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了解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肥胖情况及单纯性肥胖的影响因素,为小学生肥胖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长沙市开福区7~12周岁小学生4 140名,按照体重指数(BMI)法判定出单纯性肥胖,将肥胖和正常儿童设为肥胖组和对照组,对影响小学生肥胖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超重及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76%和7.39%,男女生肥胖率分别为9.37%和5.13%。②与正常小学生相比,肥胖小学生的BMI,腰围(WC),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收缩压(SBP),血清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③肥胖小学生的WC,WHR与TG,LDL-C的偏相关系数大于BMI,%BF与其的偏相关系数。④儿童肥胖的危险因素可归结为常暴饮暴食、看电视时间长、进餐速度快、常吃油腻食物,而喜欢运动、运动时间长具有保护作用。结论:长沙市开福区小学生肥胖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高水平,控制儿童肥胖有助于慢性疾病的早期预防,预防儿童肥胖关键在于普及营养保健知识、注意平衡膳食和增加体力活动。  相似文献   
2.
目的儿童肥胖症与血浆脂联素(ADPN)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变化密切相关。该文通过分析肥胖儿童血浆ADPN和TNF-α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儿童肥胖症的发病原因,为儿童肥胖症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65名儿童随机分为肥胖组(147人)和正常对照组(118人),分别测定腰围(WC),臀围,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ADPN,TNF-α,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并分析ADPN,TNF-α与体质量指标、糖脂代谢指标及二者的相关关系。结果①肥胖组儿童ADPN水平低于正常组儿童(P<0.05),且与TNF-α,BMI,WHR,HOMA-IR,%BF,FINS,SBP,TG呈显著负相关(均P<0.05);②肥胖组儿童TNF-α水平高于正常组儿童(P<0.01),且与BMI,WHR,%BF,FINS,HOMA-IR,TG,SBP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HDL(P<0.05)呈负相关;③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ADPN,BMI和TNF-α是影响BF%的主要因素(R2=0.926),且ADPN和TNF-α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肥胖儿童ADPN水平显著下降、TNF-α水平显著升高,且均是影响儿童体脂的主要因素。ADPN与TNF-α的交互作用提示二者在机体内可相互影响,共同参与儿童肥胖的形成。[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1):47-50]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分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基因G-308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正常和肥胖儿童的分布频率,探讨G-308A位点SNP与儿童肥胖症的关系.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从长沙市开福区5所小学6~13岁的儿童中根据年龄分层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47例肥胖组和118名正常对照组儿童,分别测定腰围、臀围、腰臀比、体脂百分比、血压、血脂、血糖和血浆TNF-α等,计算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TNF-α基因G-308A位点多态性.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 肥胖组儿童TNF-α水平[(171±34) ng/L]高于正常组儿童((91 ±22) ng/L,t=8.855,P<0.01),TNF-α基因G-308A位点肥胖组和正常组等位基因A的突变率分别为10.6%与6.8%,两组间基因频率(x2=2.296,P>0.05)和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082,P>0.05);各基因型间的TNF-α水平、腰围、腰臀比、收缩压、体脂百分比、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TNF-α基因G-308A位点的SNP与儿童肥胖的发病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肥胖儿童骨密度(BMD)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从长沙市开福区5所小学7~12岁学龄儿童中,按照体质指数(BMI)法诊断单纯性肥胖,随机抽取11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103名正常儿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全身扫描,测量BMD和身体成分.结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各部位瘦组织含量(LM)、脂肪组织含量(FM)、体脂百分比(PBF)及躯干脂肪组织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但四肢FM百分比却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各部位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大于正常儿童.控制FM后,BMD(或BMC)与LM呈显著正相关:控制LM后,BMC与FM亦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BMD的主要因素是LM.结论 肥胖儿童BMD高于正常儿童,LM对儿童成长中骨的BMD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长沙市区儿童脂联素基因+45 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基因型的分布频率,探讨其与儿童肥胖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抽取147例肥胖儿童及 118 例健康儿童,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脂联素基因 SNP+45 多态性位点、双抗体夹心 ELISA 测定血清脂联素。同时进行腰围(WC)、腰臀比(WHR)、体脂百分比(%BF)、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测定。结果:肥胖组和正常组的SNP + 45 多态性发生频率分别为 40.5% 和 25.4%,两组间基因型分布与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儿童中,TT 基因型与 TG、GG 型相比,其脂联素水平高,而 %BF、HOMA-IR、TC 和 LDL-C 水平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 变异可能与儿童单纯性肥胖相关,T→G 突变可增加儿童肥胖症的发生,同时使脂联素水平下降。  相似文献   
6.
分析肥胖儿童骨密度(BMD)及其影响因素,为早期预防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7年1—12月从长沙市开福区5所小学7~12岁学龄儿童中 ,按照体质指数(BMI)法诊断单纯性肥胖,随机抽取119例单纯性肥胖儿童及103名正常儿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全身扫描,测量BMD和身体成分。结 果 单纯性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单纯性肥胖儿童的各部位瘦组织含量(LM)、脂肪组织含量(FM)、体脂百分比( PBF)及躯干脂肪组织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但四肢FM百分比却显著低于正常儿童。肥胖儿童各部位BMD和骨矿物质含量(BMC)均大于正常儿童。控制FM后 ,BMD(或BMC)与LM呈显著正相关:控制LM后,BMC与FM亦呈正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影响儿童BMD的主要因素是LM。 结论 肥胖儿童BMD高于正常儿童 ,LM对儿童成长中骨的BMD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肥胖儿童瘦素水平的变化及其与骨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沙市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及与骨密度(BMD)、身体成分的关系,为预防和治疗儿童肥胖及骨质疏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长沙市5所小学随机抽取119例肥胖儿童和103例正常儿童,采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进行全身扫描,测定骨密度及身体成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瘦素水平。结果:①肥胖儿童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和腰臀比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②肥胖儿童的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体脂百分比(%BF)及血清瘦素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儿童(P<0.01)。③血清瘦素水平与儿童全身骨密度、骨矿物质含量、瘦组织含量、脂肪组织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r=0.528~0.903),其中瘦素水平与脂肪组织含量呈高度正相关(男:r=0.883,女:r=0.903)。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BMI及%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肥胖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血清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及身体成分显著相关,BMI、%BF是儿童血清瘦素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9,11(9):745-748]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