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31例正常儿童尿液四项参数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131例不同年龄组正常儿童(1~8岁、4~6岁、7~12岁)测定其尿pH、重碳酸盐(HCO_2~-)、可滴定酸(TA)、铵离子(NH_4~+)的值,并获得其正常值范围。结果发现各年龄组儿童肾脏重吸收HCO_2~-的能力基本相同。尿TA,NH_4~+1~3岁组明显高于4~12岁组,该现象可能和幼儿生长发育较快,代谢旺盛,酸性代谢产物相对较多有关。现认为肾脏分泌的H~+大部分与氨(NH_3)结合生成NH_4~+排出,故测定尿NH_4~5+目前认为是反映肾脏净酸排泌最直接的指标。我们认为尿中上述指标的测定有助于肾小管酸中毒的诊断和分型,方法简便可靠,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47例小儿肾病综合征的激素中长程治疗方法,发现单纯性肾病对激素有效应达87.2%,于每日用药4周内尿蛋白即可转阴。疗程结束时44例缓解;占93.6%,随访6月~3年,有9例复发,占27.6%,经第二次治疗,皆又获得缓解。对每日应用激素6~8周尿蛋白尚不能转阴的病例可考虑加用免疫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1,060例住院新生儿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分析。除165例(占15.6%)为正常外,其余病例均见有明显的酸碱平衡紊乱,其中以代谢性酸中毒为最多见,尤多见于早产儿中。呼吸性酸碱紊乱亦常见到,加上新生儿时期易有产生代谢性酸中毒的特点,所以混合性(代谢性和呼吸性)酸中毒较为多见,尤其在高危新生儿中,混合性酸中毒常提示病情危重,病儿有呼吸衰竭表现。此外,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是一种需加注意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  相似文献   
4.
急性肾炎其发病率占小儿肾脏病的首位,目前西医尚无特效疗法。中医中药有较好疗效。国内已有较多报导,但与西药对照观察较少见。我们上海中西医结合儿科协作组于1982年6月~1983年6月应用随机法将125例急性肾炎分成中西医结合组(67例)和西药组(58例),进行了疗效的对照观察。  相似文献   
5.
本文测定109名正常学龄儿童的尿渗量,其平均值为748.7±219.7mOsm/kgH_2O。并测定32例各种肾脏疾病患儿的血、尿渗量,再计算尿、血渗比,纯(无溶质)水清除率,以了解肾脏的浓缩功能变化。结果显示在肾小管性疾病及慢性肾炎中肾脏浓缩功能明显降低,在急性肾功能衰竭时变化更为显著。作者认为尿,血渗比及纯水清除率可作为肾小管功能障碍、急性肾衰早期诊断及恢复期随访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测定32例肾病综合征患几的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血浆因子Ⅷ相关-抗原(ⅧR:Ag)及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KPTT)。结果:肾病患儿这些指标明显异常,提示 PAgT、ⅧR:Ag 及 KPTT 可作为反映肾病综合征高凝状态的实验室指标。对24例上述3项指标异常的肾病患儿运用活血化瘀治疗后,PAgT 及ⅧR:Ag 有改善,提示活血化瘀中药对肾病高凝状态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疒综合征在过去疒死率是相当高的,自从1950年开始应用类固醇激素治疗以来,疒死率明显下降。5年疒死率自42%下降为9%。但通过多年的实践,发现类固醇激素治疗尚存在不足之处,不同类型的疒例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微小病变型治疗后多能缓解,根据不同作者的报导,缓解率可有77~88%,但仃药后容?复发,疗效较好的报导  相似文献   
8.
内生肌酐清除值是临床上常用以作为检验肾功能的化验项目。一般认为内生肌酐由体内肌酸衍生而来,从肾小球滤过后,肾小管对它既不吸收,也不分泌,故其清除值测定可反映肾小球的滤过率。目  相似文献   
9.
雷公藤治疗小儿肾炎及肾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国内应用雷公藤治疗狼疮性肾炎、紫癜性肾炎及肾病综合征等多类肾小球肾炎取得一定效果,并对其作用机理作了初步研究。应用雷公藤治疗小儿肾炎和肾病与成人比较有一定差别,本文对单用雷公藤治疗30例小儿肾炎及肾病进行了临床观察及分析,并探讨了用药的适应症及方法,现将结果作如下报道。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10例不典型的肾脏疾病患儿:急性肾炎患儿发生浮肿、血尿、蛋白尿持续时间延长伴有血胆固醇升高等临床表现,则不易与肾病综合征相鉴别。作者提出患儿的尿蛋白定量24小时<0.1g/kg体重,血清蛋白电泳基本正常有助于急性肾炎的诊断。另外,密切随访病程、肾功能及肾活检有重要意义。特殊类型的肾病如IgA肾病则更需依靠肾活检确诊。对继发性肾炎中的狼疮性肾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资料如病情来势凶险,很快进入肾衰,原因不明的发热、皮疹、溶血性贫血伴肾脏受损者,应及时检测血ANA为阳性,血C_3 CH_50下降等,肾活检起一定辅助作用。对肾脏病患儿需常规测血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能达初步筛查乙型肝炎肾炎要求。强调了肾活检对鉴别小儿原发性和继发性肾炎、肾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