断慢性肝病都优于ALT,γ-GT,与正常人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提示ADA对诊断各型肝病有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观察聚肌胞并强力宁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简称慢活肝)22例,取得较好的疗效。一、病例选择:共观察治疗慢活肝51例,其中男40例,女11例,年龄16~70岁。随机分3组(各组在病程、病情及病理改变程度无显著差异,P>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1990年1月~1994年12月期间住院的148例肝炎后肝硬化腹水中获得腹水标本264份,以细菌培养的客观指标分析报告肝炎后肝硬化腹水患者并发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的病原菌情况。 1 临床资料与结果 148例均为住院患者。诊断标准按照1990年上海全国病毒性肝炎学术会议拟定的肝炎后肝硬化诊断标准。264份腹水标本经普通细菌培养、胆汁培养与厌氧菌培养。结果获得阳性18例26份占9.8%。其中腹  相似文献   
4.
<正> 近两年来,我们绞股蓝研究协作组采用黄山绞股蓝冲剂治疗乙肝病毒携带以及急、慢性乙型肝炎200例,现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依据:①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如不洁的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型肝炎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②血清ALT升高。③血清HBsAg、HBeAg与抗—HBc—Lgm阳性或HBV—DNA阳性。  相似文献   
5.
<正> 我科于1992年4月~1997年8月采用抗乙型肝炎免疫核糖核酸治疗血清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60例,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慢性乙型肝炎(血清HBeAg阳性)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中男36例,女24例,平均年龄34.5岁。其中ALT异常者56例,TSB异常者32例。对照组60例中男45例,女15例,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腮腺炎又名"痄腮"、"暇蟆瘟"、"肘耳寒"。是因风温毒邪从口鼻侵入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我科自拟用消腮汤治疗流行性腮腺炎48例,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1一般资料观察病例48例。其中男28例,女20例。年龄5~14岁。临床均有发热、耳下肿胀,疼痛等症状。白细胞平均4.0×109~6.0×109/L,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均符合王季午主编的传染病学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诊确指标。2治疗方法与结果2.1处方组成:银花15,黄芩10g,黄花地丁15g,紫花地丁10g,板蓝根309,赤芍109,连翘gg,大青叶15g,甘草6g,水煎每日1剂,7天1疗程。2.2结…  相似文献   
7.
吗丁啉系胃动力药、助消化,我们在应用甘利欣治疗慢性肝炎时发现并用吗丁啉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选择:1997年至1998年3月在我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0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两组具有可  相似文献   
8.
笔者在应用百利欣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时发现并用吗丁附能明显改善症状和促进肝功能恢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工.五一般资料:1997年3月~1998年3月在我院传染病科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O例,男48例,女12例,年龄18~56岁,诊断均符合1995年5月北京会议标准。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O例,对照组3O例,两组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治疗组给予IO%葡萄糖液SOOmL,加甘利欣15Omg静滴每日二次和口服吗丁琳1片,每日3次共2月;对照组仅用甘利欣治疗,用法同治疗组。1.3统计学处理:采用x’检验和t检验。2结果2.三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9.
10.
慢性迁延性肝炎患者90例(男52,女38,年龄12-72yr,41±SD20yr)。分成4组,隔日1次分别肌注聚肌胞2mg,4mg,6mg和8mg,共3mo。经过治疗前后免疫、生化、组织学和肝穿刺的检验,以及随访1yr的观察,6mg和8mg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2mg和4mg组.因此推荐治疗时应用较大剂量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