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早产儿视网膜病(ref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病状况,并对其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胎龄≤36周,体重≤2.5kg),于生后2周进行ROP筛查,并定期随访。将患儿全身状况及吸氧、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55例患儿全部完成了眼底筛查,在周边视网膜血管化或病变退化后终止随访,发现ROP16例(26只眼),ROP患病率为6.3%(5.1%),其中Ⅰ期12例,Ⅱ期3例,Ⅲ期1例。高危因素分析示胎龄、出生体重、吸氧时间,吸氧浓度、机械通气与ROP相关(P〈0.05);母孕期吸氧、先兆子痫、胎盘早剥等因素与ROP发病无关。结论早产、吸氧浓度高、机械通气是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并对发现的ROP早期进行有效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控制病变,降低早产儿的致盲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阻断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胃-肺感染途径的方法,降低VAP发生率.方法 将机械通气的80例新生儿分为2组,治疗组(40例)鼻饲益生菌(双歧杆菌),对照组(40例)不干预.观察2组患儿VAP发生率、胃液pH值、胃细菌定植及其与VAP病原学的同源性.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患儿VAP发生率分别为12.5% (5/40)和47.5%( 19/4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1,P<0.01);治疗组患儿VAP发生时间[(5.4±2.1)d]明显晚于对照组[(4.3±1.0)d](t=3.2,P<0.01).治疗组患儿予机械通气第7天胃液pH值≤3的比率(80.0%,32/40)明显高于对照组(47.5%,19/40)(x2=11.5,P<0.01);而胃细菌定植率(30.0%,12/40)明显低于对照组(80.0%,32/40)(x2=16.9,P<0.01);治疗组VAP病原菌与胃定植菌同源率(40.0%,2/5)明显低于对照组(78.9%,15/19)(x2=8.7,P<0.01).结论 肠道益生菌能降低新生儿胃液pH值,抑制胃内细菌定植,延迟VAP发生时间,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脑损伤是造成早产儿伤残的重要原因,影像学检查有时间滞后性.寻找一种简单、及时、准确地预测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学标志物尤为重要.本文对早产儿脑损伤的生物标志物S100B蛋白、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在早产儿脑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探讨其对早产儿脑损伤早期诊断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诊治中的价值.方法 按照7d内是否发生VAP,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入住我院NICU需有创机械通气的60例患儿分为VAP组(30例)和非VAP组(30例),VAP组患儿再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PCT组(15例)和对照组(15例).两组患儿于机械通气前及机械通气后测定血清PCT、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WBC计数,比较各炎症指标对VAP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 VAP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8,P=O.000),分别为(0.37±0.25) μg/L和(2.17±1.46) μg/L;非VAP组机械通气前后PCT水平无明显变化(t=3.67,P=0.055).两组患儿机械通气前后血清CRP与WBC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PCT≥0.40 μg/L、CRP≥28 mg/L、WBC≥10×109/L为阳性阈值,三指标对诊断VAP的敏感性分别为93.3%、73.3%、66.7%,其中PCT的特异性为73.3%,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91.7%.PCT组和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12.6±5.6)d和(15.1±9.1)d,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结论 血清PCT在VAP诊断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PCT联合临床肺部感染评分可以提高VAP诊断的准确性,及时监测血清PCT有助于VAP的早期诊断,以血清PCT指导抗生素治疗可缩短抗生素疗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不同缩宫药物联合应用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佛山市顺德区妇幼保健院在2016年6月-2017年8月收治的前置胎盘产后出血患者90例,按照随机分组方式,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缩宫素+欣母沛药物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缩宫素+益母草药物治疗方法。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低于对照组的4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为97.78%,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缩宫素+益母草在预防前置胎盘产后出血中,相对于缩宫素+欣母沛展现出了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止血效果明显,降低了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不同胃液pH值情况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VAP)的病原学及发病情况,探讨VAP的内源性发病机制.方法 选取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2008年12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98例患儿,按是否发生VAP,分为VAP组(52例)及非VAP组(46例).观察两组患儿胃腔病原菌种类与胃液pH值的关系.结果 98例患儿中,发生VAP 52例,发生率为53.1%.胃液pH值影响胃腔定植菌种类,当胃液pH值≤4时,胃腔定植菌主要为念珠菌和革兰阳性杆菌;胃液pH值>4时,胃腔内革兰阴性杆菌检出率明显上升.胃液pH值≤4时,VAP发生率为34.5% (10/29);pH值>4时,VAP发生率为60.9%(42/69).pH值>4时VAP的发生率显著高于pH值≤4时VAP的发生率(x2 =5.71,P=0.017).结论 胃液pH值是影响胃腔定植菌,特别是多重耐药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等革兰阴性杆菌定植的重要因素.胃液pH值越高,VAP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了提高产妇产后宫缩强度并增强止血效果,分析和探讨给予益母草注射液治疗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随机从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来我院分娩的产妇中选取8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通过随机分组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入组所有患者均于分娩后给予缩宫素肌注治疗,而试验组患者同时给予益母草注射液肌肉注射,对比不同治疗方案对产妇宫缩强度以及出血量的影响.结果 研究数据显示,和对照相比试验组患者产后出血量明显减少,而宫缩强度则显著增加,两组患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妇产后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在提高宫缩强度的同时减少出血量,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采用不同分娩方式的产后出血情况比较。方法选择剖宫产出血产妇30例作为对照组,再选择同期收治自然阴道分娩出血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对比观察2组患者在产后出血量以及休克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产后出血量以及休克率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相比于自然阴道分娩更容易发生产后出血的现象,需要鼓励产妇尽量进行自然阴道分娩,剖宫产手术需要严格手术操作,尽可能避免出现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状况,并探讨ROP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新生儿科住院的250例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胎龄≤36孕周,出生体重≤2500 g.于生后第14天对其进行ROP筛查,记录早产儿一般临床资料.早产儿完成ROP筛查后,对其随访至周边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或病变退化(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并与受试对象监护人签订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采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法进行ROP相关危险因素[胎龄、胎次、出生体重、性别、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机械通气治疗、是否合并新生儿窒息、呼吸暂停、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并发症及是否输血等]分析.结果 250例早产儿全部完成ROP筛查,共计检出ROP 16例(26只眼),ROP发生率分别为6.4%(16/250,ROP患儿发病率)和5.2%(26/500,ROP眼发病率),其中ROP 1期为12例(75.0%),2期为3例(18.8%),3期为1例(6.3%).非条件logistic ROP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ROP与早产儿胎龄、吸氧持续时间及浓度、接受机械通气治疗密切相关(OR=0.668,95%CI:-0.721~-0.088,P=0.012;OR=7.768,95%CI:0.608~3.492,P=0.005; OR=5.241,95%CI:0.191~3.121,P=0.027;OR=1.235,95%CI:1.109~2.872,P=0.001);其余因素与ROP无相关关系(P>0.05).结论 早产、吸氧持续时间长及浓度高、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是发生ROP的主要危险因素.对早产儿适时进行ROP筛查,可为临床防治ROP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暨南大学附属顺德妇幼保健院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收治的40例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头罩加压吸氧、抗凝、强心等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气管内滴入一氧化氮供体硝普钠,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 O2)和平均肺动脉压(PAMP)。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75%,高于对照组的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42,P<0.05),对照组治疗前平均PAMP为(24.45±3.65)mm Hg,治疗后为(24.55±3.75)mm Hg,治疗前平均Pa O2(43.25±4.33)mm Hg,治疗后平均Pa O2(43.13±4.55)mm Hg,前后P>0.05,治疗前后结果无改变;观察组平均PAMP(25.95±3.35)mm Hg,PAMP(18.55±2.45)mm Hg,实验前平均Pa O2(45.66±4.73)mm Hg,试验后平均Pa O2(63.13±5.55)mm Hg,前后P<0.05,结果提示差异巨大,气管内滴入硝普钠对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有临床意义。结论:气管内滴入硝普钠有利于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其临床效果明显,简单经济,能迅速解决持续动脉高压状态,提高血氧含量,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