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3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特种医学   1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病例资料 患者,男,25岁,阵发性左侧面部、舌部麻木15天,活动时易诱发,持续2~5 min后自行缓解,偶有头晕、视物重影,未行治疗。期间患者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并逐渐加重。专科查体未见明确异常。术前检查:CT平扫示左侧鞍旁一大小约3.0 cm×2.0 cm×2.5 cm类圆形稍低密度影,边缘可见结节状钙化,邻近左侧枕骨斜坡骨质吸收,鞍背及蝶窦左侧壁局部骨质增厚,病灶可见硬化边(图1a)。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MRI对小脑梗塞的诊断并结合临床进行分析。方法:对我院16例病例行回顾性分析法。结果:小脑见T1WI呈长T1低信号,T2WI呈长T2高信号,边缘清楚光没,病灶无强化结论:MRI对后颅窝病变,如小脑梗塞的诊断具有可靠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hypoparathyroidism,HP)脑部钙盐沉着的CT影像特征。方法 20例HP并有神经症状患者均接受头颅CT检查,结合解剖及病理分析CT影像特征。结果 20例患者脑实质内均有钙化,呈对称性分布,钙化位于豆状核20例、尾状核及小脑齿状核19例、丘脑15例、白质半卵圆中心13例、皮质下区8例、脑干4例、内囊2例;钙化形状与钙化沉着解剖形态相似,密度不均匀,其中白质半卵圆中心、皮质下区钙化呈分水岭样分布,可见线样致密区;伴有脑萎缩5例。结论 CT软组织窗及骨窗图像能准确显示HP所致脑部钙盐沉着的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钙盐沉着与解剖及病理有关。  相似文献   
4.
无症状人群中坐骨股骨间隙的 MRI 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坐骨股骨撞击综合征(ischiofemoral impingement syn-drome,IFI)是指坐骨股骨间隙(ischiofemoral space,IFS)变窄,坐骨结节和股骨小转子在日常活动过程中撞击 IFS 内的股方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病变[1-2]。IFI 常引起髋部及下肢的疼痛,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有时难以与髋臼撞击综合征、股骨头缺血坏死或椎间盘突出等鉴别,而 MRI 对 IFI 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很大帮助。近年来髋关节骨骼撞击(包括股骨-髋臼撞击和坐骨-股骨撞击)引起的疼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2-4]。目前股骨-髋臼撞击国内外已有大量文献对此进行了报道[3,5-7],但坐骨-股骨撞击国内外研究报道的较少[1,4,8],提供的信息有限。因此该研究利用1.5T MRI 探讨无症状人群的IFS 宽度的变化范围,并分析与性别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讨OPCA的MRI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总结22例OPCA典型的MRI表现。结果22例病例橄榄体桥脑、小脑半球及蚓部明显萎缩。周围脑室、脑池、脑沟明显扩大。11例桥脑下份“十字交叉”形长T2信号。4例小脑中脚长T2信号。3例合并轻度脑萎缩。结论OPCA的MRI表现具有特征性,能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儿鸡胸的多层螺旋CT表现,对其进行分型,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临床诊断并行 CT 检查的鸡胸患儿资料19例,对其表现进行总结及分型。结果胸骨斜行前凸型11例,最常见,其次是胸骨弧形前凸型6例,胸骨前凸成角型及鸽胸较少见,各1例。结论多层螺旋 CT 可以全面、准确显示患儿鸡胸的形态改变,为临床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骨质破坏及其治疗后的CT征象。方法收集25例MM治疗前后的CT资料,对比观察骨质破坏情况。结果 25例MM骨质破坏呈弥漫性分布,其中2例呈骨质疏松状,3例呈膨胀状,20例呈虫噬状或穿凿状(3例合并膨胀状骨质破坏);骨质破坏内充填软组织(3例有残存钙化),21例骨质破坏边缘模糊,6例骨质破坏周围见软组织肿块。治疗后表现:治疗有效21例,表现为骨质破坏消失(1例)、缩小(5例)、不变(15例),其中17例骨质破坏边缘变清晰伴骨质硬化,10例骨质破坏内出现斑块状或云絮状钙化,3例软组织肿块缩小,1例骨质疏松消失;治疗无效4例,表现为骨质破坏及软组织肿块增大或增多。结论 CT能清晰显示MM骨质破坏及其治疗变化情况,治疗后大部分破坏灶呈治疗有效表现,包括破坏灶大小不变或缩小、边缘逐渐清晰伴有骨质硬化,破坏灶内可出现钙化,但破坏灶完全消失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脊髓血管畸形的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及临床分析。方法 8例患者采用德国Siemens公司Magnetom Open型0.2T常导式磁共振成像系统检查。所有病例均作矢状面、横断面扫描。4例作钆喷酸葡胺注射液(Gd-DTPA)强化扫描,颈段采用多功能小线圈。结果 MRI表现为脊髓内或脊髓后外方T1WI及T2WI均呈“流空”信号异常血管团、巢等,其中位于脊髓后外方非局限性病灶6例,脊髓内局限性病灶2例。结论 MRI对脊髓血管畸形诊断、选择治疗方法具有很好价值,特别是对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难于诊断的脊髓内局限性血管畸形,MRI可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