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药学   1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思密达(smecta)是一种新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有效药物,它能缩短腹泻持续时间和减少腹泻次数,能明显减少大便含水量,使大便成形并有抗炎等作用.作者于1989年8~10月应用法博福—益普生制  相似文献   
2.
青霉素是治疗革兰氏染色阳性球菌感染的有效抗生素之一,也是全国各地临床使用最广泛的一种抗生素。由于青霉素过敏反应时有发生,尤其是过敏性休克,严重者可以造成死亡。进一步了解青霉素过敏反应的发生原因,研究相应措施,以减少和防止青霉素过敏性休克发生,成为当前医疗工作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根据卫生部关于“提高抗生素质量”和“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3.
多年来,各地用氯(合)霉素治疗伤寒、副伤寒取得较好疗效。但是,由于药物的副作用,不少病例发生了白细胞计数降低和粒细胞减少;另外,由于耐氯霉素菌株的产生,一些病例被迫更换药物,因此,有必要选用新的有效抗菌药物。我科用复方新诺明[磺胺甲基异(口恶)唑(SMZ) 甲氧苄氨嘧啶(TMP)]治疗伤寒、副伤寒120例,并和用氯霉素治疗的50例作了比较,结果报告如下。一、一般临床资料1.病例来源及治疗分组本文系统观察自1973年12月至1975年12月底确诊的170例(伤寒  相似文献   
4.
儿童用药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药物治疗是临床医师用于防治各种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而药物的不良反应(简称ADR)又是临床用药中常见的现象.尤其是在儿科临床治疗中,采用合并用药的情况愈来愈多,ADR的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其中严重的甚至危及及用药小儿的生命安全.据国家卫生部ADR监测中心报道的有关资料推算,我国每年至少有250万人因中、重度药物不良反应(简称ADRS)而住院.为了提高儿科医师对ADR的重视程度,使他们在临床上安全合理用药,防止或尽可能减少中、重度ADR的发生,现将北京儿童医院近两年临床确诊的住院病人所发生的83例药品不良反应做一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下简称流脑)是冬春季常见的传染病。我科于1976年1~3月底,用新型磺胺药共治疗住院流脑病人53例,疗效较为满意。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给药方法: 1.呕吐较剧者,选用复方新诺明治疗,先予肌肉注射,针剂每支2毫升(上海第十三制药厂生产),相当于片剂一片的含量(每片含新诺明即磺胺甲基异噁唑SMZ 400毫克及抗菌增效剂即甲氧苄氨嘧啶TMP80毫克),每日总量50~60毫克/公斤体重(按SMZ  相似文献   
6.
急症是儿科临床工作中最为紧迫的病症,又是常见的死亡原因。在急救工作中,现场抢救是整个抢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现场抢救是否正确和及时,直接关系到病儿的预后。为了给儿科急症抢救工作提供临床资料,现将我院1981年全年内科门诊急救病例进行了统计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感染性休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简称RDS),是抢救感染性休克工作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问题,其临床主要表现为在休克病程中出现急性进行性呼吸频率增加、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近年来此综合征已被临床医师所重视.1979年10月~1980年7月我科曾抢救成功临床诊断 RDS 3例,现初步小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年龄为8、10、12岁的  相似文献   
8.
小儿输血后丙型肝炎59例临床和病理研究陈敏,张桂芳,照日格图,李佩娟,李燮彬,樊征鸿,代迎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100045)丙型肝炎(HC)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传染病。有资料表明[1]人体受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后,易呈慢性化,与...  相似文献   
9.
液体疗法是近年来临床工作者所重视的一个问题。在口服补液盐(下简称ORS)治疗小儿急性肠炎合并脱水取得较好疗效的基础上,我院门诊观察病房于1982年秋季腹泻流行高峰期,对小儿急性肠炎采用胃管输液疗法纠正脱水,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此法具有操作简便、纠正脱水比较迅速、减少患儿痛苦及节省人力等优点,适用于基层及门诊患儿。从  相似文献   
10.
在治疗小儿感染性休克的综合措施中,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是取得疗效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至今尚无规律可寻。近年来去甲肾上腺素(以下简称去甲肾)在治疗感染性休克中,被认为不宜应用或禁用。我们认为在某些危重情况时,使用此药尚有一定的实用价值。现将我科于1978年1~7月应用去甲肾治愈4例重症感染性休克病儿的情况介绍如下。临床资料 4例中3例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1例为中毒型痢疾。4例均作过心电图检查,可见有S-T及T段改变,诊断为心肌损害(表1)。一、应用去甲肾前的治疗: 在扩容、纠酸、强心等方面,4例病儿在治疗4~16小时内,分别补充液量1,409~2,400毫升/平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