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2.
以往对感染性腹泻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近年来因耐药菌株不断增长,疗效不够满意,且病毒性腹泻目前已占重要地位,抗菌药物难以奏效。1984年10月~12月,我们将铁苋菜、黄连和甘草三味,制成胶囊取名“止泻定”,进行动物实验及临床疗效观察,并对铁苋菜作药物化学研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痢疾(下称菌痢),在小儿肠道传染病中居首位。今就34年来菌痢病原菌的分布、耐药性与耐药质粒变迁,及其与致病性大肠菌肠炎的相互关系探讨如下。一、病原菌分布据我院儿科1953~1987年统计,共收治菌痢3127例,占儿科住院总数的3.18%,其中2562例经粪便细菌培养,检出痢疾菌997株,其阳性率为38.91%。自1955年后未检出志贺氏菌,主要病原菌为福氏菌,其  相似文献   
4.
川乌引起心脑综合征16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从1985年1月至1991年1月,6年中收住口服川乌中毒,引起心脑综合征16例,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16例,其中男10例,女6例;年龄7~14岁以下3例,14~35岁11例,36~45岁2例。所有病人都有服制川乌史,临床表现主要为口唇、舌、四肢麻木感,恶心呕吐,头晕眼花,语言不清,胸闷,视力模糊,心律不齐,心音低钝,血压下降等症状和体征。心电图检查:15例在4小时内心电图出现异常,其中Ⅱ度房室传导阻滞9例,Ⅲ度房室传导阻滞6例。药物组成、剂量和用法:16例病人分别都用中药祛风胜湿和活血化瘀、清热胜湿等药物,根据中草药理分析无中毒成份,其中制川乌最大剂量每次5g,最小剂量每次  相似文献   
5.
一、耐药性变迁据我院儿科1983~1987年住院共收治菌痢394例,占儿科住院总数的6.02%,均经粪便细菌培养,检出志贺氏菌251株,其阳性率为63.53%,内计福氏菌206例,宋内氏菌43例,其他菌型2例。185株志贺氏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进行敏感检测,敏感株仅5株(2.70%)均为福氏菌,余下180株均有不同程度耐药,其中福氏菌单耐株为23株,双耐株为19株,三耐株为21株,四耐株为37株,五耐以上为56株;宋内氏菌分别为10、9、4、0、1株。185株中对五种以上抗菌药物耐药菌株达30.81%。  相似文献   
6.
我院1986~1990年,共收治36例小儿急性铅中毒,现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 36例均有多次饮用铅壶炖酒史,并经临床确诊为急性铅中毒的住院患儿。36例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7~13岁。临床表现为脐周阵发性疼痛、便秘头晕、头痛、齿龈铅线等。实验性检查:尿铅阳性35例,点彩红细胞36例阳性。二、治疗方法 36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中西医结合治疗组(甲组)20例,西药治疗组(乙组)16例。甲组用依地酸二钠钙盐30mg·kg/日加入10%葡萄糖中静滴,维生素C50mg·kg/日加入10%葡萄糖静滴,1次/天。并配合中药大承气汤治疗(大黄6g,川厚朴7g,枳实6g,芒硝4g),每日1剂。乙组单用上  相似文献   
7.
腹泻是婴幼儿死亡主要原因之一。据我省1982年统计婴幼儿年发生腹泻次数为1.0次,腹泻病例占儿科住院总数28.4%。目前对各种病原与腹泻之间的关系尚不明确。今就我院儿科在1985年中患腹泻的婴幼儿其腹泻病原(细菌、病毒、真菌等)与发病因素及临床表现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告使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福州地区1983~1985年急性胃肠炎病例所感染轮状病毒抗原特异性及RNA基因组特点。1983年由第Ⅰ亚组病毒引起疾病,而1984~1985年初是第Ⅱ亚组致病。与此同时观察到四种不同电泳型,其中1种属第Ⅰ亚组,3种属第Ⅱ亚组。  相似文献   
9.
一、病发数福州地区小儿杆菌痢疾,自1953年开始了,比较有系统的临床观察。据我院儿科1953—63年统计,共收治菌痢1413例,占儿科住院总数的12.3%,各年度的发病率与病死率比较见表1。  相似文献   
10.
止泻定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轮状病毒为小儿秋冬季腹泻(简称秋泻)主要病原,现代医学对该病毒研究虽已进入分子生物学阶段,但目前尚未探索出有效治疗药物。国内近年各地采用中草药治疗病毒性疾患已取得很大进展。1983~1984年我们选用中草药“止泻定”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通过对二个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