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7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氟乙酰胺中毒118例抢救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吕黎玲 《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0):623-624
氟乙酰胺是一种剧毒灭鼠剂。由于其投药方式的不当 ,造成儿童误服中毒较多 ,1993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 ,我科共抢救经口误服氟乙酰胺中毒的患儿 118例 ,总结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 一般资料 :118例中男 6 5例 ,女 5 3例。年龄 1 5~ 12岁 ,其中 1~ 3岁 6 1例 (5 2 % ) ,4~ 6岁 4 3例 (36 % ) ,7岁以上14例 (12 % )。学龄前儿童 10 4例 (88% )。多数患儿为误服喷洒有氟乙酰胺作为诱饵的食物 ,少数为玩耍装过氟乙酰胺的容器而致。2 临床症状及体征 :误服氟乙酰胺中毒后 ,一般潜伏期很短 ,约 1h左右 ,最长 2~ 3h ,最短 2 0~ 30min。…  相似文献   
3.
4.
答 :没价值 !目前 ,国内冰冻血浆依据制备条件分两种 :(1 )新鲜冰冻血浆 :指全血在采集后一定时间内 (视抗凝剂不同 ,6或 8小时 )分离 ,立即放入速冻冰箱冻结成型的血浆 ,含有正常人血浆的全部成分 ,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凝血因子 ,纤维蛋白原 ,各种蛋白质等。 (2 )普通冰冻血浆 :指全血在采集后超过规定时间分离 ,或没有立即放入速冻冰箱冻结成型 ,或提取出冷沉淀后冰冻的血浆 ,或新鲜冰冻血浆保存1年以上 ;含有正常人血浆中除不稳定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以外的全部成分。如果你需要补充抗体 ,用血浆不合适 ,血浆含免疫球蛋白的浓度低 ,儿科患…  相似文献   
5.
吕黎玲  何玉 《中原医刊》1996,23(8):10-11
心肌炎引起心律失常67例临床分析吕黎玲,何玉心律失常在儿科疾病中并不少见,它可由多种致病因素引起。我科自1989年1月至1994年6月共收治心肌炎表现的心律失常67例。现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67例中,男18例,女49例。年龄最小的为岁...  相似文献   
6.
答 :不会 !注射乙肝疫苗不会使新生儿黄疸加重 ,对新生儿黄疸退去时间也没有影响。原因 :(1)基因工程乙肝疫苗的有效成分是乙肝病毒的表面抗原 (HBsAg) ,而不是病毒致病成分。尽管如此 ,生产时仍进行了灭活处理 ;(2 )接种疫苗是一个保护性免疫反应 ,不是减毒活疫苗的病毒感染过程 ;(3 )接种疫苗出现黄疸 ,应考虑是否有其他感染注射乙肝疫苗是否会使新生儿生理性黄疸加重,消退时间延迟?$北京市生物制品研究所@杜轶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吕黎玲  相似文献   
7.
细菌性痢疾属儿科常见疾病 ,临床症状多不典型 ,中毒症状较重 ,危险性较大。 1998年以前 ,本科多采用静脉滴注氨苄青霉素针、丁胺卡那霉素针 ,口服氟哌酸胶囊治疗儿童菌痢 ,疗效欠佳。 1998年 7月至 2 0 0 0年 9月采用环丙沙星辅以思密达口服治疗儿童菌痢 ,疗效明显提高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998年 2月至 2 0 0 0年 9月按就诊先后顺序将住院及门诊患者分为A、B、C组 ,每组 45例。A组男 2 4例 ,女 2 1例 ;2~岁 31例 ,7~ 14岁 14例 ;普通型 11例 ,轻型15例 ,重型 13例 ,中毒型 6例。B组男 2 3例 ,女 2 2例 ,2~岁30…  相似文献   
8.
问:冰冻1个月以上的血浆补充凝血因子的价值如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答 :补充凝血因子是新鲜冰冻血浆的首选适应证 ,可以用。新鲜冰冻血浆含有正常人血浆的全部成分 ,包括稳定和不稳定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各种蛋白质等 ,可以用于补充凝血因子[1] 。多种凝血因子缺乏时使用效果较好 ;单一浓缩凝血因子缺乏 ,而暂时无法得到时也可以应用。一般认为输注新鲜冰冻血浆的剂量为 10~ 15ml/kg时 ,大多数患者的凝血因子可提高至正常人的 2 5 % ,并有止血功能。但是 ,凝血因子严重不足时输注血浆不能达到单一凝血因子的有效浓度。比如低纤维蛋白原血症 ,要达到有效止血水平 0 5g/L ,首剂量需纤维蛋白原 6 0…  相似文献   
9.
吕黎玲  何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2,15(10):1190-1192
目的:探讨小儿心肌炎的发病、临床症状、治疗及转归情况。方法:分析128例心肌炎患儿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引起心肌炎的前驱感染以病毒为多。笔者总结的128例中,临床上考虑为病毒感染者108例,占84%。 治疗以休息及心肌细胞营养药物为主。临床症状及辅助检查多在1个月左右恢复正常。心肌酶及心肌抗体多在3个月左右恢复正常。临床治愈率达100%。无1例死亡。结论:心肌炎的病因及病理较复杂。治疗效果明显。愈后良好。很少有留后遗症及影响生长发育者。  相似文献   
10.
吕黎玲 《安徽医学》2003,24(3):58-59
心律失常在儿科临床中属于较常见的临床症状,有病理性和生理性的,最常见的病因为心肌炎.我科自1994年1月~1999年11月共收治临床上诊断为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1]致心律失常的患者93例,均符合1994年全国会议制定的<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均应用心律平和乙胺碘复酮治疗,现将治疗效果作一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