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血尿患儿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与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对行肾穿刺患儿的肾活检标本 ,检测CD4+、CD8+、CD6 8+三种单克隆抗体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 ,并计算浸润率 ,应用t检验分析CD4+、CD8+、CD6 8+在肾间质中的浸润率大小与临床转归的关系。结果 肾间质CD4+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9.95± 7.2 1,而临床好转为 8.19± 1.99,两者比较P =0 .0 3 6;肾间质中CD8+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7.44± 9.5 7,临床好转者为 7.19± 4.79,两者比较P =0 .0 2 2 ;肾间质中CD6 8+沉积 ,临床无好转者浸润阳性率为 10 .2 3± 5 .17,临床好转者为 4.17± 0 .99,经t检验 ,P =0 .0 49。CD4+、CD8+、CD6 8+在肾间质中浸润面积与浸润率大小对预后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炎性细胞在肾间质的浸润率显著影响血尿患儿预后 ,并决定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医院感染是造成患者病情恶化甚至死亡的重要因素,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相关因素有重要意义,为此,对我院自2 0 0 2年6月1日~2 0 0 3年5月3 0日收治的2 62 82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1 对象与方法1.1 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为我院自2 0 0 2年6月1日~2 0 0 3年5月3 0日住院患者,共计  相似文献   
3.
一般资料 :为 1999年 9月至 2 0 0 0年 12月我院住院患儿 5 0例 ,均为首次发病 ,男 2 7例 ,女 2 3例 ,年龄 1 5~ 12岁 ,平均 (8 5± 3 1)岁 ,平均病程 4 9个月 ,按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肾脏病学组所制订的小儿肾小球疾病的临床分类 ,均符合肾病综合征的诊断标准。其中单纯型肾  相似文献   
4.
肾病患儿尿8种蛋白成分变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观察肾病综合征 (NS)患儿发作期、缓解期与正常小儿及成人肾衰患者尿中 8种蛋白成分变化。方法 对正常儿童、NS缓解期、NS发作期、成人肾衰竭共 4组 6 4例尿液用Sebia电泳分析仪测出 8种蛋白条带百分比。结果 正常儿童及NS缓解组尿中仅有少量清蛋白 ,发作期组尿中以清蛋白、IgG及转铁蛋白为主 ,而肾衰组尿中均有 7~ 8种蛋白出现。 4组患者 7种尿蛋白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NS患儿发作期尿中以大量中分子蛋白尿为主 ,而NS缓解期尿蛋白消失 ,可能是多数NS预后较好的重要因素。肾衰患者人尿中存在各种类型蛋白。蛋白尿是肾脏病变的标志 ,而蛋白尿有可能是肾恶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综合医院儿科医院感染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当今医院感染发病率中,儿科病房医院感染占有一定的比例。预防和控制儿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发生,是现代医院感染管理和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探讨综合医院儿科医院感染的相关性因素和控制对策,本文对我院2003~2005年儿科住院患儿发生的医院感染,采取整体抽样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儿童IgA肾病病理特点与临床关系探讨:附3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探讨儿童IgA肾病病理特点与临床关系,对肾活检确诊为IgA肾病的32例病例进行临床分型、病理分级及免疫分型。结果发现临床表现为单纯性肉眼血尿15例(46.9%),肾病综合征10例(31.3%),肾炎综合征5例(15.6%),单纯性蛋白尿2例(6.2%)。病理损害按Meadow分级共V级,以第Ⅲ级为主(50.0%),其次为第Ⅱ及第Ⅳ级,各占18.8%和15.6%;单纯性肉眼血尿以第Ⅲ级为主(53.3%);肾病综合征以Ⅲ及Ⅳ级为主,且肾炎性肾病的病理分级相对比单纯性肾病重。提示蛋白尿的程度与肾脏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以肾病综合征为表现的IgA肾病病理改变均较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