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近存活期分娩(PVB)儿各组织系统发育极不成熟,易发生各种器官功能损害和并发症,预后常不佳。目前关于PVB儿出生后早期管理的报道不多,诸多尚待解决的问题仍是围产医学所面临的挑战。经有效的新生儿复苏和呼吸循环支持、积极的营养支持和喂养、防治感染、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管理、积极处理早产儿相关并发症,以及发育支持护理、家庭参与式护理等一系列个体化管理和精细化护理,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成功救治了1例胎龄23周,出生体质量(BW)为450 g的PVB儿。本文通过总结1例PVB儿的出生后早期管理,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提高BW<500 g的PVB儿存活率并获得良好预后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通过下肢静脉进行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患儿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胸部X线检查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胸部X线检查定位。收集并比较2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置管耗时,并评估心电定位效率。 结果 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92% vs 75%;P<0.05),且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26.5±3.0)min vs(31.8±2.8)min;P<0.05]。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技术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中具有较高的灵敏度(90.9%)和特异度(100%)。 结论 在新生儿经下肢静脉行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可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减少置管耗时,并具有良好的定位效率。  相似文献   
3.
总结1例胎龄23周,出生体重450 g的近存活期分娩儿的个体化护理措施,包括早期生命支持、发育支持护理、维持有效呼吸、早期营养管理、皮肤护理、预防和控制感染、母乳口腔护理与母乳喂养、锻炼离氧、训练经口喂养、家长参与式护理等。经过精心的治疗及护理,患儿顺利出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在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在患儿入院时做好人室宣教,评估家庭的需要,家长探视时间做好沟通工作,关注及满足家长对信息的需求。结果:建立了良好的协作关系,提升了满意度,未发生护理投诉事件。结论:在治疗患儿所患疾病的同时,我们有足够的理由重视住院期间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管饲方法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收治的需鼻饲喂养的早产儿9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5例,采用间歇输注管饲法,对照组45例,采用间歇重力管饲法。比较两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及发生喂养不耐受情况,包括频繁呕吐、奶量不增或减少、胃潴留量、腹胀、胃内有咖啡样物质。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从管饲过渡到经口喂养时间分别为(3.86±1.29)d,(9.58±3.24)d,达到全胃肠喂养所需时间分别为(8.49±2.04)d,(15.87±3.01)d,且观察组的喂养耐受性更高,发生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为13.3%,低于对照组的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间歇输注法管饲法喂养增强了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缩短了到达到全胃肠营养所需时间,为早产儿生长发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凌其英  陈虹  李静  陈苹 《四川医学》2011,32(7):1026-1028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 I)生后早期合理的营养方法。方法 40例极低体重儿(VLBW I)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间断鼻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间断鼻十二指肠喂养。用同一种配方乳喂养,观察两组患儿喂养1周的进奶量、胃储留、胃食管返流、误吸、呼吸暂停、腹胀、血糖、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平均每日体重增长、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结果观察组患儿2例因肺出血分别于21h和35h放弃治疗,对照组2例因肺出血放弃治疗,1例死于呼吸窘迫综合征,其余患儿喂养后1周鼻十二指肠喂养组较鼻胃管喂养组平均进奶量显著增加(P〈0.001),体重下降幅度、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每日体重增长、胃储留、胃食管返流、平均使用静脉营养液的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1),腹胀发生有统计学意义(P〈0.05),误吸、呼吸暂停和低血糖发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十二指肠喂养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提供了合理肠内营养,减少了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3M自我粘缠外科绷带用于儿科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固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儿童头皮静脉留置针更佳的固定方法。方法将2008年5月至,2008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头皮静脉置管的320例患儿按人院先后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采用3M自我粘缠外科绷带固定头皮静脉留嚣针,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固定,并将两组患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不良反应、拔针时与皮肤毛发的粘连情况、发生留置针脱管例数及患儿家属的满意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160例患儿平均留置针留置时间(109±12)h,无不良反应,仅1例患儿发生留置针脱管,拔管时与皮肤毛发无粘连,患儿家属满意率为96%;对照组160例患儿平均留置针留置时间(72±9)h,有3例患儿出现不良反应,8例患儿发生留置针脱管,拔管时均与皮肤毛发粘连,患儿疼痛、哭闹,家属满意率为81%,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3M自我粘缠外科绷带用于小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固定法优于传统固定法,患儿无不良反应,拔针时痛苦小,家长满意度高,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漆平  李宇  凌其英  王青彦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74-3076
目的:探讨儿科重症监护室(PICU)应激性高血糖患儿更佳的护理方法.方法:将血糖>10.1 mmol/L患儿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患儿均在限糖输注基础上给予胰岛素0.1~0.2 u/kg皮下或静脉注射.观察组采取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方法.结果:两组12例患儿中于3天内死亡,其余两组患儿进入危重恢复期时间及血糖恢复正常(<7 mmol/L)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剂量胰岛素治疗PICU应激性高血糖安全有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小剂量胰岛素治疗PICU应激性高血糖治疗转归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心电监护仪辅助定位法在新生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入住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经上肢静脉PICC置管患儿1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儿行体表测量+术后X线胸片定位;观察组患儿行体表测量+心电定位+术后X线胸片定位。比较两组患儿一般资料、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及操作耗时。结果 两组患儿性别构成、胎龄、置管日龄、疾病类型及穿刺部位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置管一次性到位率高于对照组(95% vs 79%; P < 0.05);观察组PICC置管耗时短于对照组(P < 0.05)。心电监护仪定位技术具有较高的敏感性(97%)和特异性(100%)。结论 在新生儿PICC置管过程中,利用心电监护仪辅助判断导管尖端位置,能提高置管一次性到位率,并可节省置管耗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产儿吸氧最佳体位,减少吸氧时间。方法选择需要行暖箱内吸氧的早产儿50例,按先后次序分组,单数纳入俯卧位组,双数纳入平卧位组。采用经皮氧/二氧化碳分压监测仪及心电监护仪监测吸氧前经皮血氧饱和度( TcSpO2)、经皮氧分压( TcPaO2)、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aCO2)、HR,吸氧后1 h的TcPaO2、TcPaCO2、HR及TcSpO2稳定在88%~93%需要的时间。并对两组TcPaO2、TcPaCO2、氧合指数( PaO2/FiO2)、HR的变化及TcSpO2稳定在88%~93%需要的时间进行比较。结果吸氧前两组早产儿TcSpO2、TcPaO2、TcPaCO2、HR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氧1 h后TcSpO2稳定在88%~93%需要的时间俯卧位组(92.3±177;3.2) min、平卧位组(97.3±177;5.5) min;TcPaO2俯卧位组(65.2±177;11.6) mmHg、平卧位组(55.5±177;9.7) mmHg;TcPaCO2俯卧位组(36.7±177;4.2)mmHg、平卧位组(33.1±177;3.5)mmHg;HR俯卧位组(120±177;9)次/min、平卧位组(132±177;10)次/min;PaO2/FiO2俯卧位组(179.3±177;10.4)、平卧位组(170.5±177;9.5),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77,3.01,3.88,4.40,3.18;P<0.01)。结论俯卧位吸氧能显著改善早产儿氧合状态,从而实现早日停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