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出现泌汗障碍的临床观察与随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少汗或无汗)及其对策.方法通过追踪随访了解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季节、剂量、加药速度等的关系,合用其他抗癫癎药的影响,以及出现泌汗障碍后的转归.结果泌汗障碍与托吡酯服用的时间、剂量、加药速度无相关性,不同患儿间存在很大差异,不受合并用药的影响,高温时节症状明显,减缓加药速度可增加易感患儿对泌汗障碍的耐受性.结论托吡酯治疗儿童癫癎时出现的泌汗障碍为托吡酯所致,停药后泌汗功能恢复正常,大部分患儿对其耐受性好,泌汗障碍为非器质性损伤.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不同剂量更昔洛韦治疗56例病毒性脑炎患儿,进行脑脊液(CSF)和血更昔洛韦质量浓度测定,以探讨更昔洛韦治疗病毒性脑炎用药剂量和方法,并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 对象:1999年6月至2001年11月本院儿科神经科病房住院并诊断为病毒性脑炎患儿56例。其中明确病毒种类者18例(单纯疱疹病毒脑炎15例,EB病毒脑炎1例,巨细胞包涵体病毒脑炎1例,水痘脑炎1例),38例为未明确  相似文献   
3.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胰岛素与相关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乐  朱近 《天津医药》2005,33(3):174-175
随饮食习惯改变及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肥胖症发病率正日益提高。文献显示我国儿童肥胖病率为2%-7%,美国为5%-25%。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不良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应激等诸多因素交互作用,使得肥胖患者正以每5年增一倍的速度迅速递增。2型糖尿病曾被认为是成年人所患疾病,儿童少见,但北美、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发现近年来儿童2型糖尿病明显增多,占新近诊断儿童糖尿病的8%-45%,其增多与和儿童肥胖有关。肥胖常是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和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基础,且常与之并存,但肥胖病发病机制甚为复杂。  相似文献   
4.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标记的心脏磁共振影像(tagged MRI)是20世纪80年代末期出现的一种医学成像技术.标记线的引入,为使用非介入方式研究心肌运动提供了新的方法.如何有效地获取和使用tagged MRI提供的信息成为当前医学影像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作者结合近年来在tagged MRI所做的研究工作,从信息处理角度,对tag线跟踪、心脏MRI分割方法、左心室的形状恢复与运动重建、心肌形变应变研究和验证方法等进行了论述,并就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血白介素 1受体拮抗剂 (IL 1Ra)自身抗体水平与临床情况及愈合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检测ITP组和对照组血IL 1Ra自身抗体。结果 ITP患者IL 1Ra自身抗体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不同程度出血组患者IL 1Ra自身抗体测定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IL 1Ra自身抗体与骨髓巨核细胞数的关系无明显的相关性 (P >0 .0 5)。IL 1Ra自身抗体与血小板相关抗体 (PAIgG)呈正相关 (r =0 .78 P <0 .0 0 5)。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后 ,复查 1 0例IL 1Ra自身抗体均下降。结论 IL 1Ra自身抗体是否是ITP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7.
1病历资料患儿女,4岁。因"间断呕吐腹泻伴睡眠增多3d,发热1d"于2012年3月收入天津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治疗。患儿入院前3d开始出现间断呕吐腹泻,同时伴有睡眠增多,无抽搐、意识障碍、肢体运动障碍,无视物及听觉障碍。入院前1d发热1次,体温39.5℃,予退热治疗后降至正常。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精神运动发育适龄,否  相似文献   
8.
目的 测定儿童难治性癫(癎)及初诊癫(癎)患儿外周血白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P-gp),建立儿童难治性癫(癎)耐药性客观指标及预测儿童难治性癫(癎)客观指标;同时观察氟桂利嗪的疗效.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1例难治性癫(癎)儿童及45例初诊癫(癎)儿童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的表达,44例健康儿为对照组.难治性癫(癎)组患儿加用氟桂利嗪(弗瑞林)2.5~5 mg,qn口服治疗,对其疗效进行临床验证.结果 难治性癫(癎)组P-gp表达阳性23例(56.1%),初诊癫(癎)组P-gP表达阳性10例(22.2%),对照组P-gp表达阳性3例(6.8%),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6.77,P(0.01).难治性癫(癎)组与对照组比较X2=24.27,P<0.01;难治性癫(癎)组与初诊癫痫组比较X2=10.41,P<0.01;初诊癫痫组与对照组比较X2=4.23,P<0.05.难治性癫痫组P-gp表达阳性23例中17例(73.9%)无效,6例(26.1%)有效,P-gP表达阴性18例中3例(16.7%)无效,15例(83.3%)有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0,P<0.01).初诊癫痫组P-gp表达阳性10例中7例(70.0%)转为难治性癫(癎),P-gp表达阴性35例中3例(18.6%)转为难治性癫(癎).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98,P<0.01).难治性癫(癎)组抗癫(癎)药物治疗无效者20例加用氟桂利嗪治疗3个月,P-gP表达阳性17例中有效11例(64.7%),11例有效者复查P-gP有6例(54.5%)转为阴性;无效6例(35.3%),复查P-gP表达仍阳性.P-gP表达阴性3例中1例有效,2例无效,复查P-gp表达阴性.结论 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gP在儿童难治性癫(癎)中表达增强,可作为儿童难治性癫(癎)耐药性的客观指标;P-gP表达阳性的初诊癫(癎)患儿多转为难治性癫(癎),P-gP可作为预测儿童难治性癫(癎)的客观指标;氟桂利嗪有一定抗癫(癎)及逆转P-gP的表达作用.  相似文献   
9.
黄乐  朱近  赵彦  杨斌  刘颖君  包美珍 《天津医药》2003,31(5):330-331
糖尿病症状自行缓解十分少见———垂体前叶功能低下是使糖尿病自行缓解的重要原因之一 ,称为Houssay 综合征(糖尿病消失综合征)。本综合征较罕见 ,国内仅见个例报告[1],我院收治1例伴有垂体后叶功能损害的儿童Houssay综合征 ,现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患者男 ,8岁5个月 ,因多饮多尿15个月 ,于2000年8月14日第2次入院。入院前15个月开始出现多饮多尿 ,每日饮水量8000~10000mL ,日尿20余次 ,夜尿5~6次。2000年4月27日因恶心、呕吐、腹痛及昏迷第1次住院治疗 ,当时多次血糖>11 1mmol/L ,最高达24 7mmol/L ,血气分析示代谢性酸中毒 ,尿糖、尿…  相似文献   
10.
患儿男,3个月,主因咳嗽20天喘4天入院。查体:身长40cm,体重2.1kg,头围27cm,胸围28cm,上部量22cm,下部量18cm。发育营养极差,呼吸促,头颅小且尖,双眼突出,高鼻梁,鼻尖,高腭弓,小下颌。双肺闻及中小水泡音。心率140次/分,心音有力,可闻Ⅲ级收缩期杂音。腹膨隆,肝肋下3.5cm,脊柱明显后凸,双手小指指骨仅二节且不能伸直,双足无名趾和小趾并趾畸形。阴茎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