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社区获得性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及毒副作用。方法:我科门诊或住院确诊的小儿下感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0例,对照组5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加服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对照组用百部止咳糖浆。结果:治疗组总显效率92.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8.0%(P〈0.01),在退热、止咳、消除啰音方面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治疗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疗效好,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了解母乳性黄疸 (BMJ)患儿胆红素均值及峰值水平 ,探讨BMJ患儿胆红素增高对肝脏及心肌酶的影响 ,寻求最佳干预方案。方法 以 160例确诊为BMJ患儿为研究对象 ,观察黄疸出现及消退时间 ,并行经皮胆红素、血清胆红素测定及心肌酶谱、肝功能等检查 ,并将胆红素 >2 91μmol/L 80例患儿随机分成 4组治疗 ,并评价其疗效。结果  1.BMJ胆红素高峰期在生后 2~ 4周 ,血清胆红素峰值和均值分别为 3 16μmol/L和 2 3 1μmol/L。黄疸消退时间为 6~ 12周 ;2 .经皮测胆红素与血清总胆红素呈正相关 r =0 .92 ;3 .BMJ患儿心肌酶、肝功能、总蛋白、清蛋白、球蛋白、碱性磷酸酶均在正常范围 ;4.继续母乳组、停止母乳组、光疗暂停母乳组、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以光疗暂停母乳组与光疗继续母乳组患儿黄疸消退时间快 ,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结论  1.经皮测胆仪不仅可作为筛查、随访工具 ,且其结果可代替血清总胆红素作为指导治疗的依据 ;2 .BMJ患儿胆红素对肝功能、心肌酶无影响 ;3 .各组中以光疗不停母乳组黄疸消退时间最快 ,疗效最显著 ,故光疗时不必停母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新生儿T细胞亚群在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组选择非SIRS患儿24例,SIRS患儿27例,对照组选择健康新生儿20例。在病情危重期测定T细胞亚群,并观察病情的演变。结果 SIRS组及非SIRS组CD3、CD4、CD8均低于对照组。SIRS组中,死亡者CD3、CD8低于存活者,CD4/CD8及器官功能不全数均高于存活者。SIRS组病死率高于非SIRS组。结论 由于新生儿T淋巴细胞功能不完善,易受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功能被抑制,细胞凋亡增加,影响细菌、病毒的清除,故导致全身器官功能衰竭。  相似文献   
4.
肺炎克雷白杆菌是一种常见的革兰阴性条件致病菌,在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泌尿道、消化道及皮肤软组织等多种部位感染,是导致社区获得性和(或)医院感染性肺炎、菌血症、尿路感染、肝脓肿的重要病原菌。最严重的是脓毒性休克,出现休克的患者病死率高。最常见的疾病是肺炎克雷白杆菌肺炎,儿童及老年人尤为突出。近年来,肺炎克雷白杆菌耐药率已显著升高。如何预防肺炎克雷白杆菌感染,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耐药菌株感染的病患已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儿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脂联素(APN)水平的变化。方法选择足月HIE新生儿52例(重度HIE组15例,中度HIE组20例,轻度HIE组17例),测定脐血及生后3~5 d(HIE急性期)、10~14 d(HIE恢复期)的血清IGF-1、APN水平;另选同期出生的20例足月健康新生儿作为对照组。结果轻、中、重度HIE组及对照组四组间脐血及生后3~5 d时APN、IGF-1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均随HIE程度加重而下降,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IE恢复期新生儿APN、IGF-1水平显著增加,但APN水平中度HIE组和重度HIE组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重度HIE组IGF-1仍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E患儿脐血、急性期血清IGF-1、APN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53、0.61,P均0.01)。结论 HIE患儿血清IGF-1、APN水平降低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密切相关,可作为病情程度的判断指标之一,对临床诊断及预后的判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评分法诊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的综合评分评价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半定量标准的价值。方法分析颅脑CT和临床确诊的50例HIE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化验检查中的多项指标;设定评分和分度标准;与临床和随访综合确定的分度比较,得出评分法诊断的半定量标准,并将此标准用于另41例病例检测。结果确定分度标准为:总分≥20.0分为重度,10.5~19.5分为中度,5.5~10.0分为轻度,≤5.0分不考虑HIE。此评分法分析另外41例,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100%和96.9%,97.2%和100%,100%和100%。结论对HIE病情危重不能作头颅CT检查的病例或无条件作头颅CT检查的单位,可应用临床评分法,以诊断HIE和轻重分度。此方法简便易行,对HIE的诊断和轻、中、重度的判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高。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惊厥16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新生儿惊厥的发生率、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61例惊厥新生儿临床资料.结果 惊厥发生率12.4%;男女之比为2.2:1;惊厥首发时间为生后51.6 h,13.0%的患儿足量苯巴比妥不能控制.治疗后85.7%治愈出院,10.6%有症状出院,3.1%死亡,1.16%自动出院.围产期窒息(47.2%)是引起惊厥的首要病因,其次是糖及电解质紊乱(13.0%)、感染性疾病(16.2%)、各类遗传代谢病(6.8%).发作类型以微小性发作为主(26.7%),其次为阵挛性发作(23.0%).结论 (1)窒息是导致新生儿惊厥发生的主要原因.(2)发作形式以微小性发作最多见.(3)苯巴比妥仍是抗新生儿惊厥的一线药,少数患儿应用该药后惊厥不能控制,制定一套安全有效的抗新生儿惊厥治疗方案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8.
例1女,半天,生后5小时皮肤发黄,由产科转入。第6胎第5产,脐血股红素61.2μmol/L10小时为119μmol/L,母血Rh(-),AB型。子为Rh(+),A型。母婴血中均可找到抗D抗体,效价1:32。患儿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游离抗体均阳性,母务农,第1胎产1妇婴,健康.第2胎流产,第2,4,5胎足月顺产男婴,均因黄恒于生后3~4天死亡。体检:体重2.8kg,面及胸明显黄染,无水肿。心肺阴性,肝肋下1cm,脾未及,拥抱及觅食反射未引出。确诊为Rh不合(抗D)溶血病。入院后维持营养,给予足够热卡,置兰光箱照射,第2,3,4,5,7天胆红素分别…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MN血型不合溶血病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 ,生后第 18天。因皮肤苍白 9d由外院转来。胎龄 40周 ,顺产。第 1胎存活 ,现年 5岁 ,身体健康。第 2胎为死胎。第 3胎于生后第 3天死亡。该患儿为第 4胎 ,生后2 0h出现黄染入院 ,当时查体无其他阳性发现 ,血红蛋白138g L ,红细胞 :4.2 0× 10 1 2 L ,白细胞 :15 .7×9 L ,总胆红素 :15 6 .6 2 μmol L。患儿与其母的血型均为B型。诊断为新生儿溶血病 (Rh血型不合 ?) ,给予白蛋白及蓝光照射等综合治疗。黄疸一度加重后逐渐减轻 (最高达 30 7.81μmol L) ,生后10d黄疸基本消退 ,但皮肤苍白逐渐加重 ,血红蛋白进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早产儿碱性磷酸酶(Alp)、钙(Ca)、磷(P)的代谢特点,为合理补充Ca、P及预防代谢性骨病提供依据.方法 将120例早产儿作为观察组,60例同期出生的健康足月儿作为对照组,检测生后72h内血清Alp、Ca、P的含量.将现察组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在观察组内对不同性别、不同出生体质量、不同胎龄间早产儿进行比较.结果 ①观察组血清Alp、P的含量较对照组高(P均<0.01),血清Ca的含量较对照组低(P<0.05);②观察组内不同性别间早产儿血清Alp、Ca、P的舍量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血清Alp、P的含量随出生体质量的增加而降低r=-0.83,r=-0.65,P均<0.01),而血清Ca的含量随出生体质量的增加而升高(r=0.67,P<0.05).血清Alp、P的含量与胎龄呈负相关(r=-0.80,r=-0.64,P均<0.01),而血清Ca的含量与胎龄呈正相关(r=0.52,P<0.01).结论 出生体质量和胎龄是影响早产儿血清Alp、Ca、P含量的重要因素,通过对早产儿血清Alp、Ca、P含量的检测,可以合理补充Ca、P及预防代谢性骨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