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儿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68 毫秒
1.
输尿管开口异位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对近年所诊治的10例输尿管异位开口患者进行总结,对3例长期误诊患者的诊断问题进行讨论,强调详细询问病史,正确对待辅助诊断的报告及对临床资料综合分析的重  相似文献   
2.
微型脐膨出所致的新生儿急腹症(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我院收治的3例直径<2.5厘米的脐膨出所致的急腹症,我们结合诊治情况并复习有关文献后提出这类脐膨出应称为微型脐膨出与大家商榷.由于其表现隐匿,有时仅为脐根部增粗,故极易误诊,应作为一种特殊类型在分类时专门列出,以提高产科、儿内、外科医师的认识,从而求得及时诊断,正确处理,减少并发症及死亡率。脐膨出为新生儿的少见病,约6000~7000个新生儿中仅有一例发病。一般将脐膨出分为巨型和小型两种,均易于识别,然而,直径<2.5厘米之脐膨出表现极为隐匿,有时仅为脐根部增粗,以致产科医师将其误为异常增粗的脐带,予以结扎、切断,有时甚至损伤其中肠管等,造成急腹症。而儿内科医师,甚至儿外科医师也对其缺乏认识,往往造成严重后果。Mustard 在他的撰文中曾提及此现象,但未加详述。我们根据所遇三例的有限经验,并结合文献复习,特提出,除巨、小型脐膨出外,应将<2.5厘米之脐膨出称为微型脐膨出。以期引起产科、儿内科及儿外科医师的共同重视。  相似文献   
3.
作者报告8例肛门闭锁并发短结肠,复习文献,从命名,胚胎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等方面进行讨论。本文建议命名为“肛门闭锁短结肠联合征”,由于其结肠短,系膜小,游离切除较易,作者主张在条件许可时,应争取新生儿期一期腹会阴手术,条件不允许则先行挽救生命的结肠侧壁造口或盲端造口。作者发现有的患儿仍有肠系膜下血管,且常支配短结肠一侧的血供,可做短结肠的管状成形术,保留结肠,可望术后短期内获得较好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4.
<正> 患儿,男,59天,生后第8天脐带脱落,继之,出现间断性脐部漏粪。入院前12小时出现阵哭、拒乳,发病6~7小时后肠管自脐部脱出而急诊入院。查T37℃,R24次/分,P140次/分,Wt 4kg,面色苍白,营养较差,脐部见一盘曲成团的约15cm长的粘膜外翻的肠管,大部分粘膜鲜红,部分粘膜暗紫,表  相似文献   
5.
肛门闭锁短结肠联合征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肛门闭锁短结肠联合征诊治中的若干问题。方法作者对1986年5月以后诊断治疗的1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发现12例患儿存在肠乐膜下血管,并对其采用了短结肠的管状成形术和袖套状翻转结肠肌层的肛门成形术。结果手术病人7/13(54%)存活,新生儿2/7(28.6%)存活,幼儿患者5/6(83%)存活。新生儿病人,术式未改进前病人死亡率高,效果差。幼儿及术式改良后死亡率明显下降,效果明显改善。结论及时正确诊断,新生儿期结肠造口、幼儿期行短结肠管状成形及末端肌层袖状翻转肛门成形术能明显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治疗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的简便易行疗效好的手术方法。方法 设计了经会阴前大W肛门肛管成形手术,用于治疗中低位肛门闭锁病人,包括有瘘(会阴瘘、前庭瘘、阴道瘘、尿道瘘、会阴前肛门、肛门狭窄)和无瘘病人。结果 40/42例伤口愈合好,首例术后早期会阴前纵切口裂开,中期1例因感染整个切口裂开,延期愈合。绝大部分住院期间排便即恢复正常,全组无肛门失禁发生。结论 经会阴大W肛门肛管成形术是一种治疗中低  相似文献   
7.
刘根生  陈莹  吴曰杰 《临床医学》2005,25(10):22-24
目的总结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的诊治经验。方法对1980年6月~2004年4月收治20例先天性十二指肠闭锁和狭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十二指肠闭锁8例、十二指肠膜状狭窄12例均进行了手术治疗,十二指肠切开、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8例。十二指肠十二指肠吻合术6例,其中侧侧吻合2例,菱形吻合4例。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5例,胃空肠吻合术1例。13例合并肠旋转不良的患儿均进行了Ladd's手术和阑尾切除手术。治愈18例,死亡2例。其余病人术后随访6个月-7年,均生长发育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闭锁患儿产前B超可早期诊断。十二指肠切开、隔膜切除、十二指肠纵切横缝,十二指肠十二指肠菱形吻合术,十二指肠空肠吻合术是比较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术中需注意双隔膜的存在及其他伴发畸形的矫治,同时加强围手术期的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会阴(大-W)手术方法治疗中、低位肛门直肠畸形(AA)的价值,对其长期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对46例中、低位AA患儿进行经会阴(大-W)肛门成形术。包括充分保留直肠末端的瘘管结构,保证直肠末端从由耻骨直肠肌、肛门外括约肌组成的横纹肌复合体中心拖下,会阴倒V形皮瓣应用。术后随访时间平均7年2个月。按照修订的Wingspread Scoring肛门功能评分标准评估排便功能。结果除1例中位畸形伴其他畸形,肛门功能较差外,余患儿肛门功能均良好。结论经会阴(大-W)AA术治疗中、低位AA简便易行,因保留瘘管末端,且对控制排便的有关结构损伤少,长期随访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正> 患儿,女、6岁,住院号139676。生后无肛门,自阴道排便,小便滴沥,日夜不能控制。一岁半时以肛门闭锁合并阴道瘘,继发性“巨结肠”于1982年5月17日  相似文献   
10.
1987-07~2004-02我们收治小型脐膨出因误诊而造成的医源性损伤10例,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